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週末,市場談論比較激烈的是:隨着抱團股接連下挫,機構抱團是否會瓦解?
牛市前兩個交易日,市場“二八風格”風格出現逆轉,以貴州茅台為代表的機構重倉股接連下挫,而多數中小盤股呈現接連反彈走勢,開市第二個交易日更是以百股漲停方式迎接牛年。
值得注意的是,在機構重倉股下跌的過程中,被市場譽為“聰明資金”的北向資金逆勢增持,兩天淨買入146億元,寧德時代、洋河股份、邁瑞醫療、美的集團等股價下跌,北向資金增持金額居前。
牛年機構抱團股為何大跌?
A股春節假期休市期間,外圍市場整體表現穩定,在沒有重大利空消息影響下,前期機構關注的白酒、新能源、醫藥等板塊龍頭股紛紛大跌,而中小盤股卻獲得資金關注,反彈幅度明顯,市場運行風格與年前出現顯著的變化。
具體來看,白酒龍頭股貴州茅台牛年首個交易日跌5%,次日延續跌勢,但跌幅收窄至0.45%,兩個交易日累計下跌5.42%;鋰電池巨頭寧德時代兩個交易日累計下跌6.1%;家電龍頭美的集團兩個交易日累計下跌8.51%;醫藥龍頭藥明康德兩個交易日累計下跌6.5%;安防龍頭海康威視兩個交易日累計下跌6.55%…
機構抱團股紛紛大跌,多數中小盤股獲得資金關注,接連出現反彈走勢,2月19日兩市更是出現百股漲停,中小盤股無疑是漲停的主要成分。據數據統計,牛年前兩個交易日,市值10億至50億的股票平均漲幅為6.62%;市值50億至100億的股票平均漲幅為5.84%;市值100億至500億的股票平均漲幅為3.91%。
對於近期市場表現,東吳證券分析認為,節後兩個交易日,以貴州茅台為代表的價值藍籌股大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是美債收益率不斷走高。東吳證券認為,核心消費公司的估值與美債收益率的反向相關性變強,而與短期業績關聯度明顯下降。全球宏觀層面上的利率、流動性、通脹等問題才是值得關注的焦點。美債利率的攀升不僅可能限制美股股市市盈率的上行空間,也會傳導至其他國家市場,從而導致高估值的股票承受巨大壓力,特別是在核心股票正處於歷史估值高位區間的時候。
其次是央行收緊流動性。東吳證券指出,抱團票由於估值普遍偏高,流動性是支撐它們漲不停的最重要原因。2月18日,央媽就回收流動性,開展了200億的逆回購,但是有2800億到期,另外開展了2000億MLF剛好對沖掉到期的2000億MLF,總體而言回收了2600億的流動性。2月19日再次回收800億7天期逆回購。這些動作再次體現了“緊平衡”的意圖。這也給高估值成長股帶來了不小的壓力。
再次是全球經濟復甦曙光已現,化工、金屬、機械、建材建築和出口產業鏈,以及銀行、券商、龍頭地產基本面較為紮實,相關行業2021年盈利增速很可能比下游的消費行業更高。這些板塊的估值與機構配置比例目前都處於歷史低位。由於切換出來的資金體量較大,化工、有色等順週期板塊正好有足夠的空間承接這些資金。
北向資金逆勢增持
儘管醫藥生物、新能源、白酒等機構抱團板塊牛年前兩個交易日股價大跌,但北向資金持股數據顯示,多數大跌的龍頭股獲其增持。
北向資金兩個交易日合計淨買入146.27億元,其中北向資金通過滬股通淨買入44.73億元,深股通淨買入101.54億元。
按照行業劃分,醫藥生物、銀行、電氣設備、有色金屬等20個行業板塊獲淨買入,其中,醫藥生物、銀行、電氣設備等行業板塊淨買入金額超20億元,有色金屬、農林牧漁、計算機等行業板塊淨買入金額超10億元。而電子、汽車、交通運輸、國防軍工、食品飲料等8個行業板塊被其淨賣出。
