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策醫療董事長因燒香名聲大噪,上市公司與之關聯交易更頗具疑雲
花朵財經原創
如果投資就是投人,那麼通策醫療還值得繼續受大眾青睞嗎?
日前,有着“牙茅”之稱的通策醫療,這家企業背後的掌舵者呂建明卻並沒有什麼好名聲。相反,呂建明還一直是個極其備受爭議的人物。
從語出驚人公開辱罵投資者,再到如今公然違反防疫政策,呂建明的行為品德似乎難言端正。儘管其學歷高至碩士,但其品行與學術顯然截然不同。
回到資本市場,上市13年,通策醫療只進行過兩次分紅,堪比鐵公雞,但其對收購呂建明關聯資產卻表現出大方的架勢,更讓人摸不着頭腦。
如今通策醫療的持續高成長,也正在發生極大的動搖。無論是口腔競爭持續加劇,或是難以走出浙江省內,均在警示着通策醫療不容樂觀的未來。
頗具爭議的掌舵者著名投資者高瓴資本張磊常年掛在嘴邊:“投資就是投人,要找靠譜的、真正有格局觀、有胸懷又有執行力的創業者。”
然而近年來被譽為“牙茅”的通策醫療,其背後的實控人兼董事長呂建明卻很難與“靠譜”二字掛上邊。
新春伊始,呂建明通過微博聲稱,自己在開工第一天相約徑山寺祈福,但因為疫情,最近徑山寺不對外開放,朋友聯繫了寺僧,才得以進大殿燒了三支香。
隨即此事迅速引發了社會的廣泛關注,甚至是眾怒。因為受疫情影響,根據相關的疫情防控辦法,徑山寺一直在嚴格按照政策,堅決執行“雙暫停”措施。
簡而言之,通策醫療的董事長呂建明,不經意間曬出的徑山寺燒香祈福活動,相當於將自己違反當地防疫政策的行為暴露了。有網友就此發出怒斥:“目無法紀和道德”。
然而當談起呂建明的荒唐史時,其實還夾雜着眾多的不雅舉動。早在去年10月中旬,通策醫療股價連續跌停,成為投資者集中吐槽的火力點,呂建明就曾發佈了一系列言辭激烈的話述。
其通過雪球賬號表示,“一個天天捏着排泄器官要吃壯陽藥的人,不是我們歡迎的股東,他們買我們的股票是我們的恥辱。”
最終引得人民網發出財評:“上市公司董事長用一些髒字罵網友,顯然有失身份、對股東或投資者缺少起碼的尊重。股東與經營者之間屬於代理關係,經營者要尊重股東所享有的質詢權、知情權等各項權利。”
毫無疑問,如果上市公司與投資者關係緊張,投資者逐漸遠離,個股流動性也可能趨於枯竭,如此其價值又如何挖掘?
