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來源|IC photo
本週,瑞士證券交易所將迎來首批中國企業登陸——7月24日晚間,3家A股上市公司公告披露GDR發行上市的最新進展,其中科達製造與杉杉股份預計將於瑞士時間7月28日正式在瑞士證券交易所(以下簡稱“瑞交所”)上市。
同時,格林美也表示,公司GDR招股書已獲瑞交所監管局批准,只待發行上市。
實際上,自今年2月《境內外證券交易所互聯互通存託憑證業務監管規定》(以下簡稱“《新規》”)發佈以來,擬境外發行GDR的A股上市公司明顯增多。同時,瑞士也成為這些公司赴海外上市的主要目的地。
目前,已有三一重工、國軒高科、樂普醫療、杉杉股份、科達製造、方大炭素、格林美、健康元、韋爾股份、東鵬飲料等10家公司公告擬發行GDR並在瑞交所上市。
中泰證券研究所高級經濟學家楊暢向36氪表示,拓寬中國企業境外上市通道具有重要意義。“一方面,這有利於國內企業有效利用外資,緩解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另一方面,企業在境外上市,也更加有利於實現對企業的合理定價,並且提升企業治理水平和國際化水平。”
GDR成A股公司融資新選擇楊暢提到,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在今年3月16日召開的專題會議上,就已經明確表示,“中國政府繼續支持各類企業到境外上市”,尤其是在海外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交易所上市,有利於拓寬中國企業境外上市的通道。
此前於7月13日,明陽智能已經成功發行GDR正式在倫敦交易所上市。據36氪統計,這是《新規》發佈後中國A股市場中首家成功登陸歐洲證券交易所的公司。
而除明陽智能選擇倫交所,欣旺達、巨星科技2家尚未確定上市地點之外,其餘10家發行GDR的公司均把上市地選在了瑞士。
據瞭解,瑞交所總部位於瑞士蘇黎世,是歐洲最大的證券交易所之一。一名券商人士告訴36氪,瑞交所境外機構投資者所佔比例超過50%,投資者國際化、估值水平均居歐洲主要證券市場前列。同時瑞士銀行還管理着還管理着全球約三分之一的私人投資。
據瑞士銀行家協會統計,瑞士銀行持有全球跨境資產中的25%,全球50%以上的億萬富翁都是瑞士銀行的客户。
有關中國企業紛紛選擇瑞交所作為境外上市地的原因,36氪曾向已公佈該消息的10家公司分別致信做進一步瞭解,但截至發稿前尚未收穫正面回應。不過根據上市進展到最新階段的杉杉股份披露的信息,市場得以瞭解其主要目的。
杉杉股份在籌劃境外發行GDR在瑞交所上市的公告中表示,公司此舉是在國內資本市場政策號召下,深化中歐資本市場互聯互通,利用境外資本市場促進實體經濟發展,提升公司的海外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拓寬海外金融融資能力,為公司的國際化發展提供充足的資金和金融資源保障。
此外有關兩家公司的GDR發行價格、發行結果等事宜,杉杉股份和科達製造也先後於7月24日晚間公告披露。
杉杉股份確定本次發行的最終價格為每份GDR 20.64美元,本次發行的GDR數量為1544萬份,募集資金約為3.19億美元。公司預計本次發行的GDR將於瑞士時間7月28日正式在瑞交所上市。
同時,科達製造也已確定本次發行的最終價格為每份GDR 14.43美元,公司本次發行的GDR數量合計為1200萬份,募集資金總額為1.73億美元。其預計將與杉杉股份同一日在瑞交所上市。
截至目前,包括科達製造與杉杉股份在內,宣佈發行GDR赴境外上市的13家中國企業中已有5家鋰電池產業鏈公司。近年來我國新能源車汽車行業景氣度頗高,同時鋰電池企業紛紛佈局海外,發行GDR實現境外上市不僅是為解決這些企業自身在海外投資的資金需求,同時也是政策引導國產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下順勢而為的選擇。
外匯淨額減少成政策動力解此前於今年2月11日,在滬倫通基礎上,證監會發布《新規》,將滬倫通機制擴容為“中歐通機制”,擴大了適用範圍,東向納入符合條件的深交所上市公司,西向拓展到瑞士、德國等歐洲主要證券市場。《新規》下,符合條件的滬深兩地上市公司均可發行GDR,上市地從英國擴大到德國和瑞士。
