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我國經濟發展的腳步不斷加快,不少行業巨頭都已經更新換代。而之前家喻户曉的企業,也在這幾年的競爭異常激烈的市場中,紛紛出局。
比如,曾經的多個行業龍頭都已經先後倒下,好一點的現在還能基本站住腳跟,但盈利情況也是大不如前,比如葵花葯業,幾年時間市值蒸發超百億。但情況壞一點的早已經被踢出局。
最近,曾經的家家户户都在用的家電龍頭企業長虹彩電,也面臨着市值嚴重縮水,從巔峯時期的590億元跌到了如今的154億,蒸發430億元。
長虹曾連續20年保持着我國電視市場銷量的冠軍,連華為都不能與它相提並論。而如今,華為的市值已經是它的200倍左右,就連之前被長虹碾壓的TCL,它市值都比長虹多了775億。
更令人意外的是,這幾年來長虹甚至淪落到要靠變賣資產才能維持運營的地步。那麼,曾經無數國人心中的“經典回憶”長虹,究竟經歷了什麼?
説起長虹,就要從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説起。那時的長虹還是國營的長虹機器廠,作為國內唯一的機載火控雷達生產基地,又憑藉先進的理念,很快它就研發出了多類的家電。當時“天上彩虹,人間長虹”的廣告詞也深入人心。與此同時,長虹也成了家庭條件不錯的象徵。
到了1972年,為了追求更高的利潤長虹進軍了彩電領域。靠着自身的先進技術,又採取了“價格戰”的策略,不久長虹就躋身到了國產電視機五大品牌的行列。與此同時,它又與日本松下進行了技術上的交流,更加拉大了它與其他品牌的差距。
經過不斷的發展,1995年長虹彩電便以超1000萬台的銷售量,登上了我國最大彩電生產基地的寶座。隨後,長虹便成功上市,當年就的市值也突破了650億,營收也達到了156億,成為當之無愧的“彩電大王”。
但到了21世紀初,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按理説長虹的市場份額應該能進一步擴大。但事實並非如此,早在1996年就因錯誤的經營策略吃了大虧的長虹,這次又一次被坑了。
當時長虹想通過與美國APEX公司合作,來作為打開國際市場的大門。之後,長虹與它採取了以賒銷為主的結算方式。但誰曾想到,美國公司長期未按時還款,幾年累積下來達到了44億。
正因如此,長虹的資金出現了嚴重的問題。與此同時,公司投資又接二連三的失敗。長虹為了挽救這個局面,不得不以8000萬出售市值一個多億的公司大樓。
在接下來的幾年裏,長虹也只是繼續採用“價格戰”的老套路,但此時市場上已經出現了海信、創維等多個競爭對手。為了壓制其他對手,長虹就計劃着吞下大量顯像管,但此次計劃又以失敗告終,之後又花了40億投資等離子項目,此次更是血虧了39億多。
正因如此,接連失利的長虹丟掉了連續17年的行業第一,海信取而代之成了2018年的“電視大王”。
從那時起,長虹便一蹶不振。雖然在此期間長虹也進行了多方面的技術改革,但始終成效不大。到了2020年,長虹的市值甚至連TCL的零頭都趕不上。
那麼長虹是如何生存的呢?
有人發現格力空調的有些型號都是由長虹代工的,小米空調也有一部分是由長虹代工的,甚至長虹還把代工的觸角升到了電視,比如OPPO旗下的Real me TV,乃至華為的智慧屏,甚至都是長虹代工的。
截至到2021年12月30日,長虹的市值略有回升,達到了150.49億元。長虹目前也仍在努力堅持,試圖以“多元化”的戰略打一場漂亮的翻身仗,但具體的成效如果,還需要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