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搭車”出海到“自主”出海 中國工程機械全球競爭力持續增強

  中新社長沙5月15日電 (記者 唐小晴)過去,中國工程機械通過對外承包工程及“一帶一路”基建合作持續拉動“搭車”出海。經多年探索,中國工程機械企業已形成海外建設基地、本土優質服務、跨國兼併收購和全球產品研發的“四位一體”國際化發展模式,轉向“自主”出海,全球競爭力持續增強。

  建設海外基地,可提升海外產能。工程機械湘軍已在海外建立20餘個研發生產基地,100多個海外辦事處及備件倉庫,產品銷往全球18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三一重工建立了美國、歐洲、印度、巴西四大產業集羣基地,2022年海外市場毛利率達26.4%,首超國內市場的24%;山河智能挖掘機在歐洲的整體市場保有量超2萬台。

  徐工擁有巴西製造基地等15個海外製造基地、散件組裝(KD)工廠或合資企業,產品出口183個國家和地區。截至去年上半年,柳工在海外有4家海外製造工廠、5個研發基地,建立起20多家子公司,300多家經銷商的競銷網絡。去年,柳工海外業務突破80億元人民幣,刷新歷史最好業績。

  “我們深入國際成熟市場和新興市場,瞭解客户需求來開發產品,也把研發、價值鏈創造的核心環節佈局到全球各個地方,尤其是歐美。”廣西柳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國際業務中心總經理李東春説。

  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工程機械市場的出口表現“強勁”,出口額創下了歷史新高,工程機械出口金額達到443億美元,同比增長30.20%。海外研發、製造、營銷、服務、人力資源等進一步完善和提高,成為中國企業擴大國際市場、樹立國際品牌的有力支撐。

  全球移動式破碎篩分設備製造商十強之一廣西美斯達集團有限公司去年出口額同比成倍增長,獲訂單接近3億元人民幣,佔全年產值三成,產品成功打入歐美、非洲和“一帶一路”沿線及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區域的19個國家和地區。

  

從“搭車”出海到“自主”出海 中國工程機械全球競爭力持續增強

5月12日,在長沙國際工程機械展上,CAT(卡特)的國四新一代挖掘機。 中新社記者 楊華峯 攝

  “為儘快與國際接軌,公司專門給員工請外教培訓英語,讓他們可以通過郵件、視頻等方式直接與海外客户溝通、洽談。”該公司董事長黃康華説,美斯達會根據歐美客户使用習慣和運輸標準制造設備,此次在長沙國際工程機械展亮相的全新一代 S5D履帶移動篩分站(重型篩),就有符合國外排放標準規定的歐V版本動力系統發動機。

  “我們海外機構和經銷商為客户提供貼身服務。如果服務不行、能力不足,單子寧可不接。”李東春表示,柳工還深入國際成熟市場和新興市場,瞭解客户需求來開發產品。

  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整體國際化離不開兼併收購。這一戰略,不僅吸收歐美企業先進技術,獲得渠道資源,還成功實現工作人員本地化及本土經營。據三一重工公告,公司目前美歐印等海外事業部本地化率超90%;2022年,中聯重科印尼、阿聯酋、沙特、越南等重點國家本地化發展戰略成效顯著,銷售業績同比增長超100%。

  在“巨頭”企業看來,中國工程機械全球競爭力持續增強,與大幅增強全球研發力、產業鏈完善和智能化帶來的產品質量提升等密不可分。機工智庫研究員袁雪崢表示,出口的主要作用是通過國際市場來平滑國內週期,未來中國工程機械在全球市場的份額還會不斷提升。相信隨着中國設備逐步走出去,海外市場不斷擴張,國內國際兩個大市場的格局將逐步確立。

  不過,對標海外龍頭企業,中國企業的全球化進程有待持續深化。業內人士認為,隨着出口壁壘增加,中國工程機械企業“走出去”的過程中,應做好調研和可行性論證,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66 字。

轉載請註明: 從“搭車”出海到“自主”出海 中國工程機械全球競爭力持續增強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