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公司想成為電池界的Intel Inside

這家公司想成為電池界的Intel Inside

撰文 / 馬曉蕾

編輯 / 塗彥平

設計 / 師玉超

來源 / techcrunch,作者:Kirsten Korosec

鋰離子電池在使用過程中,隨着充放電次數的增加,電池容量會減少。加州初創公司Coreshell的首席執行官喬納森·譚(Jonathan Tan)説:“全球的汽車製造商都在想辦法提高能量密度,從而降低電池的體積和製造成本,但這往往是以犧牲安全為代價的。”

五年前,喬納森·譚(Jonathan Tan)和羅傑·巴蘇(Roger Basu)一直在尋找一個行業,希望能在這個行業中運用自己在薄膜技術方面的專業知識,儘可能地發揮作用。最終他們選擇了電池,開始為電池的退化和壽命“操心”。

薄膜技術(thin film technique)是對厚度僅為數微米甚至是單原子層的薄膜進行沉積和處理的工藝。將薄膜技術應用至電池可以大幅提高鋰離子電池的容量和續航能力。

這家公司想成為電池界的Intel Inside

2017年,譚和巴蘇在加州共同創立了Coreshell公司。他們説研發一款新電池費錢且耗時間,很多公司都在做這件事。而他們選擇了在現有的電池上做“手腳”,將納米層塗層深入電池內部的電極表面,並可以擴展至電池製造商現有的生產系統中。

“我們想成為電池界的Intel Inside。”Coreshell首席執行官譚説,“我們希望將這種塗層技術直接應用於電池內部的陽極和陰極表面,與電解質親密接觸。”

世界已經迫不及待地需要容量更高、成本更低的電池。根據彭博NEF的數據,世界上有超過三分之二的鋰離子電池用於汽車。即使受到疫情和零部件短缺的影響,2021年全球電動車的銷量仍然激增80%。

汽車製造商的終極目標是提供可靠、長續航、價格合理的電動汽車,但提高性能和成本的最大障礙之一就是電極表面不穩定,這是造成電池退化的關鍵問題。Coreshell的低成本納米薄塗層增加了電池的可用容量,提高了安全性,並大大降低了每千瓦時的成本。

該公司創始人透露,一旦將該技術無縫地應用到現有的製造工藝中,這種塗層可將電池的可用容量提高50%以上,並將耐熱性提高200%,同時降低成本,提高安全性。它還可以應用於不同化學成分和類型的電池,包含消費電子產品和電動汽車。

這家公司想成為電池界的Intel Inside

二人創業之初是自籌資金,然後在2020年通過Alchemist加速器,籌集了一些種子資金。從那時起,Coreshell已經開始與德國化學公司巴斯夫(BASF)合作,研究先進陰極材料的幾種不同塗層,並與其他電芯製造商進行合作演示。

3月1日,Coreshell宣佈獲得了1200萬美元的A輪融資。投資者包括Entrada風險投資公司、Foothill風險投資公司和Asymmetry風險投資公司。如今,該公司的資金總額達到1900萬美元。

經典沙灘車企業Meyers Manx與Coreshell合作開發了一款電動原型車,它將是第一輛內置Coreshell技術的車輛,電池容量或將達到空前水平。

Meyers Manx董事長菲利普·薩羅菲姆(Phillip Sarofim)表示:“與Coreshell合作創造可持續和環保的產品,這符合我們的使命。將我們的設計擴展到電動平台,向汽車行業的其他成員展示了無需中斷製造過程就可以實現的目標。”

Coreshell的顧問團也是大咖雲集,包括特斯拉聯合創始人馬克·塔彭寧(Marc Tarpenning)。

譚説,Meyers Manx的原型車以及與其他電池製造商和汽車製造商的合作,使Coreshell充分展示了電池層面和設備層面所具備的能力及將技術應用於車輛的速度。

這家公司想成為電池界的Intel Inside

該公司還與新時代加工機械公司(New Era Converting Machinery)合作,展示薄膜塗層技術如何用於卷對卷加工(R2R Processing)。如果成功的話,Coreshell公司就可以説服汽車製造商和電池製造商採用該技術。

電池生產商使用一種稱為卷對卷的連續工藝。譚解釋説,切開一個圓柱電池,你會看到電極像“大大卷”一樣。在被放進電池外殼之前,它們還都是箔片上的大卷。

“似乎每半年就會傳出一些電池領域的重要突破,關乎電池容量、電池成本等指標。然後事實上一個都沒有實現。”塔彭寧説,“部分原因是這些技術目前只停留在實驗室階段,要麼量產困難,要麼對工藝的改動較大。”


本文由汽車商業評論原創出品

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繫説明

違規轉載必究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69 字。

轉載請註明: 這家公司想成為電池界的Intel Inside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