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科嘉和迎來了第12個年頭。
從2011年成立的那天起,“硬科技”、“技術資本”和“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成為國科嘉和團隊不可磨滅的印記。掌舵者王戈從國科控股旗下東方科儀集團的控股子公司東方中科幹起,在國資企業體系中一干就是近三十年,從最初的工程師、到上市企業創始人再到硬科技投資人。國科嘉和團隊核心成員同樣是理工科背景出身,深耕硬科技賽道多年。
技術資本,是這支硬科技投資鐵軍身上最大的標籤。作為國科控股直屬唯一同時涵蓋天使、VC、PE的全週期私募股權直投基金,國科嘉和十二年來憑藉慧眼識出一匹匹黑馬,它們陸續在日後成長為產業龍頭:萬里紅(併購上市002819)、百家雲(RTC)、億道信息(001314)、南芯科技(688484)、中科飛測(688361)、國科恆泰(301370)、國科量子、中科海鈉、中科慧拓、京儀裝備、矽睿科技、聯泰科技、億康基因、微遠基因……這份名單還很長很長。
正如王戈所言,硬科技投資是一場長賽程的征途,不僅需要慧眼識珠,也需要投資人有足夠的定力與耐力。言語間,這支硬核產業投資團隊正邁向下一段征程。
穩中求進,半年斬獲4個IPO
“穩中求進”,是董事長、管理合夥人王戈對國科嘉和過去一年多來的總結。
眾所周知,國內創投行業2022年整體情緒低迷,加之新冠疫情的客觀原因,讓項目盡調也受到一定影響。但國科嘉和卻依然保持了穩健的投資節奏,去年全年出手近20筆投資,投資視野依然聚焦在國家重點佈局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如半導體、高端裝備和智能製造、大數據與物聯網、網絡安全和企業服務、生物醫藥健康等領域。
具體來看,國科嘉和已投的150多個項目裏,70%的投資集中在智能製造與高端裝備、半導體、人工智能、大數據、網絡安全和企業服務、國防軍工、新能源新材料等等;剩下的30%則投向生命科學,佈局了創新藥、醫療服務、醫療器械等細分領域。
國科嘉和團隊
“穩”不只是國科嘉和的投資節奏,也是被投項目的共同特質。王戈認為,to G和to 大B業務越是在充滿未知的大環境下越具備確定性,這些項目一旦建立壁壘,找到合適的發展路徑,能夠長期為企業帶來穩健的收益,即使在疫情期間也能保持一定增速。“作為技術資本,我們在投這些公司的時候,就清楚他們的‘身子骨’足夠硬朗。”
而國科嘉和在行業蟄伏期頻頻出手,實際也是一種“進”的表現。王戈以半導體投資為例,國科嘉和主要投資於裝備、材料、芯片設計領域,並圍繞產業鏈上游佈局,且這些企業後續都得到了快速發展。而有些機構才剛開始涉足上游項目,在王戈看來佈局的時機稍晚,且估值勢必會比較貴。
更重要的是,國科嘉和這種極具前瞻性的佈局已漸漸開花結果。
今年2月掛牌深交所主板的億道信息,是一家以ODM為模式,專業從事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及其他智能硬件等電子設備的研發、設計、生產和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於2008年創立於深圳。從成立之日起,億道信息就不斷構建核心壁壘,拓展新業務場景。
2014年,團隊開始做防水、防塵、防撞、防靜電等高可靠設備,應用於工業場景,使得毛利率大幅提升。2015年,億道信息成立子公司億境虛擬專注於XR領域,搶先佈局XR業務,並於2021年底規劃和研發MR產品。現階段,結合多種傳感器和具體應用場景,億境虛擬推出了VR/MR一體機、遊戲一體機、輕便化VR glasses眼鏡、工業AR頭盔、一體式及分體式AR眼鏡等多種產品。
6月7日,隨着混合現實概念捲土重來,億道信息(001314)開盤不久就封住漲停板,並連續錄得2個漲停板,是截至目前該題材連續漲停最多的股票。
