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印度黃金持有量全球第一,25000噸黃金為何反成經濟負擔

由 宮繼梅 發佈於 財經

我國有句古話説的好:\"過猶不及\",任何事情一旦超過了一個度,就如同月滿則虧,水滿則溢一樣。黃金作為一種貴金屬,很多人都想囤積居奇,再不濟也會買幾件金首飾放着以備不時之需。

但是一旦囤積黃金過多,就會反而起反作用,正如我國的鄰居印度,持有了25000噸黃金,黃金持有量居全球第一,但是印度持有那麼多的黃金,反而成了本國的經濟負擔,這是為什麼呢?

什麼東西是大家都公認的有價值的東西呢?就是黃金,如今黃金雖然因為太過沉重不方便攜帶早已不再用作貨幣,但是黃金還有一個名字\"硬通貨\"。就是雖然不是貨幣卻在某些時候起到了比貨幣還要至關重要的作用,各國政府都不約而同地儲備黃金用作以備不時之需。

一旦本國發生經濟危機,黃金作為一世界上公認的\"硬通貨\"就能暫時救急。包括一旦經濟危機蔓延到全球,黃金還可用來調節國際收支平衡。如今美國作為世界霸主,美元也隨之在全球經濟中一家獨大。

為了以防本國的經濟命脈被美元影響,世界各國都自發地加大了黃金儲備量,俄羅斯的黃金儲備量達到了7240萬盎司。我國也增至了6264萬盎司。根據世界黃金協會統計,印度的黃金持有量大約為2.5萬噸,是全球黃金儲備量的百分之十四。

照理來説,儲備了那麼多黃金應該是非常富有的一個國家,然而如此超高的黃金儲備量非但沒有讓印度的經濟產生明顯的發展。這是因為印度絕大部分黃金都分散在民間各處,在印度官方儲備的黃金僅僅只有600噸,和2.5萬噸的國家黃金儲備總量相比僅僅是九牛一毛。

印度民間盲目儲備黃金的行為根本沒有增長國家的經濟,反而起到了反作用。印度這種過猶不及的儲備黃金行為遭到了反噬。

印度民間大量儲備黃金的原因源於印度的風俗,和我們中國自古以來就有的男子下聘禮提親的習俗恰恰相反,這個習俗流傳到今天就成了在男方頭上揮之不去的高額彩禮錢。印度結婚時新娘要陪嫁大量嫁妝,且出嫁時要穿金戴大量的黃金首飾。

因為印度實行種姓制度,高種姓女子不得下嫁低種姓男子,高種姓男子卻可以迎娶低種姓女子,為了讓自家女兒嫁給一個高種姓一朝麻雀飛上枝頭變鳳凰,印度女子結婚攜帶作為陪嫁的黃金飾品只增不少,女子結婚的高額陪嫁也導致印度的重男輕女直到今天也非常嚴重。

雖然這些年印度在製造業方面發展迅速,國家經濟也因此迅速發展。但是印度的工業化程度不夠,大規模使用機器進行大批量生產的製造業技術還不成熟,部分產品的製造甚至要依靠手工。

且印度在經濟發展方面採用了先服務業再製造業的模式,工業設施相對不成熟,導致印度的製造業發展的不完善。印度製造的產品難以和同行相競爭。工業化的欠缺也使得印度的人口雖然超過了10億,其人口紅利卻充分發展。

難以吸引足夠的外商投資,也使得印度的經濟雖然在短期內依靠服務業得以實現了飛躍式的提升,卻難以為繼。製造業發展的不健全導致印度製造的產品難以在世界市場上立足,在頂尖高端科學技術上,西方歐美國家長期佔據着領先的位置。

而在普通中低端產品上,中國通過大規模機械化生產出來的產品物美價廉,人們普遍更願意選擇中國製造的產品。這樣長期以往,印度製造的產品難以在世界市場上立足。

而同時,由於印度本國的黃金產量有限,但是民間所需求的黃金量非常之大,這就導致印度不得不持續向國外進口黃金,甚至為了維持國家機器的正常運轉需要借外債。

借外債的結果就是印度每年的國家收入都要拿去還錢,本國難以持有一定的外匯儲備。去年印度欠下的外債有1.4萬億美元,但是本國的外匯儲備只有4300億美元。印度所謂的經濟高速增長,到底含了多少弄虛作假的成分,是否只是一個看起來光鮮亮麗的數字,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買入黃金是一個正確的選擇,眼下各國經濟都在發展,都不願意本國的經濟被美元所制肘。黃金作為一種硬通貨顯然比價格飄忽不定的美元更加保質保量,因此世界各國都不約而同地減少了持有的美元和美債,增加了黃金的儲備量。

此時黃金的價格不高,正好處在一個抄底價,趁着這個時候買入黃金可以在黃金黃金價格上漲的時候獲得盈利。但是對於印度來説,2.5萬億的黃金儲量絕大部分都在民間而不在官方手中,黃金儲備就難以起到在必要時調節經濟的作用。

數量巨大的黃金進口量只會持續不斷地拖垮印度的經濟,看似巨大的黃金儲備數額無疑是海市蜃樓一場空而已。而印度民眾尚且沒有意識到他們對黃金的喜愛會成為拖垮印度經濟的稻草,依然毫不掩飾自己對黃金的熱忱,顯然是缺乏居安思危。

很多事情往往不能做的太過分,凡事都要有個度,就像攢錢,在合理的範圍內是未雨綢繆的儲蓄,一旦一門心思想要自己的銀行卡數額不斷增長,連最基本的生活用度都要強行儉省,就成了吝嗇。

印度對黃金的喜愛是如此,適度地買入黃金叫增加硬通貨國有儲備量以備不時之需,但是像現在這樣大量黃金流入民間,民眾對黃金的消費熱情只增不減,導致政府不得不繼續從國外進口大量的黃金維持經濟,這就顯然是起到反作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