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法即將進入一讀!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還透露了這些重磅信息
資金量突破8559.5億元、新增12個新品種及32個期貨期權做市品種、成立4只公募商品期貨ETF基金、機構客户數達到5.74萬户……
這是2020年期貨市場取得的“成績單”。新冠疫情暴發後,企業避險需求上升,期貨市場的風險管理作用進一步凸顯。同時,新品種上市步伐加快,我國重要大宗商品定價影響力得到提高,市場運行質量也不斷提升。
12月19日,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在第16屆中國(深圳)國際期貨大會上評價道:“2020年我國期貨市場在許多方面的進展令人鼓舞。”
成就已為過往。站在期貨市場30週年的節點上,期貨市場將重新出發,在多方面進一步完善:期貨行業盼望已久的期貨法,即將進入一讀;生豬期貨將於2021年1月8日上市;新設期貨交易所工作進入尾聲,商品指數公司即將開業……
品種創新與制度改革加速推進
今年,期貨市場資金量和成交持倉量均創歷史新高。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1月底,我國期貨市場資金量突破8559.5億元,同比增長55.2%;1-11月累計成交量、成交額分別達到53.8億手和382.5萬億元,同比增長50.4%和45.5%。
同時,今年新品種的上市步伐加快,全年共上市12個新品種。截至11月底,我國期貨和期權品種共有90個,其中國際化品種6個,為廣大實體企業提供了有效的避險工具。而推廣做市機制也是今年發力的重點之一,全年新增32個期貨期權做市品種,目前已實施做市制度的期貨期權品種總數達到65個。做市品種的流動性和活躍合約連續性顯著提升。
“經過30年的發展,我國期貨市場成績斐然,但在市場體系、產品體系、規則體系、基礎設施體系等方面還需要進一步完善,重要大宗商品價格影響力還需要進一步提升。”方星海在會上提到了多項重磅舉措。
期貨法即將進入一讀的新進展,無疑是令業界期待已久的大事。“期貨法是期貨市場的基本大法,將從法律層面對我國期貨市場的改革開放做好頂層設計,明確各參與主體的法律地位,明確期貨市場基礎法律關係、民事權利義務和法律責任;明確對場外市場的監管;對市場準入、投資者保護和對外開放等做出明確規定,為期貨市場對外開放以及跨境監管提供法制保障。”方星海指出。
推動新品種上市是持續的發力方向之一。據悉,生豬期貨將於明年1月8日上市,這是我國農牧業和期貨界的一件大事。同時,成品油、花生、30年國債期貨期權等品種的上市工作,商品指數和商品指數期貨期權品種研發和上市工作也在加快推進。
鄭州商品交易所總經理魯東昇在會上表示,將全力做好花生、雞肉、鋼坯、燒鹼、PX(對二甲苯)、瓶片等品種的研發上市準備,深化馬鈴薯、葵花籽、大蒜、水泥、丙烯等新品種的研發,加大電力、BDI(波羅的海乾散貨運價指數)、商品指數研發力度,實現成熟品種的期權全覆蓋,深化遠期交易、互換業務,構建多元化、系列化的衍生產品體系。
在繼續擴大市場主體供給方面,方星海透露,今年首家外資全資控股期貨公司誕生,多年未有的新設期貨公司已經獲批,新設期貨交易所工作進入尾聲,商品指數公司即將開業,商業銀行、保險機構已獲准參與國債期貨市場。
中介機構類型也將進一步豐富。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金融企業、貿易企業利用自身專業優勢,開展場外衍生品風險管理服務,互換、遠期、場外期權等業務的開展,極大地滿足了實體企業風險管理的個性化需求。期貨業協會將積極把具有衍生品服務功能和能力的機構吸納為會員,給予他們應有的身份,培養其成為衍生品市場重要的中介機構。
衍生品市場建設初具成效
今年,我國場外衍生品市場建設初見成效,服務實體經濟空間不斷擴展。
“場內期權的豐富為場外市場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對沖工具。”方星海指出,3家商品期貨交易所倉單交易、基差貿易、商品互換等場外期現結合業務平台相繼上線,對場內工具形成有益補充,形成期貨與現貨、場內與場外、線上與線下的互聯互通,進一步促進了衍生品市場的發展,有效拓展了服務實體經濟的空間。
