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企搶搭數字化變革快車
日前,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公佈了2023年一季度銀行業保險業主要監管指標數據。截至一季度末,保險公司總資產28.4萬億元,較年初增加1.22萬億元,增長4.5%。近年來,保險業運行穩健,積極參與醫療、養老等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金融科技賦能不斷強化,服務實體經濟質效進一步提升。
保險科技日新月異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保險公司開始在金融科技方面加大投入。一方面,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逐漸滲透到保險業務鏈的各個環節,幫助保險公司降本增效、可持續增長。另一方面,科技使保險行業可以更好滿足新場景下新的風險需求,創新產品開發週期和類目,進一步完善更廣泛人羣的風險保障。
2017年,國際保險監督官協會(IAIS)對保險科技進行了定義:保險科技是金融科技在保險領域的分支,即有潛力改變保險業務的各類新興科技和創新型商業模式的綜合。
中國平安年報顯示,平安通過研發投入持續打造領先的科技能力,廣泛應用於金融主業,並加速推進生態圈建設。截至2022年年底,平安擁有近3萬名科技開發人員、近3900名科學家的一流科技人才隊伍;科技專利申請數累計達46077項。2022年,平安AI坐席驅動產品銷售規模同比增長25%至約3444億元;AI坐席服務量在客服總量中佔比達82%。
5月份,中國太保旗下數智研究院正式發佈了“太數通”數智一體化賦能平台。據中國太保相關負責人介紹,“太數通”平台能夠為承保理賠自動化、智能風控、個性化推薦、智慧問診、數字員工等場景提供數智化賦能。以快速理賠場景為例,“太數通”提供全流程優化解決方案,使理賠變得快捷、準確、高效。在理賠材料提交環節,“太數通”對影像材料自動分類,圖像自動校正,智能檢測偽造材料;在信息錄入環節,“太數通”通過智能錄入技術將票據自動轉化為結構化數據錄入系統;在理賠審核環節,“太數通”結合理賠模型實現自動審核。
有研究機構的統計顯示,從2012年到2022年全球保險科技總融資金額累計達496.48億美元。2021年是保險科技投資交易的最高峯,累計投資總額高達158億美元。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副會長王玉祥認為,數字化變革將成為保險業發展的新常態,保險業要利用信息科技快速發展帶來的機遇,通過提高服務可獲得性,提供創新性和低成本的保險產品與服務,豐富保險生態的系統多樣性,提升保險服務的商業可持續性。
值得一提的是,保險科技的深度應用大大降低了用户接受保險服務的門檻。在財險領域,從電話車險到互聯網車險,保險公司的業務員與車主不需要面對面就能完成全過程投保。在人身險領域,“惠民保”“靈活用工保”“專屬商業養老保險”等普惠型保險蓬勃發展,在服務新市民等特定羣體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進一步補充了社會保障體系。眾安保險CEO姜興表示,“無論科技如何發展,最重要的事始終不變。新科技是用來幫助我們做好難而正確的事,更好地堅守初心,做好金融普惠”。
互聯網保險蓬勃發展
來自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的數據顯示,2013年到2022年,互聯網保險的保費規模已經從290億元增加到4782.5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32.3%。王玉祥認為,從科技角度講,互聯網保險運用信息技術有效優化業務流程,提高運營效率,降低運營成本,同時增強客户線上全流程服務體驗,增強互聯網保險銷售行為的可回溯的管理,從而有效推進傳統保險領域保險科技的發展。
作為中國第一家互聯網保險公司,眾安保險從成立之初便選擇了“數字化”路線,打通了科技在保險前、中、後台各個環節的應用。截至2022年年底,眾安保險累計出具超過500億張保單,保費收入236.5億元,躋身國內前十大財險公司。2022年,眾安研發投入達到13.45億元,同比上升19.4%。技術專利申請量累計達599件,包括海外專利申請174件,累計獲得授權專利196件,授權量同比增長69%。
復旦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主任許閒認為,互聯網保險對當下保險業的數字化和科技應用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這些年互聯網保險公司為保險行業培養了很多人才,尤其是科技公司、初創公司,很多人都有互聯網保險公司的從業經歷。這是互聯網保險對中國保險業提供的重要價值。有業內人士表示,互聯網保險和保險科技經過10多年的發展,未來行業內或許不會再狹義地去討論互聯網保險,而是整個保險業會更加需要互聯網。