3月25日,上交所、深交所分別發佈中歐通機制相應配套細則。隨後多家A股公司接連發布GDR發行計劃,拓展新的海外融資渠道。在景鑑智庫首席分析師周鳴岐看來,這或與國家外匯儲備減少以及中概股在美股市場遭遇的複雜行情有關。
此前國家外匯管理局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6月底,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0713億美元,較5月末下降565億美元,觸及2020年4月以來的新低。
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王春英表示,造成6月份外匯儲備規模變動的原因,主要是國際金融市場受主要國家貨幣政策、通脹預期、全球經濟增長前景等因素影響,美元指數顯著上漲,主要國家金融資產價格大幅下跌。
外匯儲備以美元為計價貨幣,非美元貨幣折算成美元后金額減少,與資產價格變化等因素共同作用,導致當月外匯儲備規模下降。
不過拉長時間週期,對比中國全口徑外匯淨額,從2020年起,中國外匯淨額相比以往歷年也出現明顯下滑趨勢。景鑑智庫統計數據顯示,從2021年二季度末開始,中國全口徑外匯淨額已經跌至7000億美元以下,而在2019年以前,全口徑外匯淨額均在11000億美元以上。
數據來源:國家外匯管理局,圖片來源:景鑑智庫
“中國企業去海外投資建廠、拓展業務需要用美元結算,但目前國家沒有這麼多外匯儲備,企業就需要通過海外募資解決這部分資金需求。所以從微觀來看,企業扎堆去海外上市可能是基於自身拓展業務版圖、實現國際化的需要,但從宏觀來看,近年來外匯淨額規模下降或許也是鼓勵企業境外上市的其中一項政策動力。”周鳴岐説。
另一方面,此前中國企業的主流上市地美股市場也不再具備吸引力,廣大中國公司正希望尋找一個能替代美國承接中國企業海外募資需求的資本市場。
周鳴岐告訴36氪,此前中國企業選擇美股上市,主要是因為審核簡易,便於融資。而此前在互聯網反壟斷、“雙減”政策、瑞幸財務造假等一系列事件影響下,美國投資者對中概股逐漸變得苛刻。
“現在美國資本市場對於中概股的估值很不友好,尤其在修改審核規則後,上市程序又變得很麻煩,”他補充説道,此時發佈《新規》,相當於給中國企業改道對接歐洲資本市場提供了一個政策契機。
瑞交所為何成熱門上市地?自今年2月《新規》發佈後,A股公司發行GDR境外上市地從英國擴大到英國、德國、瑞士三地。截至目前,13家推進GDR發行的A股公司中,有10家都選擇了瑞士。
在周鳴岐看來,這與瑞士相對安全、穩定的金融體系有關。
他介紹説,GDR發行以外匯計價,通常為瑞郎、美元等,“瑞郎在國際上也是比較‘硬’的貨幣”。並且瑞士永久中立國的屬性令其金融體系的安全性更強,國內資產受國際局勢變化的影響較小。這些特定條件令瑞士吸引了眾多來自全球的私有資本。
同時,前述券商人士還告訴36氪,相比A股定增、港股IPO等再融資方式,企業發行GDR的審核時間和流程都更具優勢。據瞭解,A股公司發起定增通常需要半年以上的審批時間,港股IPO從遞表到掛牌上市通常也需要半年到一年。
相比之下,發行GDR可在5個月之內完成。
如科達製造就在發佈發行GDR計劃的同時,就終止了原本的定增計劃。此外,科達製造在4月8日首次披露境外發行GDR計劃,杉杉股份在4月18日就發行GDR申請瑞交所上市通過董事會決議,至7月28日正式上市,中間僅用3個多月。
另一方面,GDR發行對募集資金用途沒有明確限制,可用於項目建設、支持公司境外併購、補充流動資金等。且與美國相比,瑞士同樣是世界領先的金融中心,市場開放程度與穩定性也更高,這些都為中國企業前往瑞交所融資提供了有利條件。
而回到融資環境,上述券商人士也表示,與歐洲其他主要資本市場,如倫交所、德交所等相比,瑞交所的估值定價相對較高,中國企業上市後的估值差影響相對更小。
目前,在宣佈推動境外上市的公告中,多家公司均提到,發行GDR是響應國內資本市場政策號召,拓寬公司國際融資渠道,深化中歐資本市場互聯互通,利用境外資本市場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本週內,首批企業即將上市,未來瑞士或將與此前的美國資本市場一樣,承接更多中國企業揚帆出海。
36氪旗下公眾號
真誠推薦你關注
來個“分享、點贊、在看”????A股公司海外上市潮,瑞士成最大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