關聯交易資本遊戲在呂建明的掌舵之下,通策醫療分紅小氣,但對呂建明關聯企業收購卻表現出大氣的風範,更頗具疑雲。
據統計,自2007年借殼上市以來,通策醫療僅進行過兩次分紅。其中,2016年分紅4168.32萬,2017年分紅961.92萬,兩次累計分紅金額為5130.24萬元。
面對一家每年所賺利潤均過億的上市公司,上市15年來累計分紅卻僅有約5000萬元,如果説通策醫療是中國資本市場上著名的鐵公雞,或者也並不為過。
然而奇怪的是,通策醫療對收購公司實控人呂建明旗下的資產卻好像很大方。
2015年末,通策醫療曾發佈公告稱,擬以60.73元/股非公開發行約8317.39萬股,合計作價50.51億元收購海駿科技95.67%股權及嬴湖創造、嬴湖共享各90%財產份額。
據瞭解,標的公司海駿科技股東全部權益的預估值約50.61億元,預估增值率高達427.19%,對應海駿科技95.67%股權的預估值約48.42億元。
而據資料顯示,海駿科技是依託互聯網技術和工業4.0製造提供口腔和生殖健康服務的醫療信息服務機構,公司業務主要包括隱秀項目、健康生殖服務、三葉兒童口腔醫院及醫療雲。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呂建明實際為海駿科技的實際控制人,其通過愛鉑控股持有海駿科技64.59%的股權,為海駿科技的控股股東。
而且海駿科技的業績還很差勁。2013年至2015年1-10月,公司實現營業收入分別僅20.1萬元、20.08萬元、52.91萬元,淨利潤分別虧損856萬元、429.88萬元、1036.96萬元。
誠然,這中間像極了上市公司用將近50億元的代價,從實控人手中收走了一個空殼公司。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在國內監管愈發嚴格的大環境下,2016年5月,通策醫療決定終止此次重大資產重組。
但本次之後,通策醫療又於2020年完成了收購海駿科技公司持有的10家長期股權投資,交易對價為1.5億元,此次面向實控人的交易溢價率高達522.97%。
不過本次10家標的公司2020上半年有6家出現虧損,其中4家公司連續三個財報期虧損,還有2家不在正常經營狀態中。
行內競爭較大,省外擴展較難歷年來,除實控人呂建明鍾情賣資產給通策醫療外,通策醫療本身所面臨的壓力也並不小。
截至目前,即便經過了數十年的發展,通策醫療業務仍主要集中在浙江省內。2021年上半年,公司在浙江省內實現營業收入為11.91億元,佔公司總收入比高達90.44%;而同期公司在浙江省外實現營業收入為1.22億元,佔公司總收入僅9.25%。
回過頭來看,通策醫療的省外擴張之路也將註定艱難。比如,品牌勢能一般無法觸達到省外。以北京市場為例,通策醫療競爭對手將變成北大口腔醫院、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院等知名醫院,前者的醫資、知名度都是新開醫院所不具備的,且公立醫院收費通常也較為便宜。
2007年,通策醫療還曾收購過北京京朝口腔醫院,但由於其品牌欠佳,長期處在虧損邊緣2013年至2016年1-9月,其分別虧損30萬元、29萬元、219萬元和212萬元,通策醫療最終不得不把京朝口腔醫院放到上市公司體外孵化。
再者,口腔醫療對醫生的依賴非常嚴重,主要依賴醫生的手藝,對設備並沒有過高的依賴。比如,水平較高的口腔科醫生,只需要買幾把牙椅,租個店面,依靠自己過去熟悉的客户,便可以獨立門户,同時能夠獲得比留在醫院更高的收入。
相比眼科醫療,眼科醫生對設備的依賴程度較高,他們不太可能買設備就開個診所做近視手術,畢竟一台設備可能要上千萬,即使有了設備患者也不一定敢來。這就造成了口腔醫療市場分散程度遠高於眼科醫療,行業內競爭較大。
一個不可忽視的現象是,口腔醫療服務機構數量仍在瘋狂增長。數據顯示,國內目前有6萬餘家口腔醫療相關企業。其中,近7成相關企業成立於5年之內,僅2021年前三季度便新註冊16945家,新增機構大部分屬於個體户性質。
即便整個賽道容量高達上千億,但由6萬多家機構瓜分,其中單個機構的價值可想而知。此外,目前民營口腔服務機構中尚無真正龍頭品牌出現,即使是擁有千家門店規模的連鎖機構,也難佔到5%的市場份額。
去年10月14日,通策醫療發佈三季報,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1.36億元,同比增長44.16%;歸母淨利潤6.2億元,同比增長55.09%。具體來看,第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8.19億元,同比僅增長14.62%;歸母淨利潤2.69億元,同比僅增長7.4%。
面對業績增速的大幅度放緩,如今資本市場已經選擇用腳投票。截至2022年2月10日,通策醫療總市值約490億元,相較去年年中的高光時刻,公司總市值蒸發超8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