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美聯儲)13日公佈了9月貨幣政策會議紀要,預計11月或12月起開始縮減購債規模,並於明年開始加息。業界人士表示,儘管全球金融市場不大可能再次出現“縮減購債恐慌”,但相關外溢風險仍需外債壓力較大的新興市場警惕。
收緊貨幣政策路線圖浮現
美聯儲貨幣政策會議紀要顯示,美聯儲可能將從11月中旬或12月中旬開始縮減資產購買規模。
會議紀要顯示,美聯儲計劃將其每月800億美元的國債購買規模減少100億美元,並把其每月400億美元的抵押貸款支持證券購買規模減少50億美元。
美聯儲官員認為,該計劃簡單直接、適當、易於溝通,為決策者提供了可遵循的縮減購債計劃模板,將此計劃提前告知公眾或有助於減少美聯儲縮減購債引發負面市場反應。
會議紀要顯示,如果美聯儲在下次貨幣政策會議上做出開始縮減資產購買規模的決定,那麼縮減購債的過程可能會從11月中旬或12月中旬開始啓動。美聯儲官員普遍認為,只要美國經濟復甦基本保持在正軌上,明年年中左右結束縮減購債可能是合適的。
萬神殿宏觀經濟學研究公司首席經濟學家伊恩·謝潑德森表示,除非有“災難”發生,會議紀要清楚表明美聯儲將在11月舉行的貨幣政策會議上宣佈開始縮減資產購買規模。
彭博社經濟學家安德魯·赫斯比也認為,會議紀要表明美聯儲量化寬鬆政策的成本已超過收益,幾乎可以肯定美聯儲將在11月會議上宣佈縮減資產購買規模的決定。
一些美聯儲官員急切地想要結束資產購買計劃,以獲得在明年必要時加息的靈活性。他們認為,通脹可能持續高於美聯儲2%的目標。會議紀要顯示,幾位官員在上月的會議上希望更快速地縮減購債規模。官員們不希望購買資產計劃仍在實施時被迫加息。會議紀要顯示,“如果經濟發展與預期相差太大,該委員會可能調整縮減購債的步伐” 。
美聯儲在為期兩天的會議結束時發佈的新預測顯示,與會的18名官員中,有一半人預計在2022年年底前需要加息。在6月份,只有7名官員預計明年會加息。預測還顯示,幾位官員預計明年的通脹率會比6月份預測的高一些,而且幾乎所有官員都認為2023年將加息更多次。
美聯儲在9月會議後宣佈維持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在零至0.25%之間,同時表示美聯儲可能將“很快”開始縮減資產購買規模。美聯儲將於11月2日至3日舉行下次貨幣政策會議。
通脹壓力持續高企
美聯儲縮減購債時間表可能略快於投資者幾個月前的預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今年通脹飆升的持續時間比美聯儲官員和經濟學家預期得更久。
最新通脹數據表明,美國居民9月生活成本再度上升,令美國通脹率維持在30年高位,進一步證明物價可能在明年仍將居高不下。
除2008年石油價格驅動的短暫飆升外,今年消費者價格一直在以30年來最快的速度上升。美國官方13日公佈的數據顯示,9月份的消費者價格指數(CPI)攀升了0.4%。食品、住房和汽油的價格上漲推動了大部分的CPI漲幅。接受《華爾街日報》調查的經濟學家此前預測CPI將上漲0.3%。
同時,9月份的通脹率同比增幅從上個月的5.3%小幅上升到5.4%,超過美聯儲2%平均目標兩倍。
勞動力市場短缺令工資上漲等因素推高了近期美國通脹表現。花旗集團駐紐約首席經濟學家霍倫霍斯特認為,關注通脹上升應關注勞動力市場趨緊以及相關的工資增長。此外,企業轉嫁投入成本,能源價格上漲也有可能成為通脹上升的動力。
富國銀行證券高級經濟學家薩拉·豪斯認為,9月通脹數據表明疫情引發的供應瓶頸問題還未緩解,預計直到明年第一季度美國CPI同比漲幅都將保持在5%的水平以上。
FXTM富拓市場分析師陳忠漢認為,在通脹高位運行的形勢下,美聯儲或許不得不提前加息,以防物價失控。
外溢風險仍需警惕
過去幾周,美聯儲官員一直通過公開演講、媒體採訪等多種方式向市場釋放縮減購債日益迫近的信號,各界關注全球金融市場是否會出現所謂的“縮減購債恐慌”,以及新興市場面臨的外溢風險幾何。
2013年5月,時任美聯儲主席伯南克首次意外釋放縮減購債規模的信號,曾引發投資者恐慌和金融市場大幅動盪,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快速大幅上升,部分新興市場出現股市下跌、貨幣貶值、資本加速外流的動盪局面。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貨幣與資本市場部主任托比亞斯·阿德里安告訴新華社記者,“縮減購債恐慌”曾造成短時間內利率水平大幅上升、信用利差擴大,對新興市場非常不利。因此,美聯儲改善政策溝通、確定合適的縮減購債節奏極為重要。
國際金融協會日前發佈研究報告認為,目前金融市場已基本消化美聯儲縮減購債迫近的消息,同時新興市場應對全球衝擊的能力增強,IMF近期完成的新一輪特別提款權分配也為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補充了外匯儲備,因此金融市場不大可能再次出現“縮減購債恐慌”的情形。
達拉斯聯邦儲備銀行高級經濟學家斯科特·戴維斯指出,與2013年相比,目前許多新興經濟體(土耳其和阿根廷除外)的外匯儲備水平更高、外幣債務比重更低、經常賬户赤字更小,整體資產負債表狀況已有所改善。
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奧塔維亞諾·卡努託表示,許多新興市場的經濟基本面與2013年相比已明顯改善,當前強勁的全球經濟增長有助於部分抵消金融環境收緊造成的負面影響,美聯儲也在通過釋放更多政策信號儘量降低出現市場恐慌的風險。他認為,與美聯儲縮減購債相比,新興市場更應該擔心的是疫苗接種緩慢導致的經濟復甦乏力和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帶來的通脹風險。
不過,阿德里安警告,隨着美聯儲逐步縮減購債和全球融資成本上升,低收入國家的債務問題將面臨更大挑戰。他説,目前約一半低收入國家的債務水平已不可持續,未來可能會出現更多的債務重組。
世界銀行本週警告説,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世界低收入國家的債務負擔在2020年大幅上升12%,達到創紀錄的8600億美元;世界銀行呼籲採取緊急行動以降低債務水平。
該行的2022年國際債務統計報告顯示,中低收入國家面臨的債務脆弱性急劇增加。報告稱,2020年中低收入國家的外債存量合計增長了5.3%,達到8.7萬億美元,影響到所有地區的國家。
報告説,外債增長超過了國民總收入(GNI)和出口的增長,除中國以外的中低收入國家2020年外債與GNI的比率上升了5個百分點,達到42%,而其債務與出口的比率從2019年的126%猛增到2020年的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