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作家約翰·坎貝爾曾説:“投資不僅僅是一種行為,更是一種帶有哲學意味的東西。”
理財,無疑是一種以市場個體的資產配置為主導方式的投資行為。
按照中國傳統的大白話就是,你不理財,財不理你。
這也怪不得,越來越多的年輕後浪們,開始進行着“形而上學式”的理財動作趨同,玩起了基金玄學梗。
這邊廂,祈禱着“寧可我被綠,不讓基金綠”的自黑式樂觀,令人忍俊不禁;那邊廂“上熱搜就會跌”的指針,似乎永不過時。
然而,耐不住最近的大盤實在跌的過於慘淡。不少基民,特別是剛入場的新手已經連夜“逃跑”。
8日晚間,“基金人已虧到毫無波瀾”登上微博熱搜。
以致於3月9號,多家基金公司、第三方基金代銷機構還有支付寶,紛紛出來喊話投資者,強調“風物長宜放眼量”、“不在低谷轉身去”、“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方式”等長期主義觀點。
2021年,到底是年輕人的基金付費課堂還是人生逆襲之路,也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市場命題。
1
“你的基金,今天漲了沒?”
“你的基金,今天漲了沒?”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這句話已經成為當代年輕人之間,最直接的生活關懷禮儀,堪比上一代的“吃了沒”。
這首先是由於剛進入2021年,基金的連續熱搜破圈和爆火。
春節一過,不少90後、95後甚至於00後紛紛投入基圈大軍,組團養基。不僅如此,新基民入場還把粉圈營銷的氛圍順勢帶入。不少基金經理,也因此擁有了自己的“粉絲後援會”。
一時間,基金圈宛若線上投資集市。令人眼花繚亂的基金搭配產品之下,似乎掩藏着一夜暴富的大礦藏。
有人為了跟上基金的潮流,在同事、朋友乃至網友的安利下,以一個純小白的認知匆忙入場。到處找“學霸”、“抄作業”。換來的則是,隔着綠油油的屏幕深夜遲遲無法入睡;
有的則比較信任各路基金理財經理的專業背景和品牌背書,把基金當儲蓄,錯過“割肉”賣出的最佳時機,看着別人的盈利後悔不迭;
也有的運氣不佳,買啥啥跌,被朋友圈視為負面教材和避雷針,可以説人財兩空......
當然,年輕人比較一致的反應是,望着手中虧損的基金和綠油油的基金面板,往往不知所措。無論是“割肉”賣出還是繼續加倉,都顯得缺乏幾分邏輯,只得憑藉些許感覺。
不過,儘管初入基金市場的年輕人,並未享受到高收益的盛宴,但似乎並不影響後來者前仆後繼地湧入。
一方面,作為初入職場或打拼幾年的年輕人,自身的儲蓄結構並不穩定,固定資產和大額支出較少,使得自身的閒散資金既難以通過傳統儲蓄實現財富保值,也難以承受股市瞬息萬變的風險。
另一方面,隨着互聯網信息的廣泛傳播和新一代年輕羣體價值投資觀念的成長,使得這一代年輕人對於具有較高收益和較低風險的基金產品,具有天然的好感傾向和嘗試動力。
同時,支付寶、微信等互聯網平台的介入,也讓基金購買變得更為便捷、體驗更好,進而撬動了眾多的年輕流量補充。
在基金作為商品層面上,其比用户成為散户的股票市場,具有更高的組合度和適配性。尤其是專業基金經理的有效統籌和配置,讓年輕羣體不必在研究上市公司的信息消費中,投入過多的時間成本。
不過,自2月18日春節後股市開盤以來,A股行情開始滾着下山坡。隨之而來的,是白酒、食品、醫藥行業等明星基金也都在持續暴跌,不少人被“跌打”得遍體鱗傷。
樂觀點説,理財市場是有經驗的人獲得更多金錢,有金錢的人獲得更多經驗的地方。
牛年以來出現的A股調整,可以説是“市場先生”給盲目湧入的年輕人,上了一場生動地投資體驗課的實操展示。
