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錢”連續兩日掃貨 調整帶來更好配置機會

本報訊週一市場探底回升,一改上週的頹勢,“有聰明錢”之稱的北向資金持續淨買入。分析認為,隨着我國資本市場持續推進對外開放,外資流入將保持強勁態勢。而市場在經過上週劇烈波動之後,困擾高成長性行業的估值壓力得以緩解。隨着穩增長預期的逐步升温,當前的調整已浮現較強的投資機會。

北向資金連續兩日“抄底”A股

A股昨日上演探底回升,一改新年首周的頹勢。截止收盤,滬指收報3593.52點,漲幅0.39%;深證成指報14406.97點,上漲0.44%;創業板指微跌0.04%,收於3095.69點。北向資金合計淨買入47.58億元,至此,北向資金已連續兩日掃貨A股。上週五,北向資金淨買入93.35億元。

事實上,近年外資流入保持着強勁態勢。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表示,2021年資本市場成功應對內外風險挑戰,運行穩健,深化改革開放、服務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外資保持穩步流入,全年外資淨流入A股市場3846億元,為過去五年最高水平。

分析普遍認為,隨着我國資本市場持續推進對外開放,未來北向資金進入步伐將不斷加快,外資對中國資本市場的參與度將越來越深。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表示,雖然經歷了多年的持續流入,但當前外資在A股的持股比例仍然偏低,中國經濟增長仍有韌性,製造業優勢仍將長期保持,北向資金流入將繼續擴容。

國盛策略張峻曉認為,相較海外成熟市場,當前A股的外資佔比仍處於明顯低位,全球視角下,A股相對低配的狀態沒有變,我們反覆提及“水往低處流”的長期增配邏輯也尚未改變。未來伴隨着全面註冊制的推廣以及期貨衍生品工具的豐富,國際指數的進一步擴容也有望提速,外資增配空間與潛力仍值得期待。

值得一提的是,為進一步吸引境外投資者投資A股市場,我國近年不斷擴大開放之門。證監會主席易會滿日前公開表示,正按照國家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的統一部署,研究推出進一步擴大開放的相關舉措,包括繼續拓寬滬深港通標的範圍,拓展和優化滬倫通制度,擴大商品和金融期貨國際化品種供給等。

據去年底各大機構發表的年度策略報告,機構普遍預計2022年北向資金流入的規模在3000億-4000億元水平。中信證券指出,2022年北向資金仍會增配A股,淨流入4000億元左右。高盛首席中國股票策略師劉勁津則預測,2022年將有約750億美元北向資金流入A股。

調整帶來更好的配置機會

2022年開年,市場畫風突變。前期大漲的賽道股大幅殺跌,而此前回調明顯的低估值藍籌逞強。對此,中信證券表示,年初機構大幅調倉加速了“高切低”,高位賽道抱團瓦解再現,而穩增長至少是一季度的持續主線,市場對低位藍籌的共識將更加強化,上半年行情起點將有所延後,短期調整帶來更好的配置時點。

山西證券指出,目前A股市場整體依然呈現出較明顯的結構性行情,在海外加息尚未開啓的窗口期,我國仍有望維持流動性的合理寬裕,在此支撐之下,市場或將進入“高低切換”階段,低估值板塊有望率先迎來修復,此前擁擠度過高的部分賽道股或將在調整中面臨較大拋壓。整體來看,“結構牛”將成為貫穿2022年的市場風格主線。

中歐基金表示,在上週劇烈波動之後,雖然資金面的再度平衡往往需要時間消化,但困擾高成長性行業的估值壓力得以緩解。隨着穩增長預期的逐步升温,短期市場的諸多“傳言”(如新能源和雙碳建設等)有望逐步被證偽,A股當前的調整已浮現較強投資機會。“節前市場現集中性再配置的可能性較低,預計伴隨春節假期的臨近,A股市場的波動率有望出現收窄。”

“考慮到政策穩增長力度增強的預期以及中長期經濟轉型的確定性,尤其估值分化等負面因素並非是對市場長期走勢的決定性因素,下跌後的A股已逐步浮現再配置機會,尤其是對經濟企穩較為敏感的可選消費、金融和基建投資等相關領域。建議關注中國經濟穩增長主線下的投資機會,如消費中具備較強盈利和估值彈性的白酒、家電和服務消費等行業以及穩增長的主推手基建和其他類投資”,中歐基金稱。

上投摩根基金投資總監杜猛指出,波動是資本市場的常態,對今年股市仍然是相對樂觀,短期調整或帶來高景氣板塊中優質個股的長線佈局良機。同時,杜猛指出,今年市場機會預計會更加均衡,除了新能源之外,半導體包括消費、醫藥甚至港股中的互聯網公司都會有自下而上的機會。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25 字。

轉載請註明: “聰明錢”連續兩日掃貨 調整帶來更好配置機會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