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的那些至暗時刻,都是怎麼活過來的?

A股的那些至暗時刻,都是怎麼活過來的?
  作者:財姥爺,編輯:小市妹

  本週的資本市場,可謂驚心動魄、跌宕起伏。上週還在講保衞3000點,沒想到本週直接迎來了2800點保衞戰,股市短期的走勢就是這麼極端無常,市場以為的重要低點,往往會很輕易地被擊穿。

  按照本週的最低點計算,滬市今年跌幅超過20%,深市跌幅超過30%,A股市值共計蒸發20萬億,其中有400多家公司的市值出現了腰斬。

  極度弱勢的市場環境之下,政策再次出手了。首先是證監會表態助力公募基金的健康發展,然後是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宣佈降低股票交易過户費,再是最高層的政治局會議傳遞重要維穩信號。週五下午,大盤突然上攻收復3000點,大奇蹟日再次上演。

  如果是新入市的股民,對於這種極端行情以及政策的及時反映,可能感覺有點懵,甚至很多人在低位時恐慌殺跌,完全被市場情緒所左右。

  其實,從歷史上看,極端下跌行情中的政策出手干預,是A股市場的常態。每當我們碰到極端行情、對未來感覺迷茫的時候,最好的方式就是跳出當下,多看看遠方,回顧下歷史。

  2008年,上證指數全年下跌73%,是A股有史以來跌幅最大的一年,背後的原因是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以及A股本身的巨大泡沫。

  為了穩定市場,監管層先是暫停了新股發行,隨後兩次調整印花税,從雙邊千分之三變成雙邊千分之一,再到單邊千分之一;此外匯金公司大舉購入中、建、工三大行的股票,政府也支持國有大型企業回購自己公司股票,市場逐步企穩。

  2008年11月,“四萬億計劃”公佈,經濟層面獲得極大提振,市場很快聞風上漲,並且在2009年開始了新一輪大牛市。

  2015年6月,上證在不到3個月的時間裏跌了45%,期間多次出現千股跌停的極端走勢,場外配資的大面積爆倉,讓市場恐慌情緒達到極點。

  那一年的救市,同樣讓人印象深刻,包括央行定向降息、以證金為代表的國家隊入場救市、限制做空、調降交易結算費用、暫停新股發行等16道救市金牌,使市場最終迴歸穩定,並開啓持續2年的白馬股牛市行情。

  2018年,受中美貿易戰和金融降槓桿影響,A股再次出現單邊下跌,全年最大跌幅30%。

  急速下跌之下,央行不斷釋放流動性利好預期,在1月25日、4月25日、7月5日和10月15日4次定向降準,貨幣寬鬆的頻率歷史罕見。與此同時,IPO節奏明顯放緩,新股發行從2017年的438只減少到105只,供需格局明顯改善。

  最終A股再次迎來了持續2年多的牛市行情,白馬股和賽道股輪番上漲,交相輝映。

A股的那些至暗時刻,都是怎麼活過來的?
▲上證指數月線圖  來源:Wind

  當下政策的救市意圖,同樣是非常堅定而明顯的。

  本週四,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宣佈,將股票交易過户費總體下調50%,按照成交金額0.01‰雙向收取,也就是每成交10萬塊,交1塊錢過户費。按照兩市1萬億的成交量,每天給市場減負2000萬,全年減少50億的過户費,算是真金白銀的讓利了。

  如果市場繼續低迷,降低印花税也不是沒有可能。

  2021年證券交易印花税2478億元,同比增長39.7%,今年一季度,雖然資本市場表現不好,但是證券交易印花税收入仍然高達1569億元,同比增長20.6%。

  證券交易印花税調低的話,市場的活躍度可能大幅提升,最終財政收入可能並沒有減少,而股市的走強對經濟的支持也可想而知。

  除此之外,中國監管層手裏的政策工具無疑還有很多。本週召開的政治局會議傳遞的信息,就帶來了後續更大政策支持的想象空間。

  政治局每年討論經濟工作的會議主要有三次,分別在4月底、7月底和12月上旬(或者10月底),主要是對當下的經濟形勢做一個定性,然後對下一階段的工作做出部署。在當前經濟形勢和資本市場面臨較大壓力的情況下,本次會議中高層的表態顯然極大提振了投資者的信心。