王戈回憶,億道信息當時用到了一項中科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的技術,並且和中科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科技成果轉化企業國科環宇是上下游關係,有很多業務上的合作,國科嘉和由此接觸到了這家公司。在他看來,億道信息具備從工業設計、結構設計、硬件設計到軟件設計全方位的研發設計能力,在產能、質量、價格及服務等方面的競爭優勢顯著。於是,2017年1月國科嘉和領投了億道信息,成為其最早期的投資人之一。
南芯科技同樣是一筆經典案例。成立於2015年的南芯科技,是國內領先的模擬和嵌入式芯片設計企業之一,主營業務為模擬與嵌入式芯片的研發、設計和銷售,專注於電源及電池管理領域,為客户提供端到端的完整解決方案。王戈坦言,南芯科技的主營業務業務成熟度高,並且積累了一定的規模,企業也不片面追求技術上的標新立異,而是深耕細作,一步步腳踏實地,不斷豐富產品矩陣——這是很多所謂to VC型創業公司都不具備的。
國科嘉和先後於2019年、2021年兩次投資南芯科技,之所以持續重注,王戈表示,原因在於南芯科技擁有前瞻的產品定義及快速的響應能力,能及時推出多種功率充電管理芯片,以支持不同終端設備需求。“這是國內少數在細分領域能與國際大廠直接競爭,並實現高端產品國產替代的公司之一。”當然,南芯科技也不負眾望,在今年4月成功登陸科創板,首日漲幅就高達41.29%,最新市值近180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從去年12月底百家雲掛牌納斯達克,再到今年5月中科飛測登陸科創板,國科嘉和在短短半年時間內已斬獲4個IPO。而據王戈透露,還有多家被投企業已處於上市輔導、過會階段,未來三年有明確上市計劃的企業超過20家。毋庸置疑,在硬科技賽道埋頭苦幹多年的國科嘉和,正迎來一波IPO收穫季。
最懂硬科技的技術資本
進入2023年,幾乎所有的投資人都感受到:太忙了。
王戈也不例外。在接受投資界採訪時,他偶爾會停下來回復一些必要的微信工作消息和電話,採訪間外還有一個新的項目團隊在等着他面聊,每天的行程被安排的滿滿當當。“今年明顯忙碌很多,出差又回到了之前的節奏,一些沒來得及看的項目要抓緊盡調,募資工作同樣也不能放鬆。”
今年3月,國科嘉和宣佈完成一隻數字安全專項基金即“中科信工基金”的募集,總規模數億元,LP名單涵蓋了國家級產業引導基金、大型民營企業以及知名上市公司等。據介紹,這隻新基金將重點關注大數據、數字經濟、數據安全等領域。
至此,國科嘉和共管理十支基金,包括一支人民幣天使基金、三支人民幣成長基金、兩支人民幣PE基金、一支美元創投基金、一支中科信工基金以及兩支智慧城市專項基金,管理總金額達數百億人民幣。
王戈透露,募集數字安全專項基金的目的,在於通過投資相關高科技創新企業,築牢可信可控的數字安全屏障,增強數據安全保障能力,助推數字經濟發展。“長期以來,國內資本市場對於數字安全企業的估值都偏低,尤其現在更是處於低谷。我們作為‘國家隊’,自然應該心繫‘國家事’,肩扛‘國家責’。”
但眼下人民幣募資難擺在所有人面前。在王戈看來,募資源頭之所以“活水不足”,一方面是因為在後疫情時代,政府資金較為緊張;另一方面,銀行資金則仍受資管新規限制;此外,部分超高淨值客户在歷史投資基金“踩坑”後,變得更為保守。而作為投資機構,打鐵仍需自身硬,國科嘉和正是憑藉對於硬科技的深入理解和豐富的投資實踐經驗,從而獲得了一眾LP的信賴。
除了募資,國科嘉和今年還有一項更重要的工作——鞏固自身定位。當下,科技革命的勢頭已勢不可擋:科技發展不僅成為影響經濟增長的決定性因素,社會經濟的發展也在方方面面影響着科技的投入。
相對應的,王戈認為中國創投行業也已進入3.0時代,從十幾年前的無人敢投硬科技,到現在幾乎無人不投硬科技。“越是在大家一窩蜂湧進來的時候,我們越要找準定位。國科嘉和自始至終都是一家‘技術資本’,吃的就是硬科技這碗飯。”
有別於金融資本和產業資本,技術資本的核心,是讓技術迅速轉化為產品,更強調對於所投高科技企業的技術賦能,特別是圍繞技術外溢以及技術資源的賦能,變成這類基金的核心特徵。而作為國科控股直屬的投資機構,國科嘉和成立的初衷就是積極引導撬動社會資本助燃科技成果轉移轉化。
