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頂流基金經理之惑:規模王冠 誰承其重

  “怕你們不來,也怕你們亂來。”在決定單户每日限購1024元后,西部利得量化成長混合A的基金經理盛豐衍説。

  看似矛盾的一句話,折射出在規模快速增加的公募基金業中,諸多基金經理內心無比糾結:執掌百億元以上的資金,曾是他們的職業夢想;但當這一天以意外的方式到來,在驚喜之外,也有一種感覺不太踏實的惶恐。

  這種糾結,在逾百家公募基金公司眼裏,又是另一番風景:趁東風,大幹快上。特別是張坤、劉彥春等千億級基金經理的出現,讓明星基金經理的數量,成為諸多基金公司自我評判的重要標準。

  “我們要有自己的‘當家花旦’,就像張坤在易方達的地位一樣。打造頂流基金經理不是壞事,在當前形勢下,這是提升規模最快的手段。”某中型基金公司主管營銷業務的副總經理向中國證券報記者直言。

  兩種糾結的碰撞,化成了當下公募基金行業的一種獨特局面:寥寥幾個基金經理,就執掌了基金公司權益資產的半壁江山。譬如劉彥春,按二季報數據,他執掌的基金資產佔景順長城偏股基金資產比例超過四成。

  不少業內人士關心的是,當基金資產規模越來越密集地集中在少數基金經理手中時,他們的業績能否持續和這種快速攀升的規模匹配。

  頂流基金經理的力量

  盛豐衍説,給自己定的KPI,是今年別做百億基金經理。

  在當下的公募基金行業,此舉顯然需要一定的勇氣。根據Wind數據粗略統計,截至今年二季度末,以偏股基金為主的基金經理中,資產管理規模破百億者數量已經攀升至289人,而在2019年底,不過113人。

  數據顯示,即便以300億元為門檻,截至今年二季度末,該類基金經理的數量也高達55位,管理的基金資產規模更是高達2.65萬億元,相較於二季度末偏股基金總資產規模,佔比已經超過四成。

  在三季度,頂流基金經理的管理資金規模仍在進一步壯大。如由劉格菘執掌,8月23日開始募集的廣發行業嚴選三年持有期混合基金,8月24日就提前結束募集,有效認購申請確認比例為53.89%。8月26日,廣發行業嚴選火速成立,成立規模為148.7億元。

  頂流基金經理的力量,不僅在行業中彰顯,也在所任職的基金公司中體現。除了前述的張坤、劉彥春外,許多百億級基金經理執掌的基金資產,在所任職基金公司中佔比之高也令人咋舌。

  以二季報數據為例,如匯豐晉信的陸彬,所管基金規模佔公司偏股類基金資產的比例超過八成,信達澳銀的馮明遠,所管規模佔公司偏股類資產比也接近八成。

  此外,永贏基金的李永興、銀河基金的鄭巍山、諾安基金的蔡嵩松、前海開源基金的曲揚等一批基金經理管理的資產,也在所任職基金公司的偏股類基金資產規模中,佔據半壁江山。

  矛盾的“名利場”

  欲戴王冠,先承其重。對於頂流基金經理來説,規模的王冠,需要業績的長期優異才能支撐。

  但在資本市場,這偏偏是一個難以解決的矛盾。歷史數據顯示,當規模膨脹到某一量級,超出了基金經理當下管理能力的邊界時,業績下滑就在所難免。這種規律的演變,驅動力並不在於基金經理是否足夠努力、基金公司策略是否高明,而是規模與投資能力出現了階段性錯配。

  仍以頭部基金經理為例。張坤執掌的易方達藍籌精選,二季度末的規模接近900億元,但截至上週五,今年以來的收益率竟然是虧損約10個百分點,大幅落後於滬深300指數;同樣糟糕的,還有劉彥春管理的、二季度規模達到253億元的景順長城鼎益,截至上週五,今年以來虧損了15.57個百分點,同樣大幅落後於滬深300指數。

  上海某新晉百億級的年輕基金經理張寧(化名)對此並不意外。在他看來,規模的每一次量級提升,都是對基金經理的嚴峻考驗,因為這意味着基金經理有必要重新勾畫自己的策略,甚至要將投資範圍拓寬至自己並不熟悉的領域。但這種磨合,並不是每一個基金經理都能順利完成,磨合的過程,往往就意味着業績的震盪。

