精彩觀點:
電動車的方向最終是走向智能化的,而我們當前的智能化只是剛剛開始,智能化的未來爆發力和想象力顯然是更高的。
科技、消費行業賽道化趨勢大概是5~10年。
科技、消費的細分領域表現會出現變化,電動車產業鏈表現最強的從電池轉為智能駕駛;消費中表現最強的從白酒轉為乳製品、餐飲、超市等。
我國目前的政策是住房不炒,加之銀行之前的P2P、信託等在資管新規的背景下也被逐漸取消,未來居民的財富無疑會逐漸流入權益市場,未來權益市場收益會明顯高於房市。
預計港股2021年的利潤增速也會在15%以上,隨着港股的利潤增長必然會帶動港股的估值修復行情。
1月11日,海通證券研究所副所長首席策略分析師荀玉根在線上和投資者進行了直播分享。對於投資者關心的新能源汽車板塊是否已經高估;科技、消費領域的未來趨勢機會;港股的前瞻思考和大類資產配置等問題給予了詳盡解答。荀玉根認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整體增長空間和趨勢非常好,但未來更多的表現會從電池轉向智能化。市場高度關注的科技、消費依然是優質的賽道,但細分領域的表現也有所轉變。同時,隨着企業利潤的增長,預期2021年的港股估值修復行情強勁,A/H股溢價最終會通過港股的補漲而抹平。
以下是直播內容實錄精編:
新能源汽車的重點會從電池轉向智能化
對於新能源汽車板塊,目前大家的觀點是有些恐高的,畢竟很多公司股價漲得很多了,擔心是不是透支了未來,包括近期也有一些相關的新聞事件在擾動。但我認為,選擇某一個行業,關鍵是看這個行業的趨勢前景。中國的汽油車保有量在3億輛以上,銷售大概每年在3000萬輛左右,新能源車最近兩年的每年銷售只有120萬輛左右,2021年大概會在180萬輛~200萬輛之間,佔整個傳統車的比例還很低,所以從這個因素來看,新能源車整個產業的增長空間和增長趨勢還是非常好的。
如何挑選子行業和具體標的,最主要的還是考慮性價比。首先我們要選對賽道和行業,然後再去討論它的性價比高低,我們既要對未來的銷售資本做判斷,又要跟現在的股價做對比。目前,在整個電動車行業中,我們更看好智能化,因為與電池相關的一些行業的基本面已經被市場瞭解的比較透徹了,股價和估值已經不低。隨着時間的推移,電動車銷量增加,保有量上升後,電動車的方向最終是走向智能化的,而我們當前的智能化只是剛剛開始,智能化的未來爆發力和想象力顯然是更高的。2021年,我們會把重點更多地放在電動車智能化領域。
科技、消費目前依然是優秀的賽道
對於消費和科技的結構性行情,我們在做中國資本市場研究的時候,是有很好的可以對比的樣本,比如美國、日本。美國、日本的經濟相對更發達,而中國目前還是發展中國家,隨着時間的推移,我們會逐漸向美國靠攏,我們的經濟也會從發展中走向發達,同時產業結構慢慢升級,所以看看別人的路是怎麼走的,會給我們一定的啓發。
當然,這裏説的回顧歷史也是做一個比較參考,並非説歷史會完全重複。馬克·吐温講過,歷史的過程大致相似,但細節不同。我們在做比較的時候也不能過於刻板,變化節奏可能略有差異,但規律是相似的。我們參考美國的歷史,七十年代開始,產業結構轉型逐漸明顯,八十年代後,居民的消費需求、產業升級需求開始加大,加上美國當時出台了很多政策,比如扶持科技,比爾·蓋茨、喬布斯都是那個年代從大學退學開始創業的,原因就是因為政策給予了很好的支持,所以出現了創業浪潮。
