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賦能高質量發展

編者按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引發各領域、各行業的業務形態變革和產業結構重構,生產的網絡化、智能化特徵日趨明顯,“數字經濟”為經濟領域轉型升級提供了新路徑。如何把握數字變革的發展趨勢,挖掘數據產業的創新運用?數據要素定價核算如何推進?本報特邀有關專家學者建言獻策。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開啓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同時,這一時期也是數字經濟加速成為世界經濟增長新動力的關鍵期。以數字經濟為代表的科技創新要素成為催生新發展動能的核心驅動力,數字要素創造的價值在國民經濟中所佔的比重將進一步擴大。在數字經濟驅動下,工業製造業將加速構建更加智慧的生產、經營、管理體系,數字化也成為我國經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抓手,並將持續推動“數字中國”建設以及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數字技術滲透

釋放增長潛力

數字產業化催生經濟增長新動能。伴隨新一代信息技術蓬勃發展,以5G、大數據、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數字產業逐漸成為我國產業結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預計2022年我國5G通信產業規模將接近2萬億元,大數據產業規模有望突破1萬億元,人工智能產業規模也將接近1000億元。在線教育、互聯網醫療、線上辦公等數字經濟催生出的實體經濟新業態在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產業數字化加速釋放經濟增長潛力。在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需求驅動下,各產業開始積極向更加合理、高效、可持續的發展模式轉變,數字技術成為這個過程中的重要推動力,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深度滲透到實體經濟中,為產業的數字轉型創造了必要條件。

在供給端,截至2020年第一季度,我國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分別達到70.8%、50.5%。助力企業降本增效作用持續提升,領先企業勞動生產率增幅可達20%,萬元工業產值綜合能耗降低超過6%。在消費端,2020年1月至8月,全國網上零售額達到70326億元,同比增長9.5%;預計全年全國電子商務交易規模將達到39萬億元,同比增長10%。隨着產業數字化進程的推進,數字技術為產業賦能,有效擴大了經濟增長空間。

數字化治理助推數字政府建設。近年來,隨着我國政府“放管服”改革的不斷深化,以“互聯網 政務服務”為抓手的數字化治理模式加快推進,數字政府成為推進數字化治理進程的重要方式。目前,我國數字政府建設經歷了萌芽期、探索期,開始進入全面提升期,政府業務在線化、政務網絡協同化、政府服務智能一體化相繼成為現實,一批優秀的電子政務創新應用在全國多地成功落地。

例如目前廣東省推行的“粵省事”,註冊用户已突破3500萬,實現了649項服務的“零跑動”,幫助本地居民一站式“指尖辦理”800項高頻政務服務;福建省推行的“閩政通”註冊用户數已突破3000萬,月活躍用户數超過1600萬,今年以來累計服務完成次數超過5.5億次,覆蓋醫社保、公積金、個人檔案等900多項民生服務。隨着數字技術在傳統政務中的持續推廣,政府管理和服務模式正逐步向數字化演進,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體系正在形成。

新業態、新格局、新模式加速推進

自2015年以來,我國供需結構性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緩解。但經濟高質量發展新階段的到來,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數字經濟作為一種新興的經濟形態,將有效調動供給側長期以來積累的海量數據資源,挖掘數據價值,構建循環往復的數據價值鏈,通過建立數據平台和數據生態,促進供給側資源整合和優化配置,同時整體提升供給側創新能力和水平。隨着信息網絡技術日趨成熟和數字資源價值的深度開發,數字技術應用場景將更加廣泛,數字經濟衍生出的新業態也將成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十四五”將是我國經濟高質量轉型發展、產業提質增效升級的關鍵時期,推動傳統產業和企業突破瓶頸、釋放潛力將成為破局發力點。隨着數字經濟與傳統產業的持續深度融合,企業的生產效率將進一步提升,生產要素配置將更加優化,為有效化解企業供給過剩問題,降低供給成本,激發企業更大生產、創新活力提供必要條件。同時,企業邊界在數字經濟的影響下也將逐漸虛化,使企業能夠更加精準地對接個性化、精細化、多樣化的新興市場需求,提供更細分、更專業、更便利的服務。在新發展格局下,數字經濟還將激發市場衍生出網絡辦公、數字文化、智能生活等新的領域需求,並助力傳統產業緊抓機遇邁入新的發展階段。

經過多年發展,我國數字政府建設已步入加速發展的數據化時代,數據要素挖掘、數據價值提升和運管模式創新將成為數字政府建設的重要內容。在數字技術支撐下,政府服務場景將更加豐富,政務數據治理將更加合理,政府架構、政府流程和政府服務將更加優化。政府將由職能驅動、被動服務向需求驅動、主動服務轉變,由單向治理向共建共享治理轉變,由人力分析向智能決策轉變,由政府主導向社會化運營轉變。在新模式下,政府的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治理、公共服務、環境保護等履職能力將得到全面提升,政府的治理體系和能力將趨於現代化,從而實現政府決策科學化、社會治理精準化以及公共服務高效化的目標。

推動數字經濟持續健康快速發展

在政策引領和市場驅動的帶動下,數字技術蓬勃發展,數據要素價值得以體現,數字經濟成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但與此同時,數據開放共享缺乏有序規範、數據價值缺乏開發利用場景、數據管理缺乏安全保護機制等問題也日益凸顯,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數字經濟持續健康快速發展及其對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促進作用。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以下措施建議:

注重頂層設計,統籌部署數字中國建設。一是完善政策體系,建立健全數據挖掘、流通、應用等相關法律法規體系,在數據要素的標準化、商業化、市場化等重點層面加快推動從底層數據挖掘到數據應用的標準體系制定和落地實施。二是完善管理機制,明確中央和地方政府主管部門權責,加強數據要素的統籌管理和全面應用,強化數據信息安全保障,統籌優化基礎設施建設,加快佈局區域數據中心集羣。

夯實數字基礎,加快數字新基建的進程。一是加快基礎建設,面向數據要素應用載體需求,加快5G基站、大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等數字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二是注重能力提升,推動數字基礎設施向高速化、智能化、泛在化演進,提高數據海量儲存、高速傳輸、安全保障等方面的能力,為數據要素向全產業領域傳輸提供可靠渠道。

堅持創新驅動,釋放數字創新價值潛力。一是加強科技研發,提高前沿數字技術研發力度,設置國家和地區相關科技重大專項,增加專項研究經費投入,強基礎、補短板,加速形成自主知識產權和品牌。二是加快模式創新,持續開展數字經濟發展模式創新,精準研判市場數字領域新需求,扶持數字經濟新業態發展,繼續推進數字技術在傳統產業中的創新融合應用。

健全協同機制,構建現代化的治理體系。一是完善政府協同,優化政府管理服務模式,整合管理資源,縱橫打通跨層級、跨部門的數據通道,推廣自動化辦公,創建高質量政務數據生態和流通體系。二是構建應用協同,加快電子政務等應用平台的開發推廣及功能完善,強化政企互動,拉近政企距離,提升服務質量,加強應用層面數據要素的開放共享。

挖掘數字價值,發揮數據要素倍增效應。一是提升認知水平,加大數字經濟發展支持力度,注重領軍企業培育,支持數字化產品大規模研發推廣應用,提升數字資源和技術在全社會的普及度和認知度。二是加強推廣應用,緊密結合“六穩”“六保”工作,推動電子政務、智慧城市、信息惠民等重大工程建設,充分發揮數據要素在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和改善民生方面的催化作用和倍增效應。

(作者系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研究員)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134 字。

轉載請註明: 數字經濟賦能高質量發展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