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時分,基金費率激戰正酣。從司空見慣的基金銷售“打骨折”,到基金管理費、託管費率“砍半”,甚至有基金產品管理費率直降至零,這是“賠本賺吆喝”,還是主動讓利“下一盤大棋”?
12月10日,富國目標齊利一年期純債將基金託管人的託管費年費率由0.2%調整為0.1%。中歐純債12月8日起將管理費年費率由0.6%調低至0.3%,託管費年費率由0.2%調低至0.1%。今年四季度以來,建信興利混合、嘉實豐益純債等十餘隻基金的管理費率或託管費率進行了不同程度的下調,其中不少產品的費率直接“對摺”。今年以來超50家公募基金旗下近百隻基金產品(合併份額)下調了管理費率或託管費率。
銀行、券商、第三方平台等渠道銷售“價格戰”打得不亦樂乎,銷售費用如認購費、申購費等降到一折已是司空見慣,免銷售佣金的也不在少數,其主要目的還在於“跑馬圈地”。基金公司降管理費是否也是出於同樣的目的?
眾多債券型基金選擇調低費率,尤其是在年末之際,顯然與規模驅動有關。管理費率下調的基金中,債券型基金佔“半壁江山”。其中,半數基金最新費率較年初下調幅度超50%,債券型基金管理費率最低降至0.15%。數據顯示,下調費率的債券型基金中,部分基金機構持有比例超90%。機構投資者資金雄厚,在費率和投資博弈中擁有較高話語權,為獲得“大金主”的資金規模,一些基金“忍痛”下調費率也是理所當然。
基金管理費是基金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而一些主動管理基金下調費率其實是迫不得已。如東方紅產業升級基金此前公告,自2021年12月6日起(含)至2022年3月6日(不含)的日區間適用管理費率為零,也就是説在這三個月中,該產品不收取基金管理費。而12月6日前的上一個季度,該基金管理費費率為1.5%。為什麼?這隻基金採用浮動管理費率模式。與傳統的固定管理費率模式不同,採用浮動管理費率模式的基金管理費率與基金表現直接掛鈎,上下浮動,這隻基金表現不佳直接觸發管理費率下降至零。
從中長期來説,基金產品降費是大勢所趨。資管行業同質化嚴重的激烈競爭必然會導致降費,這是基金行業需要直面的問題。正如美國指數基金之父約翰·博格所説,基金公司過高的運營成本加上銷售佣金的存在,都極大地壓縮了基金投資人的“費後”收益率,不能使投資者的利益最大化。
同時也要看到,首先,資管新規過渡期進入“讀秒”階段,居民資產配置拐點來臨,未來更多資金源源不斷流入可期,雖然競爭越來越激烈,但公募的增量仍然可觀,規模效應仍需時間釋放。其次,互聯網渠道爆發帶來銷售佣金競爭,但買方投顧市場成熟仍任重而道遠。從部分投資者偏好頻繁申贖的情況來看,目前基民對於基金費率,即投資基金所需要支付的成本並不是特別敏感;對基金公司來説,依靠降低費率是否可以有效提升規模仍然存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