只是,如何從韭菜之路,走上“久財”之道,仍然是年輕人需要長期摸索的投資學習之旅。
2
“賺了叫我蔡總,虧了叫我菜狗”
談到錢的時候,沒什麼人是輕易理性的。
儘管,年輕“新基民”選擇基金作為資本戰場的時候,傾向於把專的事交給專業的人,是一種投資思維上的進步。
但同時,這也會造成對於基金經理這類基金配置方案提供者的過度依賴和盲目信任。
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很多新手缺乏對自身財務狀況和投資目標的有效把控,更懶得研究行業背景與投資標的的發展前景,並擴大自身的金融知識、行業研究和交易模型的認知邊界。
尤其是,基金市場本身就存在着魚龍混雜、結構多變的產品繁多現象。
截至2020年12月底,公募基金數量達到了7913只,相比2019年底的6544只增加了1369只,且大幅超過滬深兩市上市公司總數。
於是,我們會看到,當年輕人急於把寶押在專業人士身上時,基金經理或主動或被動“出圈”,成為年輕人追捧的偶像。
這其實,反饋的不僅僅是基金圈營銷策略的年輕化打法轉變,也是年輕羣體自身的財務焦慮導致的非理性化投資策略的表達。
站在資本市場的角度來看,大量的缺乏有效識別和進度把控能力的投資者入場,帶來的收益和挑戰其實是一體兩面的。
在市場銷售層面,年輕人從流量單位轉向了資產標尺,掌握年輕人也從掌握流量變為了整合年輕人的資產價值。
但同時,年輕人難以捉摸的投資趨向和風險預估行為,也會為資本市場的變化帶來一定的不可測性和頻繁波動特徵。並且,年輕人的喜好趨同也會為一些熱捧基金產品,帶來更大的上漲壓力和價值稀釋。
就在3月10日,由於近期市場調整頗為劇烈,多隻基金淨值回撤較大,明星基金經理管理的基金也不能倖免。
“公募一哥”張坤管理的易方達藍籌精選,2019年公募基金冠軍劉格菘管理的廣發雙擎升級均創下歷史回撤記錄。
一位易方達基金人士也表示,“現在規模也的確是太大了,不敢説是好是壞。”歷史數據表明,過往百億元以上的基金收益率統計並不樂觀。
這意味着基金經理能帶你賺錢,同樣也有很大的幾率會虧錢。
而一旦虧錢,新基民的寬容度與其入圈興奮度,往往是成正比的。
不僅其脱粉速度超乎想象,甚至可能一夜之間就會成為黑粉。
諾安成長基金經理蔡嵩松,就頻頻被“罵”上熱搜,乃至於無奈地調侃:“希望大家別賺了錢叫我蔡總,虧了錢叫我菜狗”。
不過,理財市場的火爆,也讓理財教育和基金知識普及,變為一種剛需消費。
無論是作為新興的年輕人交流前沿的B站,還是老牌的投資討論社區雪球,都充斥着大量的科普類爆款內容。
“資產配置之父”加里·布林森説過,成功的資產配置,貢獻了90%的投資收益。
對於年輕人而言,將財富收益寄託在基金市場,似乎仍然是一個遙不可及的明天。
大概一個不變的道理是,賺錢的往往不是成羣結隊的掘金者,而是半路上提供剛需服務的賣水人。
巴菲特説:風險來自你不知道自己正在做什麼。
入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無論是誰,在進行任何一項投資之前,都必須要沉下心來,做足功課。
畢竟,誰都賺不到自己認知之外的錢。
只是,向無數年輕人開放的基金市場,其面對小白用户的市場教育的不成熟,以及由此帶來的基金銷售的鑽空子、營銷遊戲等亂象,也會成為影響年輕羣體長期深入擁抱基金的一道門檻。
同時,當越來越多年輕人基金購買的賬面沉浮,成為其最大的開銷時,是否會造成對於消費潛力的變相遏制,也是值得關注的。
但無論如何,年輕人的第一堂財富課,交學費總是不可避免的。
本文作者:遊人
版式設計:甸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