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北京2月24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均斌)在一些跨國公司眼裏,中國的角色一直在變——從最初的市場,到生產基地,再到全球供應鏈的重要組成部分,到現在成了不可或缺的戰略伙伴。他們把大量資本投到這裏,也更積極地擁抱這裏的變化。
今天,在全球化智庫(CCG)舉辦的“後疫情時代的跨國企業在華的機遇與發展”研討會上,克諾爾中國區副總裁、歐盟中國商會政府事務論壇主席劉暢分享了她的上述觀察。
劉暢曾參與過一項研究,旨在分析跨國公司業務本土化對自身發展的影響。結果顯示,過去幾十年,跨國公司在中國的發展得益於他們的“本土化戰略”,這不僅有利於他們在中國的業績增長,對全球的價值鏈也是有益的。她相信這樣的共贏能持續下去,努力和中國“一起向未來”。
IBM中國政府事務副總裁崔海霞和她的團隊如今的一項重要工作是在IBM的美國總部“講好中國故事”,這樣可以讓公司更加直觀地瞭解中國,然後形成雙方未來更好的合作。
在同一場合,康寶萊、戴姆勒、高通等10多家跨國巨頭都談到了中國機遇。雖然新冠肺炎疫情和地緣政治局勢動盪給中國經濟與在華跨國企業發展帶來了許多不確定性,但中國仍持續完善着其市場經濟體系,給跨國企業提供着大量商業機會。
去年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紅杉資本全球執行合夥人沈南鵬在回答如何看待創業和當下的創業環境時表示,“做多”中國,是國內外投資同行的強烈的共識。
這樣的共識體現在——過去20年來,全球對華貿易大幅增長,中國也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外國直接投資接受國。2020年,流入中國的外國直接投資逆勢增至2120億美元,中國超過美國成為新的外國投資的首要目的地。
畢馬威全球中國業務發展中心全球主席、中國澳大利亞商會會長馮柏文説,近些年,在外國駐華商會的調查中,中國經常被列為跨國公司最重要的市場之一。
這些年,馮柏文一直在呼籲跨國企業加速進入中國市場,加大投資中國市場。“中國正在努力實現《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制定的發展目標,每次目標的制定都有大家騰飛的機會。”
和睦家醫療集團創始人、首席執行官李碧菁瞄準了中國的養老產業。她説,中國人口結構的變化給全球的康養業都帶來了巨大的機會。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目前,中國60歲及以上的人口為2.64億、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1.91億,分別佔全國總人口的18.7%和13.5%。
李碧菁説,在人口老齡化和中等收入羣體期望值上升的推動下,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中國對健康和老年護理服務、老年人醫療設備和產品以及相關基礎設施的需求將大幅增長。
事實上,在跨國企業圈,一個觀點正被越來越多的企業所接受:對於許多行業而言,中國的市場規模意味着跨國公司若不能在華取得成功,就不可能成為行業“領跑者”。
馮柏文説,進入新時代,中國將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這將促使中國持續保持增長和創新的步伐。這意味着:更多的跨國企業“做多”中國是一個可預見的未來。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