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GDP增速18.3%,為“十四五”開好局 | 新京報社論

一季度GDP增速18.3%,為“十四五”開好局 | 新京報社論

一季度的經濟數據,表明中國經濟疫後復甦正在邁向供需聯動的全面回暖,這也是經濟發展持續穩健向好的基礎。

一季度GDP增速18.3%,為“十四五”開好局 | 新京報社論

GDP高速增長的背後,增長質量是更為重要的問題。資料圖。圖片來源:新京報網

文 | 社論

4月15日,國家統計局正式披露2021年一季度經濟“成績單”。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24.93萬億,同比增長18.3%,相比2019年一季度增長10.3%。

儘管是久違的兩位數超高速增長,但其實仍在市場預期之內。自去年下半年以來,供需回暖已成趨勢,加之2020年一季度受疫情影響出現了6.8%的負增長,“低基數效應”也是今年同比GDP出現大幅增長的“統計原因”。

但從與疫情之前的2019年一季度數據的對比看,今年一季度的經濟數據也堪稱“開門紅”。這樣的成績充分説明,中國經濟已基本從疫情衝擊中恢復過來、迴歸正常軌道,也在這個開局之年為“十四五”開了個好局。

當然,經濟高速增長的背後,增長質量是更為重要的問題。這就需要從供需兩端來觀察。

從數據來看,在供給端,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4.5%,比2019年同期增長14%。這裏面,一季度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同比增長31.2%,兩年平均增長12.3%。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9.9%,兩年平均增長9.7%。

供給端的增長速度變化,實際上也是產業端工業結構變化的體現。而以高技術、智能化、柔性化為代表的先進製造業不斷壯大,不僅是對產業趨勢的引領,更能夠促進工業體系不斷完善、質量加快提升、結構優化升級。

再從需求端拆分看,一季度社會零售總額為10.52萬億元,同比增長33.9%。其中,3月份社會零售總額為3.5萬億,同比增長34.2%,超出市場預期。

在一季度前兩個月,由於春運期間實施主動防疫政策,服務業受到相應影響。而隨着疫苗接種人羣不斷擴大,國內疫情防控態勢平穩,3月開始消費明顯發力。這也展現了居民消費信心和消費意願的提升,居民收入的持續增長正逐漸體現到消費增長上來。

另一方面,消費品和服務的供給側也逐漸迴歸正常,特別是線下商業體、電影娛樂行業等受疫情衝擊較大的零售業態,均出現高速增長,餐飲收入甚至已回升到 2019 年同期水平之上。可預期的是,隨着疫苗接種率繼續擴大,線下消費將在二季度進一步復甦。

因此,從供需兩端數據來看,中國經濟疫後復甦,正在由最初的供給端拉動的結構性復甦,向供需聯動的全面回暖方向邁進。這無疑也為二、三季度的持續穩健發展,奠定了基礎。

其實,供需矛盾之所以產生,從內因看主要是供給結構與市場需求脱節造成的。因此,要想實現內生型增長,就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第一步就是從生產端入手,推動結構調整、產業升級,以新供給創造新需求和新經濟增長點,而這也是打通“雙循環”的重要一步。

可以看到,轉變也正在發生。很多傳統產業特別是傳統制造業都面臨着供給過剩、需求不足的問題,但在5G、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引領中的一些新產品、新商業模式、新消費場景等新供給,正在創造出更多新的需求。這也是結構調整所帶來的供需升級的新機會。

一季度的經濟數據,已經印證了我國經濟增長向高質量轉型的趨勢。但同時也要看到,市場仍面臨經濟恢復帶來的市場利率上行、用工成本上升,以及世界經濟復甦仍有不確定性等具體情況。

這就要求,要進一步保持宏觀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和可持續性,如繼續推動結構性減税、降低中小企業負擔,繼續加強對市場主體特別是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户的金融服務等,以穩定市場預期,推動“十四五”開局之年的經濟發展,持續穩健向好。

編輯:何睿 校對:楊許麗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44 字。

轉載請註明: 一季度GDP增速18.3%,為“十四五”開好局 | 新京報社論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