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財經|中國併購年會:產業鏈面臨重構機遇 併購市場迎來黃金期
新華社北京9月20日電(記者閆鵬)在19日由全國工商聯主辦的第十七屆中國併購年會上,與會專家認為,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全球原有的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面臨着重構,併購作為一項重要的市場化資源配置工具,正迎來突破和發展的黃金機遇期,將為提升我國企業在全球產業鏈的價值發揮重要作用。
圖為以“併購紓困助力雙循環”為主題的第十七屆中國併購年會現場
併購市場正迎來黃金期
“實現順暢且有效的循環,需要產業升級、企業重組,而併購正是有效的途徑和手段,現在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通過併購提升創新能力、增強競爭力。近年來,民營企業在國內併購和海外交易併購的數量分別佔到90%和75%的份額,已經成為我國併購市場的重要力量。”全國工商聯副主席黃榮説。
隨着我國資本市場改革開放深化,上市公司併購重組市場日漸回暖。據上海浦發銀行統計,今年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併購交易數量和金額均實現大幅增長。同時,中概股的迴歸為跨境併購重組也提供越來越多新的機遇。
“雙循環新格局下中國正迎來市場與結構重組的黃金期。”全聯併購公會創始會長、金融博物館創始人王巍表示,國內大循環需要打破區域和行業的行政割據,將重組和提升跨地區跨行業的產業鏈和價值鏈,而國際大循環中需要培育進口替代產業,重組出口產業,以更主動的態度加入全球化和引領全球化,這也將迎來產業和市場重新再造的機遇。
併購風險如何“精準拆彈”
儘管資產併購重組在雙循環背景下前景廣闊,但仍面臨着不良資產處置和風險防範化解問題,如何“精準拆彈”成為市場普遍關心問題。
原銀監會主席劉明康認為,在當前全球資產加速流動、輪動以及通脹的背景下,進行兼併收購應富有遠見,需着重業務中的內生增長機會,同時應從客户體驗和價值增長出發,在具備長遠管控風險能力的前提下,針對自身戰略需求進行併購,從而完成經濟和社會的合成效應。
“併購實際上是對我們經濟運行中的一些資源的重組、整合乃至優化,而不良資產本身就是一種配置不當的資源。對不同形態的不良資產應該採取不同的處置方案,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按照市場化、法治化的原則來處理。”銀保監會特邀顧問、中國工商銀行原行長楊凱生説。
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管局黨組書記、局長霍學文表示,金融科技是解決不良資產處置行業痛點的重要抓手。比如不良資產存在信息不對稱、非標、跨區域處置難度大等特點,大數據就可以對不良資產進行圖譜式的分析,用於消費信貸領域中對逾期失聯債務人的查找。此外,金融科技是不良資產處置升級的核心驅動力、規範的重要支撐以及監管的有效手段。
私募股權成併購市場生力軍
值得注意的是,近些年,各類型金融機構服務日漸齊全,在併購市場上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頭部的私募股權投資(PE)成為參與或主導境內外大型產業類併購項目的生力軍,如何發揮它們的作用至關重要。
上海浦東發展銀行董事長、黨委書記鄭楊表示,商業銀行應該在把握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基礎上着眼長遠、苦練內功,加強行業研究,提升業務能力,並且以開放的姿態應對競爭,強化與券商、PE、風險投資、律所等各類機構的業務合作,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生態圈,搶抓並分享併購業務的機遇,共同實現併購金融服務的資本飛躍和提升。
“資產併購需要營造更好的市場化股權基金髮展環境。”全聯併購公會黨委書記、中美綠色基金董事長徐林認為,一是要完善金融監管制度和企業考核制度,讓更多長期性資金能夠作為股權基金出資人;二是應構建多層次更加便利的股權交易環境,為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企業產業鏈優化併購和股權投資退出搭建平台、拓展通道;三是推動寬嚴適度的行業監管制度建設,減少股權投資面臨的不確定性風險。
【來源:新華社客户端】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