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證券投資基金正迎來歷史上發展速度最快的時期之一。格上研究統計顯示,截至6月底,我國境內證券類私募管理人共計8906家,其中資產管理規模在100億元以上的私募機構共計82家,剔除一些通道基金較多的機構以及同一主體的機構之後還剩76家,佔比0.85%。資管規模在1000億元以上的私募基金有4家,分別為景林、高毅、淡水泉、明汯,還有幻方、靈均2家基金實際規模接近1000億元。無論是百億元級私募管理人數量,還是千億元級私募基金數量,均創歷史新高。
格上旗下金樟投資研究員謝詩琦表示:“在以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為代表的資產管理行業,比的不是誰跑得快,而是在多輪牛熊更迭下誰存活得更久,誰的長期業績更加穩健。優秀老牌私募通常長期業績優秀、對風控高度重視、具備成熟的投資理念和完善的投研流程,加上良好的企業文化和激勵制度,為業績的穩定性打下堅實的基礎,這些私募規模突破1000億元屬於情理之中。”
除了業績穩健,不同的管理人成功路徑也有差異。比如,景林資產成立逾10年,特點是協同作戰,多名基金經理各自分管產品,投資理念一致。
高毅資產成立時間不足10年,其特點是以平台型基金經理為核心,構建6位明星基金經理的強大投資陣容。但在投資理念上不會強調拘泥於某一種投資理念,而是在不同風格下尋找長期業績最優秀的人。
與景林和高毅不同,淡水泉投資的核心人物是趙軍。在投資策略上,一直堅持逆向投資,認為股票市場中情緒聚集的地方很難找到超越市場的預期差,故而更喜歡在被市場冷落的地方淘金。除了獨特的逆向投資理論,淡水泉團隊實行投研一體的投資經理制和全員持股制度。
明汯投資是國內首家突破千億元規模的量化私募,創造了國內同行的規模躍升紀錄:近一年就接連越過百億元、千億元兩道門檻。
儘管大型私募基金數量增加,但盤點整個私募證券投資基金行業,依然呈現明顯的馬太效應,中小私募競爭加劇,要短期內實現規模突破難度加大。
中小私募今後的發展方向在哪裏?謝詩琦表示,國內投資者正經歷從自主投資向優質管理人傾斜的階段——“爆款基金”的不斷問世及部分“公奔私”管理人迅速完成資產聚集,都深刻地印證了這種局面。
謝詩琦認為,回顧證券私募的成長曆程,從團隊搭建到產品體系基本成形,再到獲得投資者和市場的認可,通常需要很多年時間,中小型規模的私募需要一步一個腳印把每一個環節做紮實、做穩定,構建成熟的團隊,獲取穩定的資源支持,搭建體系化的流程,保證長期業績的可持續性,才能突破規模瓶頸。
在市場刺激效應下,50億元至100億元的私募機構實現規模躍升必須有很強的核心競爭力,以及高超的團隊管理水平、業績長期穩健加上市場行情配合。“未來,千億元規模顯然不會是國內證券私募規模的終點,國內私募基金行業正步入穩步發展的黃金時期。”謝詩琦認為。(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周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