同時,期貨市場監控中心牽頭建設的場外衍生品交易報告庫近日獲得了FSB(金融穩定委員會)的認證,成為我國首個正式獲得FSB認證的報告庫,這將對我國場外衍生品市場的穩定發展起到重要作用。
在上述會議上,大連商品交易所總經理席志勇表示:“今年的期貨市場讓我們更加深刻認識到,期貨衍生品市場在管理風險方面大有作為,也應該有所作為。”在他看來,在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歷史新時期,期貨市場基於價格發現、風險管理的兩大基本功能要更加明確政治站位,勇於擔當,依靠技術服務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和國家戰略。
未來,積極穩妥發展金融衍生品市場是重點工作之一。方星海表示,現代資本市場已經逐漸形成了“一級發行、二級流通和三級風險管理”為特徵的層次體系,進行風險管理的衍生品市場主要是對金融市場風險進行分割、轉移和再分配,優化市場風險承載結構。
“十四五規劃要求擴大直接融資比重,我國將形成一個巨大的直接融資市場。這個市場需要個股、股指、利率、匯率、信用類期貨期權等場內外衍生工具進行風險對沖,完成風險管理。”方星海説。
市場主體不斷豐富
當前,越來越多的實體企業和投資機構參與期貨市場交易。截至2020年11月底,全市場機構客户數達到5.74萬户,機構持倉、成交量分別佔全市場的55.59%和37.4%,同比增長38%和98.6%,與2015年相比分別增長2.01倍和2.49倍。
此外,今年有4只公募商品期貨ETF基金成立,雖然目前規模還不大,但與股票、債券等資產形成互補,填補了公募基金大類資產配置當中的空白。截至今年9月底,共有8185只私募基金和1621只資管產品投資場內商品及金融衍生品,資金規模分別為1.03萬億元和142億元。
“下一步,證監會將進一步破除國有企業、金融機構參與期貨市場交易的體制機制障礙,推動更多國企、上市公司等實體企業,以及商業銀行、保險機構、基本養老基金、企業年金等長期資金利用期貨市場管理風險,優化期貨市場投資者結構。”方星海指出。
重要大宗商品定價影響力提高
“國際化”是今年期貨市場不得不提的一個關鍵詞。
一方面,對外開放品種增加,開放路徑更加多元。“上半年,低硫燃料油期貨同步對外開放上市;一個月前,上海國際銅期貨上市;下週,棕櫚油期貨也要向境外投資者開放。”方星海進一步表示,我國對外開放期貨品種將達到7個。通過跨境商品期貨ETF、結算價授權、推出結算價交易指令等方式,對外開放的形式更加多元。
另一方面,境外投資者參與度穩步提升,我國重要大宗商品定價影響力得到提高。2018年,原油期貨的上市標誌着中國金融領域的對外開放邁出新步伐。而2020年前10個月,上海原油期貨境外客户日均成交佔比近18%,日均持倉佔比近25%;原油期貨累計完成交割7932萬桶,同比增長4.15倍,在低油價時期,有效地擴大了我國原油商業儲備,助力保障國家能源安全。
“上海原油期貨復出口業務落地後,使用上海原油期貨價格定價的原油轉運出口至韓國、新加坡等地區,進一步彰顯了上海原油期貨價格在東北亞區域的價格影響力。”方星海指出。
上海期貨交易所總經理王鳳海在會上表示,未來將進一步提升重要商品的價格影響力,重點打造上海油、上海銅、上海膠。他表示,將加快構建完善的能源衍生品體系,儘快推出原油期權,抓緊研發上市成品油、天然氣等期貨產品,以交割制度為抓手,實現低硫燃油跨境交收,探索形成創新的交割模式,逐步擴大到其它產品;在橡膠產品序列20號膠方面,與6家境內外天然橡膠上中下游企業簽訂協議,採用20號膠期貨價格作為採購供應的定價基準,進一步增強20號膠等橡膠產品序列的全球綜合服務能力。
市場越開放,越便於投資者參與,參與者越多,市場的競爭力才越強。方星海表示,將繼續擴大特定開放品種範圍,拓寬市場開放模式;深入推進高水平制度型開放,更加註重製度規則與國際市場的深層次對接,以更高效、更符合國際慣例的方式,營造公平、透明、可預期的制度環境和規則體系,更多地引入境外成熟機構投資者和外資機構來華投資展業。通過雙向開放,期貨行業要為我國的糧食安全、能源安全和大宗原材料安全作出應有的貢獻。
(文章來源:國際金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