值得注意的是,醫藥生物板塊近兩個交易日跌幅明顯,反而成為北向資金的第一淨買入方向。新能源板塊也獲其關注,電氣設備行業淨買入24.93億元。銀行因其估值偏低,淨買入28.14億元。
個股方面,寧德時代兩個交易日獲北向資金淨買入14.65億元,淨買入金額最多,而該股走勢並不樂觀,近兩個交易日接連呈現調整走勢,累計跌幅達6.1%。
值得注意的是,同樣作為白酒股,貴州茅台被北向資金淨賣出12.47億元,而五糧液則被淨買入14.33億元,北向資金在白酒股的交易層面,着實有點矛盾。
此外,洋河股份、邁瑞醫療、美的集團、金域醫學、海爾之家、先導智能等近期跌幅明顯的個股,也均獲北向淨買入。
與此同時,上海機場等部分個股近期雖然走勢較好,但卻被北向資金大量淨賣出,兩個交易日內,北向資金淨賣出上海機場金額達19.63億元。新能源個股比亞迪、恩捷股份股價下跌,北向資金賣出金額也較多。立訊精密、歌爾股份、京東方A等電子行業龍頭也被北向資金淨賣出。
(注:北上資金增減持金額數據主要根據每日晚間公佈的全量滬深港通持股數據測算,行業、個股增減持金額以每日增減持股數乘以每日成交均價,數值可能與真實交易數據略有誤差。)
抱團未來將如何演繹?
年初以來,A股市場持續上演“二八分化”格局,機構抱團愈演愈烈,“抱團股”強勢上漲,引發市場對其估值的擔憂。近期“抱團股”出現明顯回調,投資者對於“龍頭抱團過緊”,“抱團瓦解”的擔憂開始加劇。那麼抱團是否會就此瓦解?中小盤行情能否持續?抱團未來又將如何演繹?
東吳證券認為,國內基金新發規模依然較高,海外資金風險偏好提升,待入市資金規模龐大,充裕的市場流動性將推動A股慢漲格局。隨着基金新發規模邊際降低,市場極致的分化將持續緩解,但整體抱團風格不會發生變化。需要注意的是2021年資金面可能和2020年有所不同,雖然不會急轉彎但收緊已經是可以預見的。在這種情況下,股市不會出現大牛市格局。
中泰證券表示,合理的估值是博弈和交易出來的,但在多空體系不平衡下,博弈出的價格容易失真。與美國等發達市場相比,A股個股做空機制仍不完善。只要公司及行業基本面不發生根本變化,“抱團”似乎難以“瓦解”。
但在急劇的二八效應、甚至一九效應之下,過分的頭部集中意味着較大的估值分層,頭部公司享有較高估值、甚至是過分的估值溢價,而中尾部公司估值長期折價,市場價值甚至遠低於其內含價值,長此以往將會影響股市的融資功能和一級市場的投資。同時,伴隨政策常態化、防風險加強,信用“收縮”通道開啓,企業再融資壓力趨於上升,市場的資源配置功能將會減弱甚至失效,這與提升直接融資佔比,助力經濟結構轉型的大方向也無疑是背道而馳的。
中泰證券指出,全球資本市場逐步呈現“泡沫化”之下,高估值對貨幣政策邊際變化的敏感度顯著提升,一旦美聯儲加息預期升温,全球流動性面臨收緊,高估值甚至“泡沫化”的市場意味着較大的潛在風險。
招商證券此前也提示,縱觀A股歷史,抱團行情發生不止一次,這種極致的市場行情給堅定持有的投資者帶了了豐厚的回報,然而過往幾次的抱團行情持續3至4年後均以瓦解告終。本輪消費抱團已經持續了3年左右,根據最新的基金定期報告,當前的持倉集中度仍然處於階段性高位。若抱團出現瓦解,可以配置低估值、高營收能力的個股,同時也該兼顧個股彈性。
(文章來源:證券時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