脱胎於中科院物理所清潔能源實驗室的中科海鈉,讓王戈記憶猶新。這是一個典型的科研院所背景的創業團隊,董事長鬍勇勝師從陳立泉院士,為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員;CEO唐堃同樣是中科院物理所博士。早在2016年,中科海鈉團隊就完成了鈉離子電池中試試驗,亟待商業化落地。但此時的投資機構更多聚焦在鋰電池賽道,對於鈉離子電池看不懂也不敢投。
國科嘉和在此時出手了。眾所周知,中國鈉的儲量豐富,分佈廣泛,且鈉離子電池成本低、安全性能高。國科嘉和團隊判斷,鈉離子電池將來能夠形成對鋰電池的補充,緩解鋰資源短缺問題,同時還能逐步替代環境污染嚴重的鉛酸電池。因此,國科嘉和果斷在2017年成為了中科海鈉的早期投資人,而後者的估值也在近年水漲船高,超過了60億元,引來了一眾VC/PE。“現在的情況是很多人擠破頭,也投不進去。”
不過王戈提醒,投資機構不能盲目崇拜科學家創業,因為搞科研跟搞商業完全是兩碼事,技術壁壘是基石,但從技術走向產品,真正實現商業落地,需要經歷重重關卡,同時還需要配備不同崗位上的人才組成完整的團隊。“我們要做的,就是在創業路上陪伴科技創業者,幫助他們少踩坑,從產業需求、週期理解出發,服務中國的科技產業。”
科技成為大國博弈主戰場
眼下,創投圈正悄然發生着改變。
通過過去一年的觀察,王戈總結出四點變化和趨勢:第一,“彈藥總量”並未隨着整體行業規模上升,存量項目約佔整體基金管理規模一半;第二,國家隊下場成為股權投資市場最大參與者;第三,投資機構高度依賴IPO退出,退出“堰塞湖”效應凸顯;第四,S基金正逐漸成長,目前類似中國十年前VC和PE的發展階段。
而常年奔走於一線,王戈也真切感受到,科技在塑造世界政治經濟格局、改變國家力量對比方面的決定性作用變得愈加凸顯,並已成為大國博弈的主要戰場。當前,圍繞科技制高點的競爭空前激烈。在此環境下,中國面臨的技術挑戰態勢勢必會愈發嚴峻,因此只有自主可控、安全可靠、加速科技進步,才能降低進一步被技術“卡脖子”的可能性,這也是為何建立科技強國的目標會被提前至2035年。
王戈強調,在這個過程當中,資本市場必然要承擔起重任。其中,技術資本在技術從基礎研究到成為商品,再到變成整個生產力的重要一環,到最後促進國家和地區經濟的轉型升級的過程中,始終扮演着重要角色。
因為在項目不斷髮展的過程中,技術資本的技術研判能力、產業資源、商務資源的觸達都能為企業發展提供重要助力。“技術資本最大的優勢,是通過國家戰略資本和市場資本相結合,對於新興技術的整合能力和創新技術發展的判斷能力,真正瞭解技術轉化過程的痛點,為技術產品化注入資本動力。”王戈提到。
回看即將過去的2023上半年,AI大模型的火爆給VC圈留下了深刻印象。王戈分析,背後的投資邏輯離不開當下的大數據時代,算力成為國家競爭的實力,也是行業競爭的實力。但在他看來,與過往相比有很大不同的是,AI並不能片面地歸結於算力的問題,而是要跟產業和場景結合——脱離產業、行業和應用場景來談AI,都是不現實的,也都沒有任何的意義。
所以當被問及是否會佈局AI大模型時,王戈表示,現在市面上被哄搶的AI通用大模型公司,目前還是保持相對謹慎的態度。“我們期待核心場景與大模型結合的落地,進而投資細分賽道中的限定場景,例如,不會去投自動駕駛通用大模型,但會考慮做無人礦山、貨運港口這類聚焦垂直場景的創業公司。”
而半導體產業無論到何時,都是投資人討論的焦點之一。王戈也預測道,全球半導體產業目前雖然產能過剩,但按週期推算,將在2023年底或將出現需求反彈。而由於外部競爭環境的變化,他認為中國的半導體產業仍處在“補課期”,一方面潛力巨大;另一方面,一二級市場估值倒掛問題在短期內仍無法改善。
和大多數職業投資人不同的是,王戈本身就是創業者出身——2016年上市的東方中科,正是由他帶領團隊所創辦,至今仍擔任董事長一職。站在當下,王戈對創業者們給出了幾點建議:苦練內功;不要片面追大求全,完成小目標比設定大目標更強,“最後,及時拿錢非常重要,不要眷戀一時的估值,你所做出的妥協未來一定能得到回報,核心還是企業的長期價值和基本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