  “觀察下來,不同基金經理在規模快速擴張時的,採用的磨合策略各不相同,甚至有相反的可能。譬如説,有些基金經理在規模以百億速度激增時,不會擴張股票池,而是加深對個股的研究深度,賺取深度研究帶來的溢價;有的基金經理,則會進一步分散投資,在組合中加入更多的行業板塊,期望降低迴撤風險,獲取長期投資的阿爾法。”張寧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

  有鑑於此,許多基金經理對規模的快速且無序的擴張,持有一定的反對態度。他們更希望的節奏,是自己在提升投資能力後,再根據自己對能力的認知,匹配相應的規模增量。在這些基金經理眼裏,業績的持續優異,遠比短期的規模擴張更重要。

  不過,在利潤指標的誘惑下,基金經理們的反對態度,常被基金公司有意無意地忽略。在新基民熱衷頂流基金經理效應的環境下,許多基金公司會用盡一切手段,將公司裏僅有的頂流基金經理的吸金力發揮到極致。最典型的現象,就是在新發基金時,這些頂流基金經理常會搭配一位不知名的新基金經理,美其名曰“以老帶新”,但實質上,是為了在渠道處利用頂流基金經理的影響力,擴張新發基金的規模。

  “要順勢而為,不能逆水行舟。在頂流基金經理認知度高的時候,儘可能地多擴張一些規模,將來遇到市場環境不好時,公司抗風險的能力也會有所增加。”一位排名前十的基金公司高管向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而有了規模,就有了利潤,就有更雄厚的實力來增強投研實力,從而獲得更好的市場形象。在我們管理層眼裏,這才是正向循環。而公募基金行業過去的經驗也證明,這才是成功之路。”

  新博弈的隱患

  一些意料之中,卻又常常以意料之外方式爆發的矛盾,也伴隨着頂流基金經理力量的不斷壯大而浮出水面。

  最典型的案例,莫過於泓德基金的知名基金經理鄔傳雁與公司管理層的博弈。基金管理規模超過400億元的鄔傳雁,在泓德基金逾千億的權益基金規模中舉足輕重,因此,當鄔傳雁就某基金交易權限被關閉及增聘基金經理未提前溝通等事宜,在社交平台上公開質問公司管理層時,在行業裏掀起了軒然大波。

  儘管事件的解決,以各自退讓一步告終,但此事的爆發,無疑對諸多依賴於頂流基金經理的基金公司們敲響了警鐘:當基金公司熱衷於利用基金經理的影響力擴張規模時,也要警惕個人影響力過大,對公司的未來發展埋下了重大隱患。否則,“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一幕,就會在這些基金公司身上重演。

  事實上,不少基金公司對這種現象憂心忡忡。在採訪中,中國證券報記者多次聽到基金公司高管對頂流基金經理約束力變弱的擔憂,他們認為,頂流基金經理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成為基金公司的標籤,一旦這些基金經理離職或者與管理層發生重大分歧,那撕掉標籤的基金公司就會瞬間衰弱,這不僅可能失去短期發展的機遇,還有可能動搖未來發展的根基。

  而有鑑於此,不同的基金公司採用了不同的策略應對,希望消除這個隱患。在富國基金總經理陳戈看來,在資管行業,資產管理能力必須與資產管理規模相匹配,一旦發生錯配,能力不足導致的結果不僅僅是客户發生損失,還有可能毀掉基金公司的未來。“這就好比做衣服,量體裁衣才能穿着舒適。”陳戈説,“對富國基金來説,規模大小、行業排名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力建設是否跟上了規模擴張的步伐。”

  中國證券報記者發現,在部分基金公司,百億級基金經理呈現百花齊放的局面,雖也有領軍的核心人物,但資源並未集中於少數人,而是均衡地根據基金經理的投資能力匹配。如此一來,對於頂流基金經理的依賴程度自然大幅降低。

  更多基金資訊

  基金早班車:平均領先17個百分點 熱門指基業績超過主動基金

  今日新基金髮行與成立一覽(2021-09-13)

  今日基金分紅送配信息一覽(2021-09-13)

  一週熱門主題基金盤點

(文章來源:中證網)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079 字。

轉載請註明: 打造頂流基金經理之惑:規模王冠 誰承其重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