同時,美國當年做了很多金融改革,如成立納斯達克市場、實施註冊制,從人們的養老金中分錢進入資本市場,並非大家自己炒股,而是養老金有人幫你去做投資管理,如此一來,一方面好公司不斷IPO上市,另一方面資金進來形成良性循環,最終美國出現了產業結構轉型和升級,這與當時的宏觀政策、產業政策、金融政策均息息相關的。也正是因為有了這些政策,才促進了美國的這些產業持續發展。
回到當前的中國,我們可以發現中國近幾年的各項政策與美國之前很像。從宏觀來看,我們提出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出把傳統行業產能控制住,然後重點發展新興產業,提出了中國製造2025計劃,提出了科技是經濟發展的第一動力,產業機構往此方向偏移,並且A股開始試點註冊制,從科創板到創業板,今年會慢慢向主板推廣,這就是我們的金融制度改革。我們相信,隨着這些制度的改革,中國也會出現類似美國八九十年代出現的情景,這些產業的發展不是短期的事情,而是會持續很多年。我們判斷,科技、消費這些行業,它們的賽道化趨勢大概是5~10年。
我們做過統計,美國九十年代出現的10倍股,有約72%來自科技和消費,且這種牛股出現在科技、消費領域的現象持續了很多年。所以我們認為,中國的這種行業機構持續的時間可能會更長,好的賽道應該依然在這些領域裏面。
消費、科技的細分領域表現會有所變化
2021年,我們尚無從知曉市場究竟會如何演繹,但通過一些重要指標也可以有所瞭解。股票市場本身就是未來的代表,是基本面的領先指標。我們知道金融學有一個很典型的模型叫DDM定價模型,決定股價的變量大概有三個維度,第一是無風險利率,我們可以把它看為資金面;第二是企業的利潤增長,我們把它看做基本面;第三是市場,我們叫風險溢價,也可以説是情緒面。我們曾在2019年初提出A股會走三年牛市,並且説市場可能會分三個階段,其實就是從這三個變量展開分析的。大家可以簡單回顧一下,2019年市場上漲主要就是靠第一個變量——資金面。2020年,資金面繼續提供了正貢獻,但貢獻率較2019年減少,但期間又多了一個新的變量——基本面,2020年上市公司的利潤增速開始回升,由此形成了資金面和基本面的雙輪驅動。2021年,目前分析聲音已經很多,大家最主要的擔心是2021年的資金面會弱於2020年,如果用10年期國債利率來衡量,這個指標大概率會往上走,所以會產生負能量。但我們對2021年的市場還是比較樂觀的,因為除了這個指標,另外兩個指標都是正面的。我們對企業基本面進行了分析,2021年的利潤增速會優於2020年,大概會在15%左右甚至接近20%。同時,市場投資者的情緒是跟着市場節奏慢慢變化的,因為2019年、2020年的賺錢效應,大家的信心會更足,投資者情緒會升温,所以情緒面也會產生正影響。
另外,場外資金還會不斷入場,目前中國居民的資產配置結構中,房地產的比例極高接近60%,整個股票和基金的配置比重只有2%左右,而美國的居民股票和基金配置比例則高達34%。日本和德國這些比較保守和嚴謹的民族,他們的股票、基金配置比重也在10%左右。我國目前的政策是住房不炒,加之銀行之前的P2P、信託等在資管新規的背景下也被逐漸取消,未來居民的財富無疑會逐漸流入權益市場,從而推動整個市場上行,所以我們判斷,2021年的A股市場仍會是有比較好的機會。
具體到投資,其實近期大家討論最多的話題就是機構抱團會不會改變。因為2020年科技、電動車、光伏、白酒等板塊大幅上漲,目前大家都在擔心抱團股會不會散掉。對此我是這麼認為的,首先,談到投資機會我們最主要的就是看產業的背景,我們認為科技、消費這個趨勢暫時還不會出現大問題。其實回顧歷史也可以看到,一輪牛市下來,分化如何收斂?並非是牛市後期落後梯隊的補漲,而是通過下一輪熊市下跌時,漲幅居前的標的最終會回調。但如果我們判斷2021年依然是牛市、繼續看漲,我們認為依然會是這些賽道的表現更好,只是細分領域會有所變化。比如電動車產業鏈表現最強的會從電池轉變為智能駕駛,消費中表現最強的從白酒轉變為乳製品、餐飲、超市等,隨着普通百姓收入的提高,需求會不斷提升,大眾消費品的機會也會越來越多,子行業會有一些結構上的變化。
