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海涵 王磊 來源:中國青年報 ( 2021年02月23日 11 版)
薛曠在舞台表演。受訪者供圖
90後薛曠身高不足1.1米,卻被身邊人稱為“小巨人”,因為這個自強不息的年輕人不僅信守承諾替父親還掉了60多萬元債務,還開辦了一家機械加工廠、一個種養殖基地,組建了一家殘疾人藝術團。
“要管的事情太多了,廠裏工人的吃喝拉撒都要考慮,還有各種計劃、報表,一年到頭沒有閒下來的時候,也從來沒把自己當老闆。”薛曠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最近他帶着藝術團忙着排練節目,為新的一年安徽省肥東縣殘疾人文藝匯演作準備。
音樂,為他打開一扇窗
薛曠的故事一開始是被疼痛和壓力填滿的。薛曠1991年出生於合肥市肥東縣店埠鎮,3歲時發現患有侏儒症,父母帶他輾轉於全國各大醫院,做過多次矯正手術,受了不少罪,然而收效甚微。後來全家人不得不接受一個殘酷的事實:薛曠的身高最多隻能長到1米左右。
上了小學,薛曠是班上最矮的。走在路上,總有人投來異樣的目光。“那一段時光是最難熬的,不敢出門,一度想輟學。”他回憶。
10歲那年,他無意間聽到葫蘆絲演奏的《月光下的鳳尾竹》,瞬間被吸引住,便有了學音樂的念頭。父母也很支持,週末將他送到音樂輔導班。
吹奏葫蘆絲時,手指間要張開一定角度,小薛曠手指短,做不到,他想出笨法子,用兩根手指夾住桌角,再使勁往裏按、擠壓,形成肌肉記憶,讓手指能夠最大限度岔開。顫音的演奏,特別要求手指的靈活度,薛曠開始總是會慢一拍,他只好不停練習,有的歌別人練十遍就會了,他要練50遍、60遍甚至100遍。
葫蘆絲、巴烏、長笛、陶笛……在培訓班裏,摸摸這個,瞧瞧那個,薛曠對每一種樂器都愛不釋手。無論寒暑,他總是第一個到班上,最後一個離開。他確信:音樂能給他能量,幫他走出困境帶來心靈的慰藉。
用了不到兩年時間,薛曠就可以看着陌生的曲譜順暢演奏了,“因為音樂,我才漸漸敞開心懷,也漸漸淡忘了別人的嘲笑”。
然而,2007年,薛曠的父親因嚴重腦溢血引發綜合徵,導致多器官衰竭最終去世,看病欠下鉅債。迫於生計,初中畢業的薛曠無奈地放棄學業,選擇北漂學藝。
幾件換洗的衣服,一把葫蘆絲、一個陶笛,成為他帶去北京的全部家當。
創業,艱辛還清所有欠債
在北京的日子,同樣寫滿辛酸曲折。
起初,薛曠在地下通道賣藝,但收入很不穩定,有時表演一天,連一餐飯錢都掙不到。一次在酒吧駐唱時,薛曠認識了樂手吳尚傑,二人很聊得來,薛曠拜“阿杰”為師。從那時起,薛曠每天下午去師父家免費學樂器,晚上7點去酒吧上班,工作到次日凌晨2點半,再回到位於地下室的出租房裏。
一年多時間,薛曠學會了嗩吶、古箏、侗八等樂器,他和“阿杰”在酒吧表演,演奏技巧也漸趨嫺熟,但收入也只是勉強夠生活費和房租。
家裏欠下的60萬元債務怎麼還?幾番思考,薛曠決定回家鄉創業。
2009年,薛曠從北京回到肥東縣,在縣殘聯協調幫扶下,當地社區和農民協商,他流轉到了20多畝土地,從事花木種植和家禽養殖,掛牌肥東縣殘疾人自主創業基地。
平時,薛曠喜歡看農業方面的書,他還請來附近有經驗的農户進行技術指導。但萬事開頭難,第一批養了700多隻雞,因為生病,只活下來兩隻。薛曠硬着頭皮接着幹,什麼時候餵雞吃藥,從毛色上如何判定雞是否健康……薛曠跟着縣裏畜牧水產防疫站的工作人員學知識。直到2013年,他的種養殖項目才漸漸有了起色,走上正軌。
