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中國頭號“金融城”?

誰是中國頭號“金融城”?

羅葛妹 攝

誰是中國頭號“金融城”?

羅葛妹 攝

誰是中國內地頭號金融中心?

近日,深圳發佈了兩份關於中國內地金融中心排名的榜單,北京和上海分別佔據榜首,交錯“登頂”,引發熱議。對此,專家解讀稱,兩份榜單所使用的指標體系有較大的差異。不同的評價方式與標準體系,導致兩個城市綜合得分不同。

同時,京滬兩市,雖均具有較強金融實力,但在各自金融產業的發展邏輯與方向上存在諸多差異。北京、上海國際金融中心雙城的定位不同,北京是我國金融政策中心與金融機構總部中心,上海是我國金融市場中心與要素配置中心。

受訪分析人士普遍認為,對於金融中心建設不應過分強調名次之爭,更多應關注兩座核心城市的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如何從金融體系更好服務實體經濟的角度進行協同錯位發展。

頭號“金融城”換了?

深圳近日發佈兩份關於中國內地金融中心排名的榜單,誕生時間同期,榜首結果卻不盡相同。

一份來自新財富和證券時報社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共同編制的“中國內地省市金融競爭力排行榜”顯示:北京超越上海,坐上內地金融中心頭把交椅。

而來自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編制的第13期“中國金融中心指數(CFCI)”卻顯示:上海依然穩居內地金融中心首位,北京位居第二。

針對在金融中心排名的不同榜單上,北京和上海交錯“登頂”引發的熱議,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自貿區研究院副院長肖本華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主要是因為這些榜單所使用的指標體系有較大的差異。在中國內地省份金融競爭力排行榜上,北京排名第一,而上海排名第三,主要是該排行較為重視金融業增加值、金融機構數量等指標;而在CFCI內地金融中心排名中,上海長期第一,因為此排名指標不僅重視金融業規模,也重視金融營商環境建設等一些軟指標。”

華北一位金融分析師江林(化名)對本報記者表示,雖是不同榜單,北京與上海金融競爭力綜合得分有變動,但整體都能排在全國前三,顯示這兩座城市在國內金融業的綜合競爭力處於標杆地位。

“在公眾熟知的印象中,金融是上海的一張名片。這可能是與上海在歷史上就是我國及全球金融的重要中心,同時也在積極打造全球金融中心有關。”江林説。

金融總部PK要素市場

國際金融中心排名,一度被視為金融大國與金融強國的重要標誌。因此,無論是國際還是國內市場,位次上的浮動,總能引發極大的討論和關注。

拋開榜單而言,京滬兩市金融產業的發展邏輯與方向事實上存在諸多差異。

復旦大學金融學教授張宗新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認為,“北京、上海國際金融中心雙城的定位不同,北京是我國金融政策中心與金融機構總部中心,上海是我國金融市場中心與要素配置中心。”

中國(內地)公認比較重要的15個金融要素市場中,上海佔了9家:上海證券交易所、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上海期貨交易所、中國外匯交易中心、中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上海黃金交易所、上海保險交易所、上海票據交易所、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北京主要是北京證券交易所、新三板。

江林分析稱,一是上海金融業在完整現代金融市場體系(貨幣、外匯、商品期貨等)、金融經濟基礎(地處長三角經濟腹地)及國際化方面(國際化大都市及時區等)存在優勢。同時,目前上海仍處於國際金融中心發展階段,金融人才等要素集聚仍需要過程。

二是北京金融業具有完備的金融機構體系,完善的金融基礎設施。北京金融業發展程度高,尤其不少金融總部設置在北京,高校與金融人才資源相對豐富等。但金融業發展整體仍滯後於實體經濟,創新力有待提升,中介服務機構需要加快高質量發展步伐,同時,需要推進國際通行金融制度規則相銜接。

香港中睿基金首席經濟學家徐陽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認為,近年來,北京的金融實力全面提升,金融業GDP佔比已經超過上海,這得益於北京所擁有的各種資源優勢,如作為政治之都擁有各金融機構總部以及各金融監管機構,同時有大量央企總部也坐落於北京。2021年北交所的成立,又在二級市場方面進一步完善,擁有雙一流高校及研究院所的數量也有很大的優勢,使得科創企業IPO數量優勢凸顯。

應協同錯位發展

2021年9月,北京證券交易所成立,北京金融業的短板也得到補足。可以預見的是,中國金融中心的格局,後續亦將生出系列變化。

根據“十四五”規劃,北京傾向於加強“四個中心”功能建設:全國政治中心、全國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全國科技創新中心。而上海則會加快形成國內大循環的中心節點、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鏈接,深化“五個中心”建設:國際經濟中心、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貿易中心、國際航運中心、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對此,受訪人士均認為,中國金融中心建設,焦點不應訴諸在具體某座城市爭奪頭名的路上,而是應從服務實體經濟的共同目標出發,在錯位競爭的同時,實現金融資源的優勢互補。

張宗新指出,北京與上海兩座城市,對於金融中心建設不應過分強調名次之爭,更多應關注兩座核心城市的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如何從金融體系更好服務實體經濟的角度進行協同錯位發展。

江林亦認為,一是北交所聚焦中小創新型企業,尤其是支持“專精特新”有獨門絕技的中小企業發展,與上海、深圳資本市場更多是錯位競爭、優勢互補關係,共同組成多層次資本市場。

二是香港、倫敦、紐約、東京等均為國際金融中心,各自發揮自身優勢,錯位競爭,使得各自都得到很好發展。北京、上海和深圳未來應充分挖掘各自優勢,加快發展,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在徐陽看來,大多金融要素市場集中於上海,二者應是一種實力能夠相互抗衡的情況,同時上海其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的地位依然較難撼動。

“北京和上海發展金融業各有優勢,北京的優勢主要在於金融機構,上海的優勢主要在於金融市場,兩者之間可以各自拉長長板,補齊短板,推動我國金融中心建設在整體上提高能級。”肖本華説。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312 字。

轉載請註明: 誰是中國頭號“金融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