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踩踏”
A股市值王座第一的茅台可能要讓位了。
按今天收盤價計算,茅台市值為2.04萬億元,而根據螞蟻集團科創板IPO的最新公告,經過近1萬個機構賬户詢價,最終A股發行價確定為每股68.8元,總市值2.1萬億元。
螞蟻終於變成了大象,而這次其以A+H股同步IPO的募資規模或打破歷史紀錄,全球最大的IPO能夠帶火股市嗎?
戰投陣容首次披露,社保基金再追70億
相較此前多家投行預測約2.5萬億至3萬億元的估值,螞蟻2.1萬億的總市值的折讓幅度約20%-30%,其最新公告還首次披露了螞蟻在科創板IPO的戰略投資者陣容。
具體看,螞蟻此次IPO覆蓋國內外29家投資者,除去此前披露的阿里巴巴之外的戰略投資者包括:中投、淡馬錫等全球主權基金;國壽、人保、太平、中再、陽光、泰康等保險公司;中石油、招商局、五礦、中遠海運等大型國企。此外,交行下屬交銀國際也是戰略投資者。
值得注意的是,全國社保基金追加投資70億元,認購超1億股螞蟻新股,成為除阿里集團外認購金額最大的戰略投資者。
2015年,社保基金以75億元入股螞蟻,認購近7億股,按螞蟻A股發行價計算,這筆投資目前價值超過480億元,五年時間增長近七倍。
招股書披露,2020年1至9月螞蟻集團實現營業收入1181.91億元,同比增長43%;毛利潤695.49億元,同比增長74.28%。公司整體毛利率從2019年1至9月的48.13%增長至2020年同期的58.84%。其中,2020年上半年淨利潤219億元,半年時間就已超去年全年。
根據中金、摩根士丹利、花旗、摩根大通等主要投行的盈利預測,螞蟻未來兩年(2022年)預期市盈率僅24倍。南開大學金融學院教授李全表示,按現在估值算,螞蟻未來兩年預測市盈率僅為20多倍,約等於科創板上市公司發行市盈率平均值的三分之一。
申購火爆,提前2天結束港股國際配售
數據顯示,螞蟻集團計劃在A股和H股初始發行各不超過16.71億股,另外分別授予不超過A、H股初始發行股份數量15%的超額配售選擇權。
機構預計,螞蟻集團本次A+H股同步發行募資規模將達350億美元左右,有望超過沙特阿美2019年底294億美元的IPO紀錄,成為全球最大IPO。
今天早晨市場消息,因申購太火爆,螞蟻集團在H股的機構發行部分將於本週三(28日)下午5點結束認購。這比原計劃的時間提前了2天,再次刷新了港股的紀錄。
昨晚7點半,螞蟻正式啓動H股國際認購,僅僅1個小時,H股機構發行部分已超額認購,其中大部分都是10億美金級別的大訂單,僅過了3小時後,認購金額就超過1000億美元。
一位資深投行人士透露,螞蟻的IPO是首次大規模全球發行由A股市場主導定價,先向國內機構投資者詢價,國際發行同日定價,不再是以往的“國際定價,國內跟隨”的模式。在國際價格確定後,國際頂級投資機構投資人紛紛搶購,已經説明了一切。
上述人士認為,這事件背後的最大意義是證明中國近年來大刀闊斧推動的新股發行市場化定價制度已經有了成效,科創板投資者估值日趨理性,A股市場影響力日益增強,距比肩國際成熟市場的進程更進一步。預計今後將會有更多尋求上市的公司效仿這一做法。
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賈康認為,從結果看,螞蟻的最終定價可認為符合市場預期,在市場環境、詢價結果及投資者利益之間取得了平衡,是對接市場化定價的一次較成功的實踐。從長期來看,推動新股發行的市場化定價,將吸引更多優質企業在A股市場和科創板上市融資,對於提高A股的競爭力至關重要。
全球最大IPO能帶火股市嗎?
在螞蟻出現之前,今年A股的IPO之王是中芯國際。
數據顯示,在中芯國際科創板上市當日,上證指數當日跌幅超過4%,深證成指、中小板指、創業板指跌幅超過5%,科創50指數跌幅超過8%,滬指隨後快速築底。
從表現來看,中芯國際對於滬指和創業板的影響較為有限,創業板綜指在註冊制後還創出了年內新高。
全球IPO新冠軍要來了,股市會如何?近期市場連續回調,除白馬股估值過高的因素外,另一個市場普遍擔憂的問題是螞蟻集團上市對市場流動性的衝擊。
華西證券梳理了融資規模超過200億元人民幣IPO上市後市場表現,上市當日上證綜指和創業板指平均分別跌1.52%和0.94%,上市後5日上證綜指即轉為平均上漲1.11%,上市後20日上證綜指平均下跌0.44%。
華西證券指出,短期來看大型IPO對於市場流動性帶來衝擊,尤其是對北向資金的短期影響較為明顯,這也給深受北向資金青睞的白馬龍頭短期表現帶來一定負面衝擊。但從中期來看,大型IPO上市衝擊不太可能對市場帶來系統性影響。
此外,當前白馬股調整的主要原因還是在於估值偏高,業績不及預期。回顧A股歷史上的“抱團取暖”,最強勢、最優質公司補跌往往是大盤調整接近尾聲的一大標誌。
興業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王德倫指出,鉅額融資的IPO登陸資本市場往往有四個方面影響:IPO融資效應、風險偏好衝擊、交易資金分流、存量資金再平衡。
通過回顧2013年以來A股前五大IPO案例,計算萬得全A指數在詢價繳款日和公司上市日前後3天表現,王德倫認為,IPO融資效應帶來市場下跌可能並不明顯。國泰君安和工業富聯詢價繳款日前後出現一定程度下跌,其他案例漲跌不一。近期中芯國際詢價繳款前後,市場仍處於快速上行階段。
同時,標誌性企業上市後帶來的獲利了結和風險偏好衝擊可能影響更大。資金和籌碼大幅擴容後的A股,對於IPO融資效應的短期衝擊可能愈發免疫。螞蟻集團上市首日對於交易資金的分流效應可能高於中芯國際。IPO規模與上市首日新股佔市場總成交額的比重呈正相關關係。
他還指出,螞蟻集團可能臨時調入主要指數,推動被動型和主動型的資金配置。如果被動型和主動型資金推動螞蟻集團上市後表現亮眼,一方面可能會吸引個人投資者主動跟隨配置,另一方面,因為螞蟻集團在計算機、科創板等板塊佔比較大,為了避免跑輸基準和相對業績,部分基金資金可能面臨被動跟隨交易,並再次推動股價,從而形成正循環反饋,屆時其他科技成長板塊可能面臨更劇烈的資金再平衡。
“科創板面臨階段性籌碼供給壓力。”王德倫稱,螞蟻集團、京東數科、吉利汽車等行業龍頭尋求上市,預計引發較為劇烈的資金再平衡;10月末11月初將有一批高質量的科創板股票面臨小非股東解禁以及潛在出現的詢價轉讓,短期供給壓力仍需時間消化,但只要把握“十四五”政策受益方向,科技成長有望再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