2021年的港股估值修復行情非常值得關注
除了A股,我們認為2021年港股的機會也很大。我們分析港股時,可以把它與A股對比來看,有一個指數叫A/H溢價。和歷史數據對比,目前A/H的溢價率已經達到了2015年年中的高點。2015年的高溢價確實是因為當時的A股過熱所致,最終通過A股的下跌,收斂了A/H的溢價。但此次的高溢價卻並非是由於A股
長
得太多了,而是港股跌得太多了。我們統計在A、H兩地上市的公司,可以發現A股的整體估值並不貴,主要是港股太便宜,所以從A/H溢價均值迴歸的角度來看,大概率會下降,這種下降我們認為更大可能是通過港股的補漲來抹平差距。
其實港股的走勢與基本面關係很強,香港市場較A股的成立時間更長,機構投資者比例更高,如果公佈的基本面數據強市場就會跟漲。2020年,香港市場上市公司基本面表現和A股類似都比較弱,根據歷史上A股、港股的利潤增速對比關係分析,預計港股2021年的利潤增速也會在15%以上,因港股的估值非常低,所以隨着港股的利潤增長必然會帶動港股的估值修復行情。2021年的港股市場是非常值得被重點關注的投資領域,尤其是一些被低估的板塊。
未來權益市場收益會明顯高於房市
近期市場還有一個比較熱的問題,就是一些地方的房子又出現了一些躁動,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也有部分出現了下降,有觀點認為會加大A股的市場風險。這其實是一個大類資產配置的問題,即買房子還是買股票或者買債,是相對較長時間的投資考慮。如果從大的市場配置角度來講,這不是以一兩個季度來考慮的問題,而是需要以一兩年甚至三年來考慮的問題。比如你買房了,不會今年買明年就賣,它的交易環節很多,流動性很小,所以我們在做大類資產配置的時候會用很長時間去看。我們以美國為例,如果拉長時間來看,你會發現它們的股票收益率是大幅跑贏房地產市場的,當前也有某個階段房地產是跑贏股票市場的,但從上百年的歷史來統計,更長的時間是股市跑贏房地產市場的。
股市和房市是很多普通百姓最關注的兩個投資領域,要如何去抉擇這兩個領域,我覺得股和房之間的對比關係關鍵取決於產業結構,如果國家的產業結構發展重點在於工業,這些產業跟城鎮化和工業相關,這時往往房地產會佔優一些。而如果一個國家經濟體發展主要是科技消費行業的時候,相比而言,股票類資產或股權類資產會相對更佔優一些。從這個視角來講,我認為過去20年在中國買房可能是最好的選擇,大家的財富差距主要取決於買了幾套房,尤其是在一線城市買了幾套房。而從未來10年我們中國的居民財富結構來講,則取決於你的權益資產配置了多少,這是產業結構變化而來的。這裏我也要補充一下,對於買房和買股,要根據自己的實際資產情況來分析,大類資產配置並沒有標準的答案。這就像跑步,有人跑10公里配速4分半,有人配速5分鐘,有人配速7分鐘,配速是需要符合自己的身體狀況的。所以配置股票或房地產的比例是多少也是跟家庭財務狀況和年齡結構相關的,年輕人可以權益的配比多一些,長期來講權益收益率會更高。年紀大一些需要更穩定的生活,這時候的投資也就需要更穩健一些。
(文章來源:證券市場紅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