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財經 作者:武佩璇
12月30日,A股迎來2022年最後一個交易日,終以紅盤結尾。
當日三大股指漲跌不一,滬指高開後震盪上行,最終收漲0.51%,深成指漲0.18%,創業板指跌0.11%。
收官之際,回顧這一年,市場的反覆震盪讓投資者的情緒如過山車般不斷承受衝擊。在一年不確定性的考驗後,歲末尾聲,A股迎來了較為明朗的預期。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滬指全年跌超15%,打破“三連陽”
從全年的表現來看,A股三大指數悉數下跌,其中滬指全年下跌15.13%,為主要股指中跌幅最小指數。科創50指數跌幅居首,全年跌福達31.35%,創業板指全年下跌975點,跌幅達29.37%。
滬指作為市場風向標,年內表現頗為震盪,4月底和10月底兩個時間段,都一度跌破2900點整數關口。
事實上,雖然2022年滬指在主要股指中跌幅最小,但仍然打破了近三年來指數年線三連陽的記錄。Wind數據顯示,2019年、2020年及2021年,上證指數的年度漲幅分別是22.3%、13.87%和4.8%。
從成交額來看,2022年A股整體成交額為223.69萬億元,而在2021年,全年的成交額則達到了257.61萬億元,今年交易額較去年縮水13%左右。
個股方面,年內交投最活躍的三家公司分別是寧德時代(300750.SZ)、貴州茅台(600519.SH)以及天齊鋰業(002466.SZ),交易額分別為1.73萬億、1.44萬億以及1.2萬億。值得注意的是,作為去年成交額榜首的貴州茅台(2021年交易額1.98萬億元),今年有所下滑。
此外,在今年多重利空因素的影響下,整個A股市值都有一定程度的縮水。從2021年末的91.88萬億降至今年12月30日收盤的78.67萬億,打破了A股從2018年以來的市值正向增長。
圖片來源:wind
北向資金流入也較去年有所縮水。
東財數據顯示,北向資金全年淨流入900.20億元,為2021年全年淨流入額的20%左右,是A股市場上外資表現較弱的一年。其中,滬股通淨流入940.04億元,深股通淨流出39.85億元。
上市公司數量方面,則從去年年末的4697家上升為今年的5073家。2022年是“退市新規”實行的第二年,“有進有出”是如今A股的常態。截至12月30日,共有46家A股公司被實施摘牌退市,去年則僅有20家。
從個股表現來看,截至12月30日收盤,年內漲幅為正(不含0)的股票共有1205只,僅佔整個A股的23.75%。
漲幅最大的前五大牛股(剔除北交所)分別是弘業期貨(001236.SZ)、綠康生化(002868.SZ)、歐晶科技(001269.SZ)、西安飲食(000721.SZ)和寶明科技(002992.SZ),年內漲幅分別為405.59%、381.32%、340.28%、329.28%和313.56%。
值得一提的是,弘業期貨於今年8月初登陸深交所,上市便走出16連板,也因此成為2022年最牛新股。
數據來源:wind。製圖:時代財經
而年內五大熊股(剔除北交所)則分別是ST澤達(688555.SH)、ST紫晶(688086.SH)、ST明誠(600136.SH)、ST凱樂(600260.SH)以及歌爾股份(002241.SZ),年內跌幅分別為89.39%、89%、73.28%、70.32%和68.72%。
其中ST澤達、ST紫晶、ST凱樂均深陷重大財務造假案,後續是否會被強制退市、責任認定又將牽累哪些中介機構仍是2023年資本市場關注的熱點。
數據來源:wind。製圖:時代財經
雖然A股在2022年較為疲軟,但仍為股民貢獻了不少投資熱點。板塊方面,旅遊酒店板塊全年表現強勁,漲幅達38.94%,免税板塊上漲19.14%、年末引起熱議的供銷社概念也錄得17.24%的漲幅。
2023年,否極泰來
2022年,市場先後經歷了俄烏衝突、美聯儲加息、疫情反覆等“場外因素”的干擾,A股走勢也迎來了“先跌後漲,再跌再漲”的震盪行情,長期疲軟的陰跌狀態和難得一見的“黃金坑”都出現過。
而在年末疫情防控政策迎來優化之後,經濟復甦預期成為未來一年的“主旋律”,這也使得各大券商、機構對2023年的市場都抱有較為樂觀的預測。
從券商研報的主題來看,銀河證券以“時藴新聲,佈局之年”為題,認為2023年是新的轉換之年。
銀河證券提到,“展望2023年,基於當前A股估值低位,經濟修復動力較強,市場存上行動能,但是行情亦或一波三折,受上市公司業績修復影響,二季度A股上行動能或更為明顯。”
銀河證券預判,2023年,成長或是主線,建議關注後疫情時代的的消費領域(食品飲料、醫藥生物、酒店、旅遊、交運等)、安全領域、國產替代科技創新領域、新舊能源轉換等。
新年第一季度或將持續2022年的震盪行情是市場共識。
中泰證券表示,2023年是“先抑後揚,否極泰來”的一年。其分析稱,2023年第一季度,由於市場四季度對於疫情放開後的經濟修復,市場或將處於整體調整之中,是謂“否極”;而所謂“泰來”則在2023年二季度後,市場將開展一波盈利與估值雙升的指數級別牛市,核心動能在於2023年年中後“疫後復甦”疊加“政府定向刺激”的超預期。
中泰證券對於市場風格的判斷是,2023年上半年是“熊末牛初”的階段,市場風格或偏向於高分紅板塊(諸如電力等)以及政策主導的科技和高端製造(諸如軍工、計算機、機械等);而2023年年中之後,伴隨疫情逐步“常態化”和政府定向刺激效果的逐步顯現下,經濟、通脹、長端利率的回升,市場風格或將回到央企低估值藍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