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自媒體 / 劉曠
前段時間,“華為概念股”、“頭條概念股”很火,和華為、頭條做生意的上市公司或多或少股價都被炒了上去。巨頭庇佑下,與其有業務來往的公司總是會被資本市場看好,這已是默認規則。
最近赴美上市的趣活更新了招股書,但它的另外一個潛在頭銜更受關注,那就是“美團概念股”。作為一個即時配送服務勞動力方案供應商,趣活的主要客户有美團、餓了麼、滴滴、摩拜、KFC、GoFun等,業務已涉足食品配送、網約車、共享單車運維、家政服務等領域。
8歲的趣活已是細分領域的小老大,但即時配送的對手太多了,選擇上市的趣活真的為此做好準備了嗎?美團滴滴們的光芒,真的能讓趣活受到資本市場的追捧嗎?
一個絕佳的上市機遇
今年以來,美交易所收緊中概股IPO的聲音不絕於耳,但年內赴美IPO的企業依然絡繹不絕。當下情勢特殊,全球疫情不容樂觀,瑞幸造假風波後,中概股赴美IPO必須要掐好時機。
趣活選擇此時加速赴美IPO,其實是個很聰明的舉動,因為趣活面臨着兩個非常明顯的上市利好背景。
一個是即時配送在中國的爆發,還有核心客户美團股價的連續上漲。疫情加速了即時配送的滲透,近幾個月內,美團、餓了麼、京東到家、每日優鮮等本地生活頭部玩家都公開表明平台訂單和需求大漲,比如有數據顯示疫情期間美團生活必需品配送單量增長了400%。
市場好,頭部也好。雖然Q1復虧,但美團自3月下旬來一直上漲,股價已經翻了一倍多,似乎沒有一點要剎車的趨勢。看來資本市場對美團以及其所處即時配送市場的看好程度,比想象中的還要高得多。對於為美團輸送數萬勞動力的趣活來説,自然也浸潤在這種看好之中。
另一個是趣活處於初步扭虧的拐點,部分核心數據表現向好。根據最新招股書,趣活2019年首次實現税前盈利,為813.1萬,2020Q1,趣活淨虧損大幅收窄53.5%至0.22億元。
近年來,不少中概股赴美上市往往會傾向於選擇扭虧前夕或剛剛實現扭虧的時間節點。扭虧往往是一個企業發展趨勢判定的核心指標,選擇在扭虧期上市可以有效左右資本市場的判斷,掌握上市的主動權。趣活此時上市,亦有此利好加持,穩價風險進一步得以縮小。
時機雖好,但趣活也面對着諸多不確定性。
第一的含金量不高
根據招股書,基於F&S report,趣活詳述了其在業內的市場地位。2019年,根據收入規模,趣活在勞動力運營解決方案平台中排名第一,份額是4.1%;根據配送訂單量,趣活也是排名第一,佔比3.8%。
根據收入份額反推,2019年趣活所處的領域企業收入總和大約為500億。顯然,這個被稱之為“勞動力運營解決方案”的賽道只是上萬億人力資源市場的很小的一個部分,屬於細分賽道。
有兩個原因。第一,趣活的商業模式比較特殊,和人力資源SAAS平台極為相似但又不完全相同;第二,人力資源行業的技術升級目前還處在初級階段,縮小到運營規模方案這塊,規模就更小了。
另外,前五的總份額不到10%,説明這個行業分散程度高,而分散度高的原因可能與商業模式、成本、資本等等因素相關。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分散程度高意味着資源很難集中,趣活想要做大到一定程度非常難。這和家裝行業非常像,都比較重,沒有一個合適的商業模式很難做好,更別提做大了。
從2018年到2019年,趣活的訂單份額也只增長了0.2個百分點,收入份額也只增長了0.1個百分點,這兩個數據足以説明趣活所在的這個賽道,有頭部但無巨頭。
如果給趣活足夠的時間呢?趣活做到現在的份額,就已經用了八年。就算即時配送的賽道現在迎來了爆發,趣活也很難説馬上就狂奔起來,對手不允許,行業也不允許。
因此,不論是從賽道規模看,還是從發展速度來看,趣活這個第一的含金量,説實話與大眾印象中的賽道第一,還差不少。
無處不在的對手
如果趣活真的信了它的對手只有F&S report裏那些被它甩在身後的企業的話,那就危險了。好在招股書中趣活多少都表明了對自身潛在競爭對手的擔憂,趣活的商業模式雖然是新的,但它的對手卻可以是舊的和大的。
趣活將自己定位於“勞動力運營解決方案平台”,事實上真正的模式要比字面意思複雜得多,比如趣活在網約車業務的商業模式,就是不僅僅向企業端和勞動力端提供管理和對接服務,還可以為網約車司機提供汽車租賃服務。
分解趣活的業務運作模式,可以發現它其實涉及配送、勞動力培訓管理、汽車租賃、運力共享、企業勞動力管理、金融等多個行業賽道。某種維度上,可以把趣活看做一個升級版的人才市場,但很雜。
既然跨度大,那趣活的對手就太多了。就拿趣活現在最看重的即時配送賽道來説,提供同城共享勞動力(運力)服務的有順豐這種傳統物流基因的公司,也有達達-京東到家這種互聯網基因的公司,更不用提人人、閃送這些同城配服務商了。
涉及到趣活共享單車運維、家政服務業務的話,對手就更多了,人力資源企業比如58同城、BOSS直聘、前程無憂等,從勞動力供給的角度看,他們都是趣活的對手。
有趣的是,趣活的客户美團、餓了麼、滴滴等其實也和趣活存在競爭關係。比如滴滴也提供汽車租賃服務,美團配送和蜂鳥配送目前也是共享型運力服務平台,已經和趣活形成了直接的競爭。
在細分賽道做老大的趣活,其實有無處不在的對手,而這些對手都不好惹。
一個關鍵抉擇
在招股書中,趣活為自己上市後的增長制定了詳實的戰略計劃,包括獲取行業長尾用户;與客户腳步一致,下沉到低線城市;用更多針對服務吸引更多勞動力;提升Quhuo+系統的綜合能力;現有業務之外,進一步開拓雜貨配送、汽車運維、最後一公里配送、商業清潔、護理等市場。
從擴張戰略看,趣活的野心不小,而且計劃進軍的領域與現有業務關聯大,邏輯很清晰。另外,趣活還比較看重勞動力規模的擴張和質量的培養,有意將其勞動力培養成綜合業務的勞動力,而不是單一業務的勞動力,以增加勞動力的收入上限,進一步降低平台的綜合成本,並提高服務效率。
在完美的想象之中,這些計劃的確有很大的增長空間,但現實卻極其骨感。目前看,2019年美團、餓了麼等為趣活貢獻了96%的收入,而趣活的配送服務也幾乎集中在食品配送領域。拓展了兩年左右的共享單車和網約車業務,還沒有在營收貢獻上有拿得出手的表現。
在這些較新業務沒有表現出很好的增長能力前提下,趣活選擇繼續拓展其他的領域可能會為其帶來更高的成本壓力。而且,更多的領域意味着更多難纏的競爭對手。
但如果不去拓展新的領域,目前食品即時配送業務的增速,未來可能很難支撐起資本市場對趣活的期望,趣活可能真的會變成一個不太值錢的慢公司。目前看,趣活可能要很長一段時間的試錯探索後,才能找到這個抉擇的最優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