  從本次會議的基調來看,很多支持性的政策表態之前屢次提及,都在預期當中,比如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實施好退税減税降費等政策,用好各類貨幣政策工具,發揮消費對經濟循環的牽引帶動作用,穩住外貿基本盤等。

  比較超出市場預期的主要有三點,一是出台支持平台經濟規範健康發展的具體措施,二是支持各地從當地實際出發完善房地產政策。對於經歷了強監管的互聯網巨頭和地產公司來説,最壞的時刻或許已經過去,接下來正面的消息可能會越來越多。

  更重要的是對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的定調,從“全面推進”調整為“穩步推進”,這意味着在市場沒有完全企穩之前,未來新股發行的節奏可能會稍微放緩。供需格局的變化,對於A股的穩定和休養生息,顯然是極為重要的。

  監管救市的背後,無疑是A股的重要地位。

  A股不僅僅是事關2億羣眾財產性收入的投資市場,同時也承擔着結構轉型和助力實體經濟的重任,其穩定發展對中國意義重大。如果任由市場持續下跌,不僅老百姓財產縮水,融資盤會大範圍爆倉,上市公司股權質押平倉、量化平倉等各種拋壓也持續湧出,對金融市場造成的衝擊顯然會非常大,最後也會危及實體經濟。

  經歷過多輪牛熊轉換的人,都會明白一個最樸素的道理:做投資不能是線性思維,一定要有周期意識,暴漲的時候不要覺得會一直漲,暴跌的時候不要覺得會一直跌,估值和政策因素,都是週期輪迴的重要支撐力量。

A股的那些至暗時刻,都是怎麼活過來的?
▲茅指數估值已回到歷史中值附近 來源:Wind

  一年一度的伯克希爾股東大會,最近兩天正在巴菲特家鄉小城奧馬哈舉行。在投資人問答環節,股神和芒格回答了數十個問題,其中特別強調了現金的重要性,並對股市中的賭博和投機情緒給予了猛烈抨擊。

  本次會議最讓人關注的話題,是巴菲特會不會從伯克希爾退休。在本月早些時候接受的採訪中,92歲的巴菲特還明確表示,雖然感覺到衰老,反應速度下降,但是他對自己的工作充滿熱情,對投資的感覺仍然非常棒,股神似乎還沒有退休計劃。

  事實上,在美股大幅下跌的情況下,伯克希爾今年逆勢上漲了10%,優異的成績證明巴菲特仍然寶刀未老。而巴菲特在伯克希爾擁有32%的投票權,也讓彈劾他的提議很難獲得成功。

  與年邁的巴菲特相比,中國現在的投資市場,跟互聯網圈子一樣,也是一個年輕為美的行業,50歲以上的基金經理非常少。太多年輕的基金經理,雖然有不錯的學歷和專業背景,但是投資策略還是比較浮躁,牛市時顯得很牛逼,到了熊市就被打出原型,收益曲線的波動性讓人看得驚心動魄。

  巴菲特能稱之為享譽世界的股神,顯然不僅是其傑出的專業能力,更重要的是其投資哲學、價值觀以及股東的信任,讓其能夠在如此長週期中保持非常穩健的投資收益。當然還有不可忽視的因素,那就是美國的國運,也就是巴菲特所説的“子宮紅利”。股神開啓投資生涯的時期,正是美國國運最盛的時期,美股長牛成就了巴菲特的投資神話。

  從國運的角度上講,未來的中國應該是最有希望湧現出類似巴菲特這種投資常青樹的。但是最重要的前提是,A股和投資者要能夠變得更加成熟,資本市場對人才的評價機制要更加合理。

  除了個人修為之外,環境對人行為模式的塑造,是至為重要的。

  免責聲明

  本文涉及有關上市公司的內容,為作者依據上市公司根據其法定義務公開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於臨時公告、定期報告和官方互動平台等)作出的個人分析與判斷;文中的信息或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商業建議,市值觀察不對因採納本文而產生的任何行動承擔任何責任。

  ——END——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952 字。

轉載請註明: A股的那些至暗時刻,都是怎麼活過來的?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