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濤:多管齊下增強外貿回穩向好可持續性

管濤:多管齊下增強外貿回穩向好可持續性

管濤:多管齊下增強外貿回穩向好可持續性

拓展外貿發展空間

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日前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時表示,為進一步增強我國外貿回穩向好的可持續性,應繼續落實落細常態化疫情防控措施,推進跨境貿易人民幣計價結算,進一步全面推廣跨境電商出口商品退貨監管措施,開展跨境電商企業對企業(B2B)出口試點,鼓勵中西部、東北等地開展市場採購貿易試點等。

同時,在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等背景下,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能夠成功簽署,表明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仍是大勢所趨。該協定擴大我國自貿“朋友圈”,進一步提升了貿易便利化水平。

中國證券報:“十四五”時期,國際貿易格局將深度調整,我國將面臨哪些機遇和挑戰?

管濤:日前發佈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指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具體到貿易領域,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因素也在明顯增加。因此,清醒認識“十四五”時期我國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對於推進貿易強國建設至關重要。

我國在外貿領域的發展機遇主要來自以下幾方面:一是產業門類齊全、市場空間廣闊、人力資源豐富等多重優勢是我國參與國際經貿合作和競爭的堅實基礎。二是“十四五”時期,通過協同推進強大國內市場和貿易強國建設,以國內大循環吸引全球資源要素,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將促進內需和外需、進口和出口。三是通過堅持制度型開放,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形成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推動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推進貿易創新發展,將增強我國對外貿易綜合競爭力。四是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積極參與多雙邊區域投資貿易合作機制,構築互利共贏的產業鏈供應鏈合作體系,深化國際產能合作,將促進我國擴大對外雙向貿易和投資。五是通過健全反壟斷審查等制度,完善產業損害預警體系,建立出口管制合規體系,豐富貿易救濟等政策工具,將增強我國在擴大開放過程中的風險防控和監管能力。六是通過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改革,推動二十國集團等發揮國際經濟合作功能,健全世界貿易組織多邊規則,推動數字經濟等新興領域經濟治理規則制定,構建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網絡,將拓展我國外貿發展空間。

與此同時,我國在外貿領域也面臨較大挑戰。一是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和債務負擔上升導致的世界經濟停滯,可能加劇全球經貿摩擦,促使保護主義進一步加劇。二是疫情暴發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已面臨一些非經濟因素衝擊。這次疫情進一步暴露了經濟全球化帶來的風險,疫情過後可能會有更多國家開始出於經濟安全考慮,構建自主產業鏈供應鏈,這將增加貿易成本、阻礙貿易增長。三是戰後建立的多邊貿易體制難以適應國際格局的發展變化,經濟全球化有走向碎片化的風險。某些發達國家可能利用其主導權、影響力,改變國際經貿規則,遏制新興國家經濟發展空間。

中國證券報:近期外貿回穩向好的可持續性將面臨哪些不確定性因素?如何應對?

管濤:今年4月份以來,我國出口部門表現超乎預期,而9月份之前PMI新出口訂單指數則持續低於榮枯線。二者的背離反映了本輪出口復甦的不平衡、不充分,但總體形勢趨於好轉。未來影響我國外貿回穩向好態勢的不確定性主要來自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海外疫情二次傳播的影響。隨着冬季到來,全球疫情蔓延態勢令人擔憂,多個國家已經出台新的封鎖措施。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日前發佈《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對今年全球經濟預期略有上調,但警告稱,全球經濟復甦將是“漫長、坎坷而不確定的”。二是後疫情時代中國出口替代效應減弱以及產業轉移影響。隨着海外供應鏈逐步恢復,前期轉移到國內的產品訂單可能出現迴流。三是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運轉受阻。最近,國際運費暴漲,“一櫃難求”是典型表現。四是人民幣匯率升值影響出口企業財務狀況和國際競爭力。

為進一步增強我國外貿回穩向好的可持續性,需要做好如下工作:一是繼續落實落細各項常態化疫情防控措施,控制本土疫情傳播風險和境外輸入風險,根據各地疫情形勢,靈活調整疫情防控力度,保證國內產業鏈供應鏈運行暢通。二是堅持三次產業均衡發展,推動國內產業升級,進一步按照“放管服”要求改善國內營商環境,推進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充分利用自由貿易區和自由貿易港先行先試的優勢,建設對外開放新高地,鞏固和提高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中的地位。三是堅持創新驅動,加快推動外貿發展方式從過去以價取勝轉向以質取勝,加強自主出口品牌建設,提高出口產品附加值率和非價格競爭力。四是堅持市場驅動和企業自主選擇,推進跨境貿易人民幣計價結算,營造以人民幣自由使用為基礎的新型互利合作關係,增強抗匯率波動風險能力。五是加快試點促進新業態發展,進一步全面推廣跨境電商出口商品退貨監管措施,開展跨境電商企業對企業(B2B)出口試點,鼓勵中西部、東北等地開展市場採購貿易試點。六是深入推進優化國際市場佈局、國內區域佈局、經營主體、商品結構、貿易方式,加快建設外貿轉型升級基地、貿易促進平台和國際營銷體系,進一步增強對外貿易綜合競爭力。七是堅持內外銷兩條腿走路,完善內外貿一體化調控體系,促進內外貿法律法規、監管體制、經營資質、質量標準、檢驗檢疫、認證認可等相銜接,推進同線同標同質。八是保持外貿財税金融扶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切實為外貿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減負增效。

RCEP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

中國證券報:日前簽署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為“十四五”時期的外貿帶來哪些利好?

