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科的上半年:利率壓降下的“守”與“攻”

2022年過半,曾在金融圈紅極一時的金科公司們,今年明顯低調不少。

金科的上半年,是佈滿“危”與“機”的半年,疫情反覆下,不可避免地帶來機構資產逾期率的攀升,利率壓降下,也對客羣獲取與風控手段提出新的挑戰,屬地化要求下,同樣考驗着機構對特定區域內的資方接洽能力。

“以穩為主,謹小慎微”“沒有聲音就是最好的” ,這是不少金科公司從業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強調的展業態度。

嚴監管與大環境影響下,機構更傾向於保守策略,重在守住基本盤,提升資產質量,優化新的資產渠道;但成本壓力與定價挑戰下,也有機構不斷攻尋新的突破口:鋪量、復貸、尋優……有的開始將業務重心向B端小微企業延展,有的也在試圖通過異業合作尋找更多優質用户,還有的不斷加強和銀行端的對接以撮合更多的業務合作。

金科的上半年:利率壓降下的“守”與“攻”

定價衝擊

要説到上半年最深刻的感受,對於大部分金科公司來説,定價調整帶來的業務壓力當屬其一。

一年前,24%利率紅線落槌,受到衝擊的不僅是持牌消金公司、民營銀行、信託公司,還包括一大波金科公司和助貸平台。

早在2021年底,就有不少頭部金科公司將大部分客羣利率壓降至24%以內。例如今年一季度,樂信曾介紹,截至2021年末,平台促成借款年化利率低於24%的部分佔比達到近60%;此外360數科也透露,在2021年四季度末,超過70%的客户價格低於24%。

截至目前再觀整個市場,除了極少數者,大部分金科公司也已經將平台產品壓降至24%以內。

定價調整後,最直接的影響是業務操作。一上市金科公司從業人員李強(化名)向北京商報記者透露,利率壓降下,間接帶來客羣的變化,公司需要重新在風控上做一系列測試、調整、完善,這一過程中難免會有些損失。不過李強也補充,“我們現在還在摸索中,相信長久來看整體是積極正向的影響”。

雖長期向好,但短期來看,定調調整對利潤的衝擊仍不可避免。正應了一從事小額消費貸的王力(化名)所言,“簡單粗暴來説,定價調整後,壓縮了我們三分之一的利潤”。

此話並非無稽之談,北京商報記者從多家金科公司一季度財報數據也可窺出一二。今年一季報顯示,幾家頭部上市金科公司中,淨利潤同比增長的寥寥無幾,甚至有個別機構出現同比下降80%的情況;另外逾期率上,相較去年同期,還有多家公司出現逾期率上漲的情況,資產表現不容樂觀。

對於淨利潤下滑、逾期率升高,李強認為除了定價衝擊外,主要也受疫情因素影響,用户的消費意願/還款能力下降,因此會導致平台交易量減少,利息和服務費收入也會減少。

“上半年,除了金融監管繼續保持從嚴態勢外,疫情的反覆是新增變量,這是金融科技公司目前面臨的最大挑戰。”零壹研究院院長於百程也告訴北京商報記者,以披露的一季度業績表現來看,上市的信貸服務類金融科技公司出現業績增速回落、資產質量下降的情況,其中,疫情阻隔以及對經濟的影響,會降低借款人的還款能力,從而影響資產質量。

不過,在疫情等因素影響下,也有一些信貸服務的需求仍在不斷增長,比如資金週轉等,但同時風險控制等業務難度也在增加。

客羣上探

多方衝擊下,業務需求仍在,但展業難度陡增,這也促使不同金科公司有不同的應對態度。

從採訪反饋來看,今年上半年,有的機構仍然延續“謹慎穩健”的保守態度,求穩不求量;不過利率壓降下,更多金科公司雖然宣傳低調、風控保守,但實則已在暗暗絞盡腦汁去獲取更優質的用户。

