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綠色支付助力“碳減排”:提升支付執行主體的減排降碳認知能力

封面新聞記者 歐陽宏宇

自雙碳目標被明確提出以來,綠色發展的理念已經深入不同行業。作為金融消費的重要基礎設施,支付清算行業該如何進一步綠色轉型?

5月10日,騰訊聯合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發佈的《綠色支付助力碳中和目標》報告顯示,在市民生活各場景中,綠色支付通過支付流程無紙化、低碳出行以及低碳生活方式等方面進行碳減排,減碳模式主要體現在紙張節約以及綠色出行方面。其中,電子支付作為支持綠色支付的一種平台工具,已構建起一套促進碳減排與環境改善的綠色生態體系。

專家解讀綠色支付助力“碳減排”:提升支付執行主體的減排降碳認知能力

如今,綠色支付正影響着人們支付和消費習慣。藉助數字人民幣,或支付寶、微信、雲閃付等電子支付工具,無論生活繳費、看病掛號,還是交通出行、交易購物,都可以在無紙化的流程中完成,實現碳減排。以交通出行為例,近五年來,使用微信支付選擇公交地鐵出行所帶來的碳排放總額合計為 187.40萬噸,相較於高碳出行所實現的碳減排額度合計為478.57萬噸。

然而,公眾對綠色支付概念的認識還較直觀樸素。數據顯示,在購買電子書這類涉及綠色支付環境效應的場景,只有三成左右的用户能識別。這表明,即便用户有意選擇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難以明確認識到自己的貢獻。對此,報告建議,公眾的樸素認知和高昂使用熱情之間,也是綠色支付在概念內涵、行業標準、公眾科普等方面的廣闊空間。

在專家看來,綠色支付在引導經濟和社會結構向綠色模式轉型外,提升支付執行主體的減排降碳認知。

復旦大學綠色金融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李志青指出,疫情期間經濟活動更依賴於在線支付方式,短期來看,一定程度上會減少對資源環境的消耗,同時還要重視中長期綠色經濟的發展和復甦問題。行業應深入探討如何在支持實體經濟的綠色復甦等方面來發揮綠色支付的積極作用。

在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楊濤看來,支付主體要多視角認識綠色支付的功能與價值。一方面,支付有時不僅是支付,還是體驗,要在順暢、安全、低成本實現貨幣資金轉移的過程中剖析綠色目標的實現。另一方面,要從產業生態和商業生態的角度關注綠色支付的價值,比如,在支付引領的生產、分配、交換、消費過程當中,依託於數字化、依託於綠色,形成新的生態與模式。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46 字。

轉載請註明: 專家解讀綠色支付助力“碳減排”:提升支付執行主體的減排降碳認知能力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