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Wind資訊
在隔夜道指突破三萬點後,關於美股泡沫的擔憂逐漸升温。摩根大通在其長期投資報告中指出,傳統“六股四債”投資策略已經過時,投資者可以押注私募股權,房地產,基礎設施等非傳統投資策略。
// 新興市場經濟增速將超過發達市場 //
摩根大通在其《2021年長期資本市場假設》中表示,當下全球經歷的是由外源性衝擊引起的衰退,而非地方性問題或經濟失衡。因此,小摩給出樂觀預期,稱經濟將在未來12個月內反彈,對未來10到15年全球增長的預測為2.4%。
此外,根據小摩預測,2021年發達市場(DM)經濟增速將上漲10個基點至1.6%,這完全是由經濟加速走出衰退、縮小產出缺口所帶來的週期性紅利推動。小摩對新興市場(EM)的預測為3.9%,認為經濟增長趨勢的小幅放緩被週期性紅利抵消。
通脹方面,小摩對全球總體通貨膨脹的預期保持在2.2%不變,對發達市場通貨膨脹的預測大部分保持不變。對新興市場的預測小幅下調,為3.3%。這反映出一些新興市場央行抗擊通脹的信譽有所改善。
// 低迴報率時代,全球固收市場迎接挑戰 //
小摩指出,儘管今年以來全球央行的寬鬆措施對經濟復甦提供助力,但這種干預會對金融市場產生重大影響。
具體來看,在2008-09年的金融危機中,中央銀行對“無風險”市場的直接操縱有所增加。在本次疫情中,全球央行的干預使它們更深地介入了風險資產的運作和定價。支持資產市場是政策回應中可以理解的一部分,但它現在確實對預期回報構成了挑戰,尤其是在公開市場。
在這一背景下,小摩認為未來主權固定收益市場的挑戰最為嚴峻。整體而言,極低的初始收益率意味着未來10至15年整個政府債券市場的平均回報率極低。小摩預計,除了人民幣、墨西哥比索以及韓元以外,未來10到15年各國主權債券實際收益率都將達到負值。而歐元、英鎊和瑞士法郎計價的主權債券長期名義收益率都將達到負值。
// “弱美元”行情延續,美股預期回報率下降 //
今年以來,美聯儲執行史無前例的寬鬆政策為經濟提供支撐。但小摩指出,美聯儲的寬鬆政策也抑制了美元的牛市行情。“我們在2016年首次指出了美元估值過高,但我們也注意到,美元的牛市(和熊市)市場可能持續數年,而估值過高是長期逆轉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
小摩指出,美國在經濟增長、利率和股市表現方面長期的“例外主義”現在可能行將結束。因此,預計在這個週期中,美元將在大多數交叉交易中走弱,對歐元、日元和人民幣將出現明顯下跌。
在股市方面,小摩今年的預測傳遞出的主要信息是美國和非美國之間的差距擴大。以美元計算,小摩對美國股市的預期回報率從5.60%降至4.10%,這是全球股市中降幅最大的市場之一,也是主要發達市場中回報率預期最低的市場之一。
在經歷了歷史上最短的熊市之後,美國股市在協調的貨幣和財政刺激措施的支持下,今年以來屢創新高。投資者透過不斷惡化的企業基本面,將估值推高至僅在上世紀90年代末互聯網泡沫時期才超過的水平。估值升高對美國大盤股的影響最為明顯,小摩對其回報率的預測為4.10%,下降150個基點。
// 超越“六股四債”,擁抱非傳統投資策略 //
小摩在研報中表示,儘管債券將繼續在投資組合中發揮作用,即在經濟疲軟時期提供保護,但它們提供收入的其他作用已被削弱。今年第一季度,債券證明了自己的價值,在經濟突然陷入停滯時實現了可觀的回報,但展望未來,由於沒有出現進一步的危機和更大的負收益率,我們幾乎看不到債券真正實現正回報的前景。
因此,投資者面臨一個困難的決定:如何在不增加投資組合風險的情況下獲得可接受的回報。投資者很可能會發現,產生可接受回報水平所需的市場風險水平令人難以接受,除非採用其他投資策略——比如非流動性風險、匯率風險或日益動態的資產配置。
具體來看,小摩給出四種非傳統投資選擇,以應對未來十年的低迴報前景:
1、私募股權投資:小摩認為,私募股權投資可能比公開市場提供更好的創新環境。通常,對短期運營指標和目標的關注會阻礙上市公司投資於長期價值創造。而美國和全球經濟正在經歷一場轉型,舊的、重資產的產業正在讓位於新的、數字化的商業模式。再加上人口結構的變化和消費者偏好的改變,疫情改變了人們的需求,種種混亂加速了全面改變商業模式的必要性。
2、房地產:英國的核心房地產價格預期上升,美國和亞太地區接近持平,除英國外的歐洲沒有變化。對大多數地區的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收益預測都有所改善。
3、全球基礎設施:核心基礎設施估值基本持平。我們期待穩定的回報,這些回報的很大一部分來自具有長期合同現金流的運營資產。
4、全球運輸:我們看到,與其他核心實物資產一樣,由強大的長期合同現金流支撐,核心運輸將獲得誘人的回報。
掃二維碼 領開户福利!
新浪聲明:新浪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着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陳悠然 SF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