正如一金科公司從業人士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其實,上半年各家在業務上的策略有一個轉變,可能在今年的一季度大家還是偏保守,更多的是守住基本盤,提升質量,然後優化新的對公資產渠道,但到了二季度,因為疫情的關係,有的機構在放款規模策略上也會變得更激進一些”。

有“攻”有“守”,這或正是金科行業上半年的從業實況,而客羣上探、以量抵價、科技降本或是可嘗試的一些路徑。

另一金科公司業務人員同樣向北京商報記者透露,利潤走低後,機構也一直在想應對辦法。首先考慮的就是想着把業務規模做上去,以此來實現薄利多銷;實現規模平穩增長後,平台也會在風控上做出調整;此外在市場投放上,運營也會做出更精細化的操作,以此來降本增效。

前述從業人員補充,“作為小額消費類貸款,我們跑量主要是有兩個思路,一是把客羣上探,主要深挖18%至24%利率間的客羣;另外也會培養36%以內的原有客羣,提高復貸率。另在獲客上,我們還會新增和異業平台合作,包括與抖音、百度、58同城等平台合作獲客”。

發力小微

金科的上半年,實則也是“危”與“機”並存的半年。

雖然定價調整、利潤下滑、疫情衝擊,但業務合作層面也傳來不少利好消息。

例如6月傳出的“監管要求銀行月度新增貸款要超過去年同期”消息下,有金科公司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已有銀行在計劃和平台加大線上貸款合作,並有越來越多銀行表示願意和平台重點發力小微業務,未來資金量將更加充裕。

這背後的邏輯不難理解。正如於百程分析,在疫情帶來的經濟影響下,小微企業成為金融支持的着力點,監管方也給了相應的指標要求。銀行一方面擔負支持實體經濟復甦的責任,擴大小微信貸規模降低利率成本,另一方面又面臨小微企業還款能力下降、壞賬上升的風險。

因此,對銀行來説,挖掘小微客户貸款需求和控制信貸風險都面臨挑戰,用傳統的方式難以滿足當下需求。在此背景下,銀行需要通過金融科技合作方來挖掘和開拓用户需求,提升信貸效率,防控壞賬風險。部分金融科技機構在線上業務、長尾小微客户服務、科技能力等方面具有優勢,對於銀行業務形成補充。因此,二者在小微金融業務合作上一拍即合。

事實上,從多家上市金科公司一季度財報也能看出這一行業趨勢。例如樂信就在一季度財報中提到,已為個人、個體工商户、小微企業提供一攬子金融幫扶服務,一季度促成小微信用借款規模42億元,同比大幅增長102% ;信也科技也提到,在小微領域單季促成的借款金額增長至98億元,佔一季度促成借款總額的24.7%;此外,陸金所控股83.5%的季度新增借款流向小微企業主,較上年同期增長7.8個百分點,已連續三個季度八成新增借款流向小微實體。

“大家現在確實都在發力小微企業類資產,但也有難點,就是背後的資方往往有很明確的放款地域限制。這個可能涉及到線上線下資產渠道的平衡調整,還有對於特定區域內資方的接洽能力。”一上市金融科技公司相關業務負責人説道。

因此,如何守住風險底線、經營好優質用户、服務好小微羣體,也成為金科公司們下半年的重點方向。

“對每家金科公司而言,應該儘早明確自身定位、找準差異化競爭優勢:如果重心放在借貸上,應做好牌照佈局、加強持牌經營;如果重心放在中介、技術服務上,應加強數字化服務能力,為消費金融和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提供更多科技賦能。”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金天建議。

易觀分析金融行業高級分析師蘇筱芮則稱,下半年機構仍需把握住市場需求的發展動態,沉下心來做好客羣調研,並設計出相應的創新產品及服務模式,同時也要關注科技賦能,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持續做好重點客羣的觸達,不斷豐富客羣畫像,並以此為契機助力機構自身的利率定價及風控,為利率壓降、更好地服務重點客羣打下堅實根基。

北京商報記者 劉四紅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878 字。

轉載請註明: 金科的上半年:利率壓降下的“守”與“攻”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