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推出盧比結算令,到底在打什麼“小算盤”| 新京智庫

印度推出盧比結算令,到底在打什麼“小算盤”| 新京智庫

印度盧比。 圖/IC photo

近日,印度儲備銀行(RBI)推出國際貿易的盧比結算機制。

該機制規定,印度的貿易商可以在部分貿易伙伴國的銀行開立特別賬户,所有進出口貿易可以用盧比結算和開具發票。雙方採用的盧比價格由國際離岸匯率決定,並宣佈此規定立即生效。

這是今年繼俄羅斯宣佈對非友好國家要求使用盧布結算天然氣交易後,第二個主要經濟體實施本幣結算機制。

印度這一做法引發外界關注,有論者甚至指出印度此舉有挑戰“美元霸權”之意,當然也有人對此不以為然。

那麼,印度選擇此時官宣“盧比結算”究竟有何玄機?其到底在打什麼“小算盤”?

危機下開出的“急救藥方”

近年,作為所謂“莫迪經濟學”的組成部分,印度政府大力實施“數字印度”戰略,包括構建統一的聚合支付接口(UPI),廢除大面額紙幣流通等措施。臉書、谷歌、軟銀以及維薩卡等支付巨頭紛紛佈局印度支付產業,以PhonePe、Paytm為代表的印度支付平台紛紛獲得大量國際融資。

某種意義上,印度政府在支付清算領域的動作,契合了印度一直以來尋求“做一個有聲有色大國”的想法。

然而,此次莫迪政府推出“盧比結算機制”看似高調,其實卻有被“形勢所逼”的窘迫意味。

首先,此舉是出於應對與俄羅斯和斯里蘭卡貿易的非美元結算需求。由於西方國家禁止俄金融機構使用SWIFT系統及美元結算通道,導致印度對俄貿易無法正常收匯。為此,俄外長拉夫羅夫今年4月訪印期間,提出採用替代機制實施雙邊貿易結算。而近期斯里蘭卡因主權債務危機,也使得印度方面迫切尋求非美元結算途徑。

其次,因俄烏衝突導致國際能源、煤炭及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印度國際收支趨向惡化。印度貿易部數據顯示,2022年6月,印度貿易逆差擴大至創紀錄的256.3億美元,而去年同期的貿易逆差僅為96.1億美元。而印度國內通脹率也已連續數月保持在7%以上,超出印度儲備銀行設定6%的通脹容忍率。

與此同時,2022年前6個月,印度資金淨外流已近300億美元,創印度同期最高外資撤出紀錄,10年期國債收益率已由年初的6.46%攀升至7月的7.39%,導致盧比承受巨大貶值壓力。

即便印度儲備銀行近期兩次調高市場回購利率,並直接干預外匯市場,仍無法改變盧比當年累積下跌7%的弱勢表現,反而使其外匯儲備大幅下降,由2021年9月的歷史高點6425億美元下降至2022年7月的5883.14億美元,為近14個月以來的新低。

因此,印度此番出台“盧比結算令”,主要是為了避免盧比匯率危機而開出的“急救藥方”,尋求“少花一點是一點”的短期效果。

印度推出盧比結算令,到底在打什麼“小算盤”| 新京智庫

當地時間2022年7月18日,印度新德里,印度新一輪總統選舉開始,印度總理莫迪在國會大廈參加投票。圖/IC photo

象徵意義或大於實際效果

一般來説,銀行間跨境支付結算,涉及報文傳遞和資金清算兩個環節,現行以美元為核心的跨境支付體系,也正是基於對報文傳遞機構(SWIFT)和資金清算系統(CHIPS)的技術和市場壟斷地位,使美元實際承擔各國貨幣的等價物角色,並形成了跨境支付結算體系的網絡效應與支付慣性。

印度政府此次推出的“盧比結算”,雖然為其本幣的跨境流通提供支付結算通道,且增強了印度社會的貨幣主權意識與存在感,但採取何種幣種結算通常是跨境交易雙方市場博弈的結果。即使印度推出了盧比結算通道,但是如果國際市場不買賬、不認可,沒有足夠的人來使用,則實際意義也就不大。

例如,近期印度最大的水泥製造商超科集團向俄羅斯西伯利亞煤炭能源公司購買了15.7萬噸的煤炭,支付幣種就是人民幣,而非盧比。

此外,新興市場國家貨幣的國際化進程,還需要涉及本國金融市場深度、開放性以及金融機制體系的完備性等綜合因素。即便是歐元、日元等發達經濟體的本幣國際化結算,也需要一個漫長而曲折的市場演化進程,而不是想做就能做到的。

考慮到印度的國際貿易額佔比、進出口商品結構、服務貿易需求彈性等因素,盧比結算機制的象徵意義將大概率大於實際效果,其有效性還需後續觀察。

“印太經濟框架”遭遇不小“尷尬”

目前,國際貿易中流通最廣的貨幣是美元。因此,有人認為,印度此舉是在對抗“美元霸權”。

這或許有些言過其實。但是,從另一方面來看,“盧比結算機制”也反映出解決因“美元霸權”導致的貨幣循環問題已迫在眉睫。

這是因為,在美元霸權的全球貨幣體系中,美國的國債成為全世界的安全資產,並由此轉化為對美國國債的市場需求,美國國債的低利率又在變相對使用美元交易的國家收取“鑄幣税”,並形成國際美元過剩供給。而當國際局勢緊張或美聯儲加息縮表時,又會造成新一輪的美元流動性危機,引發各國貨幣貶值與加息壓力,形成後佈雷頓森林體系下,國際貨幣循環的“新特里芬難題”(最早由美國經濟學家羅伯特·特里芬提出),即全球對美元資產的避險需求與美國國債實際利率不斷下降之間的矛盾。

因此,印度的“盧比結算令”也可以説是新興市場國家對“美元霸權”問題的必然反應。而印度作為上個月才定調的美國“準盟友”,現在轉過身來,就在打非美元支付的主意,這也許會讓部分吹噓美印關係的政客覺得有些“打臉”,也讓美國新鮮出爐的“印太經濟框架”遭遇了不小的“尷尬”。

實際上,這也反映出了印度和美國政府合作中的貌合神離。有共同利益的時候吹上天,面對利益分歧的時候,就“翻臉比翻書還快”。

近年來,針對美元支付結算地位的挑戰可謂“四處烽火”。從伊朗與歐盟設立的物物結算機制到俄羅斯自建報文系統,從私人加密貨幣引入跨境支付到各國加速研發官方數字貨幣(CBDC),上述動態反映出國際社會對當前跨境支付服務的供給變革存在強烈需求。

預期未來,各主要經濟體的“貨幣戰爭”將會愈演愈烈,而構建多極化、競爭性與普惠性的國際貨幣體系也將是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共同訴求。

文 /趙亮(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所博士)

編輯/柯鋭

校對/劉越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344 字。

轉載請註明: 印度推出盧比結算令,到底在打什麼“小算盤”| 新京智庫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