多位業內人士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互聯網保險打破了傳統保險公司的地域限制,通過在線渠道和數字化服務。未來伴隨公眾保障意識的不斷覺醒,以及科技賦能的加深,互聯網保險可佈局更廣泛的產品線,進一步提升滲透率,擴大市場份額。
去年,原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於銀行業保險業數字化轉型的指導意見》提出,構建面向互聯網客羣的經營管理體系,強化客户體驗管理,增強線上客户需求洞察能力,推動營銷、交易、服務、風控線上化智能化。
6月初,為促進第三支柱商業養老金供給擴圍增面,中國人壽養老險公司商業養老金業務在支付寶平台上線。投保人可以通過“中國人壽養老保險”直營小程序體驗商業養老金開户、購買及權益查詢等一站式服務,並獲取專業養老金融知識。直營小程序24小時在線客服和中國人壽客服專線協同配合,能夠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諮詢服務。中國人壽養老險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充分利用互聯網平台覆蓋面廣、觸達率高的優勢,為廣大客户提供更加方便、快捷、安全的養老金融產品和服務,旨在進一步提升人們的養老規劃和養老儲備的意識,提高養老金融產品和服務的可得性和便利性。
行業轉型加力提速
隨着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保險公司以科技實力為依託,研發了更多結合數字生活場景的新型保險產品,滿足了用户的新風險保障需求。其中,既有財產險產業,也有人身險產品。與此同時,中小保險公司通過網絡渠道拓展業務,越來越多的保險中介公司和保險經紀公司通過互聯網開始展業。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一方面,互聯網的發展催生了各種新保險應用場景,包括電商購物、機票酒店預訂、線上診療等。另一方面,“90後”“95後”逐漸成為保險產品的主力消費人羣,這批“互聯網原住民”的保障意識更強,但價值觀、消費觀等與上一代人差異很大,而且有很多新的風險保障需求。
互聯網保險經紀平台元保集團推出了“數智員工”來滿足客户需求。據元保集團CEO方鋭介紹,“數智員工”整合了語音交互、自然語言理解、圖像識別等AI能力的機器人流程自動化,覆蓋80%以上的業務場景,在產品創新、精準營銷、用户精細化運營、智能客服、智能理賠等環節中廣泛應用。與偏靜態的“數字人”不同,元保“數智員工”不再是按照設定的關鍵詞或既定程序完成簡單、生硬的對話,而是通過自動深度學習,擁有更強大的表現力、識別力和感知理解能力。無論用户發出語音還是文本形式的對話,無論問題是否標準,即便用户有濃重的地方口音,“數智員工”都可以提供“聽得懂、回得快、答得準”的智能交互服務。與此同時,元保還推出“智能營銷系統”,能為用户“千人千面”精準地推薦適合的保險產品,有效解決了傳統保險同質化銷售、供需錯配的行業痛點,極大提升了營銷效率。
慧擇保險經紀有限公司則開創了國內第三方平台向保險公司定製產品的模式。目前,慧擇已經和100多家保險公司保持着合作關係,聯手打造了“達爾文系列”“慧馨安”“守衞者”等爆款產品,定製化產品也成為慧擇業務增長的重要支撐。2023年一季度,慧擇的定製產品保費佔比超過60%。以該公司的首款定製產品“達爾文系列”重疾險為例,上線5年以來累計服務客户數量超30萬人,累計賠付金額近4.5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隨着科技水平的提升和科技成果應用,一些新型的保險產品也應運而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網絡安全保險。網絡安全保險是投保人因投保的計算機或網絡設備遭受攻擊而造成經濟損失時,保險公司根據合同約定賠償相應損失的保險產品。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發佈的《網絡安全保險研究報告》顯示,2022年中國網絡安全保險保費規模約1.4億元,較2021年的7080萬元翻了一番。目前,已有30餘家保險公司備案了78款網絡安全保險產品。
從行業發展的角度來看,現有網絡安全險產品的保障範圍仍有侷限,同質化嚴重,而不同行業、企業面臨的網絡風險差異較大,保險產品與實際需求還存在不匹配的問題。與此同時,不少企業對網絡安全風險的認知較弱,對自身所需的保障內容、保障額度的理解較模糊,風險保障的需求仍需培養。
原中國銀保監會相關部門負責人曾表示,要加快行業基礎服務設施建設。要舉全行業之力,以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為支撐,加快搭建行業統一的基礎服務設施,廣泛應用於產品設計、流程管理、精準銷售等方面,全方位提高服務水平。 (經濟日報記者 於 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