其間,薛曠還去朋友的公司學習數控機牀技術,從最簡單的打雜開始學。2013年,他湊了200多萬元,成立肥東啓夢機械有限公司,買了8台數控機牀。剛開始沒有固定業務,他跑遍了合肥各大企業,“心裏很慌,不停找訂單,終於打動了一家大企業,達成了合作協議”。
幾年打拼下來,車間廠房擴大到1000多平方米,主要為車輛企業生產配套零件,現在年產值已達500多萬元。薛曠還專門買了兩台車,接送廠裏工人上下班。
2018年下半年,薛曠還清了父親治病欠下的債務和自己創業路上的全部借款,共計100多萬元。
生意好了,薛曠在力所能及範圍內優先安排40多名殘疾人就業,還經常資助社區的五保老人、困難殘疾户。
企業裏有一名殘疾人員工叫孫偉嘉,也是侏儒症患者。剛進企業時,孫偉嘉自卑,不願意和工友交流,總感覺“抬不起頭”。直到他領了第一個月工資,薛曠和他談心:“你開不開心?是不是和正常人一樣,可以掙錢養家了呀!加油!”
自那以後,孫偉嘉變得開朗了,不僅能和工友面對面交流,還常常主動和薛曠一起探討產品生產中的問題。
殘疾,也不耽誤音樂夢
創業這些年,愛好音樂的薛曠也沒少到全國各地參加音樂類比賽,得過不少獎。
2012年,薛曠和一位同樣愛好音樂的湘妹子相識,婚後育有一兒一女,一家人其樂融融。薛曠總説:“我是幸運的,感謝音樂,是音樂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快樂、幸福。”
在創業的道路上,薛曠永遠不會滿足,他也一直放不下那些懷揣音樂夢想、家庭貧困的殘疾人。“我平時遇到很多有才藝的殘疾人,但當地缺少一個將眾人聚在一起的平台。我想組建團隊,讓殘疾人通過自己的雙手致富。”薛曠坦言。
2015年,他成立了“肥東縣啓夢殘疾人藝術團”,還配套開設了殘疾人音樂輔導中心,免費為殘疾人講授音樂課程,提供交流場所。
一開始,薛曠母親並不支持兒子辦藝術團,一是要投入大量資金,設備、場地、人員工資等都要考慮;二是她也不希望薛曠生活得太辛苦。但薛曠執意要做。
藝術團剛成立時,舞蹈隊只有8個人,加上兩位歌手、兩位雜技演員,樂器表演只有薛曠一個人。肥東縣殘聯伸出援手,組織殘疾人開展文藝下鄉、文化宣傳等活動,讓薛曠結識了不少人脈,獲得更多演出機會。
2016年1月,藝術團在合肥演出,觀眾大多是本地的殘疾人和殘疾人工作者,演出大獲成功。薛曠第一次覺得,自己的努力被認可了。
漸漸的,很多有才藝的殘疾人慕名而來,目前,藝術團裏演職加後勤人員共45人,其中肢體殘疾者13名、聾啞人12名。每逢藝術團在肥東當地演出,薛曠家裏親戚都來幫忙搭台子。“2020年,因為疫情,很多演出推遲了,虧了十幾萬元,但困難是暫時的,我們一直樂觀前行。”他表示,殘疾人不要自暴自棄,只要找對自己的位置,一定能和正常人一樣為社會、為家庭添光添彩。
(視頻為王海涵攝 實習生張雨生剪輯)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海涵 王磊 來源:中國青年報 ( 2021年02月23日 1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