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逆勢突圍、攻堅克難,中國經濟憑啥“不掉鏈”
這條“鏈”,對中國經濟有多重要?
1個月的時間,口罩日產量提升十餘倍,供應鏈的快速運轉,是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重要基礎;線下影響、雲上彌補,外貿受阻、拓展內銷,企業靈活“變身”的背後,有着產業鏈的高效協同。
經濟體系環環相扣。風險面前,成千上萬鏈條相互支撐,守住了中國經濟的穩;挑戰當下,每個環節守正出新,創造了中國經濟的新。
臨近年終,新華社記者與你一起,看這一年,中國經濟如何關鍵時刻“不掉鏈”。
應對“鏈”上挑戰
7天,自駕1000多公里,從北至南,一家家拜訪濾材商——回想起年初的艱辛,口罩生產企業藍禾醫療董事長曹軍仍歷歷在目。
4月上旬,隨着大量企業轉產擴產,藍禾原料一度告急。每天熔噴布的缺口就達到2噸。訂單的急切與原料的短缺交織,最艱難時候,曹軍開着車橫跨幾個省,登門求購。
憑藉業內口碑、及時走訪和熔噴布產能的擴充,藍禾最終渡過難關。“此後,我們與不少合作伙伴簽訂長期協議,儘可能分散風險。”
難在供應鏈,成在供應鏈。
2020年,供應鏈這三個字,對中國經濟的分量格外不同。
當疫情打亂了分工與生產的節奏,當國際市場低迷、全球產業鏈波動,應對“鏈”上挑戰,裏面有着更多故事。
20萬個主流電腦機型,每個主機板需要上千個元器件。當物料緊俏,匹配什麼樣的訂單會帶來效益最大化?實現帕累托最優,這個經濟學中的命題,聯想正在實踐中尋求答案。
聯想全球供應鏈高級副總裁關偉告訴記者,上半年開始,聯想依據效益、市場、規模等多維度指標研發模型,用有限的供應實現最有效的產出。通過智能升級,一個季度電腦營業額可實現5%增長。
製造平台通過更精細的管理來挖掘新的增長點;外貿企業自建海外倉,加強風險管理……“關鍵時刻不掉鏈”,中國經濟積極應變。
“年初,我對汽車產業預測是悲觀的,最差時甚至認為產銷會下降25%。”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葉盛基説,國家、各部門以及企業的共同努力,讓供應鏈快速恢復,行業逐月回暖,“整個產銷會接近去年水平”。
挑戰加快經濟鏈條從完整向成熟邁進。11月份,我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52.1%,連續9個月位於50%的臨界點以上,勢頭穩步向好。
把握“鏈”中機遇
穩“鏈”、固“鏈”、拓“鏈”,應對挑戰的過程中,生機不斷。
加入“雙11”行列,粘毛器生產商、浙江義烏澤熙日用品有限公司負責人方昊“扳回一局”。主做出口的他,曾在年初因疫情損失1000萬元訂單。通過靈活供應鏈轉入內銷,在“雙11”第一波銷售中,準備的100萬件貨品全部賣光。
立足國內市場,讓很多企業在壓力下得到喘息;在雲上建生態,也為產業的升級帶來機遇。
一鍵解鎖,電動車智能駛來;駐車感應,用後車輛自動行駛至還車點……基於數據、傳感等完整生態鏈,九號公司推出新款智能電動車和短交通方案,實現對車的全週期調配管理。
“智能時代,產品有很多聯網化的屬性。通過共享彼此賦能,是企業必備的本領。”在九號公司CEO高祿峯看來,擁有和加入完整的生態鏈,正成為創新型企業競逐的方向。
聚焦個性化消費趨勢,網購平台得物構建集社交、電商、鑑定、品牌為一體的“淘”生態,成為年輕消費者的熱門聚集地;通過大數據實現精準分析,國網寧波供電公司搭建“智慧電務”綜合能源管理平台,助力企業“鏈”上降成本;與行業協會共同挖掘特色小店,美團聯合多方成立“小店守護聯盟”……以“鏈”為突破口,新視野被打開。
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我國今年前10月新增超133萬個電商相關企業,今年新增的直播相關企業為2019年全年增量的5倍。
“未來企業的競爭將演變為其所處產業生態的協同競爭。”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劉多説,下一步要着重通過新技術增強產業鏈的韌性,拓展“鏈”上空間。
夯實“鏈”下根基
越是面對不確定性,越要練好本領。織密供應鏈網絡,中國經濟在行動。
“產業鏈根基要夯實。”中建三局北京公司董事長劉運勝深有體會。公司下轄一百多個項目,有各類供應商百餘家。年初一度面臨較大困難,是一系列“穩鏈”舉措讓東方廠安置房等項目順利復工。“下一步,將採用雲採購模式將各環節智慧銜接,讓供應鏈快速轉起來。”
一些龍頭企業也在新發展格局中下好“先手棋”。
“我們希望把國內數字化供應平台賦能到聯想海外製造基地。”關偉認為,讓海外工廠實現柔性生產,在承接自身訂單的同時逐步轉型為共享製造平台,是聯想用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基礎。
工信部全面梳理重點領域龍頭企業及核心配套企業名單;八部門推出供應鏈創新應用試點……加快供應鏈向供應網絡轉變,一系列舉措相應展開。
加強基礎工藝、關鍵材料、核心技術創新,加快推進新基建,提速5G與工業互聯網的融合……夯實工業和數字基礎,力度更甚。
“我們將圍繞築牢產業基礎和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出台更多具體措施,促進更多創新要素聚集,服務高質量發展。”工信部新聞發言人黃利斌説。
記者:張辛欣、張紫贇
責任編輯:林好男_0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