管濤:在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加劇的背景下,RCEP能夠成功簽署,表明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仍是大勢所趨,是我國積極參與多雙邊區域投資貿易合作機制取得的一項重大成果。

該協定會在多個方面利好我國外貿發展。一是擴大了我國自貿“朋友圈”,提升了自貿區網絡“含金量”。RCEP正式簽署後,我國對外簽署的自由貿易協定將達到19個,自由貿易伙伴將達到26個。通過RCEP,中國和日本首次建立了自貿關係,也是我國首次與世界前十的經濟體簽署自貿協定,併為中日韓自貿協定打下基礎。二是促進區域內貿易往來。近年來中國與RCEP其他14個成員國之間的貿易往來日益密切。今年前10個月,中國與其他14個成員國的進出口貿易額佔中國進出口貿易總額的比例升至32%,東盟已成為我國第一大貿易伙伴。RCEP生效後,區域內90%以上的貨物貿易將實現零關税,服務貿易開放水平也顯著高於原有的“10+1”自貿協定。這有助於擴大國內企業出口市場,同時增加優質商品和服務進口,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以及國內產業轉型升級的需要。未來新成員國加入後,會進一步釋放RCEP的貿易創造效應。三是進一步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RCEP是在東盟現有的“10+1”自貿協定以及其他成員國之間已有的多對自貿夥伴關係基礎上,對區域內的經貿規則進行整合、拓展,避免了由於各個協定規則不同而出現的不確定性,極大便利了企業的貿易投資活動。此外,RCEP使成員國市場準入進一步放寬,為企業參與競爭創造了更好的環境,有助於提升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中國證券報:相較東部沿海優勢,中西部城市如何借力“一帶一路”倡議等,不斷釋放外貿潛力?

管濤:改革開放初期,東部沿海地區憑藉獨特的區位優勢成為我國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户,外貿發展十分迅速,而中西部地區由於受地理位置限制,外貿發展長期滯後。在“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後,由於毗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並得益於“中歐班列”等貿易促進措施,中西部地區外貿取得較快發展,在中國對外貿易發展中的作用逐漸增強。2013年至2019年期間,中西部地區外貿總額佔全國外貿總額的比重從13.1%提升至17.1%,但外貿佔比水平依然較低。

為進一步釋放中西部地區外貿發展潛力,需要做好如下工作:一是暢通國際物流供應鏈。提高中歐班列運輸保障能力,優化中歐班列的線路空間佈局,充分發揮國際物流樞紐作用。實施通關便利措施,提高信息溝通效率。二是構建高水平開放平台。推動自貿試驗區、國家級新區、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和高新技術開發區等開放平台建設。依託中歐班列的國際物流樞紐作用,促進中西部城市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貿合作,提高外貿的深度和廣度。三是加快形成產業集羣。相對於東部沿海地區,中西部地區具有勞動力成本較低、土地資源豐富等優勢,是東部產業轉移的重要承接地。但中西部地區工業基礎相對薄弱,具備完整產業鏈的規模企業集聚區相對缺乏。未來要繼續推動東部地區向中西部地區的產業梯度轉移,同時注重加強政策引導,發揮資源集聚效應。四是進一步改善營商環境。近年來,中西部地區取得了一系列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成果,但由於受開放理念、制度約束等多種因素限制,中西部部分地區的營商環境與東部沿海地區以及國際先進水平存在差距,主要體現在部分地區行政效率較低、審批事項較多、服務水平較弱等方面。未來需要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加快政府職能深刻轉變,彌補中西部地區營商環境短板。

加快跨境電商和跨境物流協同發展

中國證券報:如何進一步做大做強跨境電商,提高其在進出口貿易中的比重?

管濤:隨着互聯網技術不斷髮展、跨境運輸網絡日益完善,跨境電商成為促進外貿增長的重要力量。RCEP第十二章專門就“電子商務”詳細列出了具體條款,是首次在亞太區域內達成的範圍全面、水平較高的諸邊電子商務規則成果。據海關統計,中國跨境電商零售進出口商品總額持續走高,2019年達到1862.1億元,同比增長38.3%。雖然跨境電商規模增長很快,但佔比仍然很小,因此對外貿企業轉型的實際帶動效果較為有限。

為進一步做大做強跨境電商,推進外貿穩定增長,需要做好如下工作:一是進一步擴大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試點範圍,加強推動不同綜合試驗區錯位互補、聯動協同發展,充分發揮各地資源稟賦,研究籌建跨境電商行業聯盟。二是跨境物流是跨境電商發展的核心鏈條,但跨境物流方面仍然存在物流基礎設施薄弱、物流成本高等諸多問題。加快跨境電商和跨境物流協同發展,需要加大物流基礎設施投入,創建跨境物流服務平台,優化跨境物流資源配置,依託先進技術實現智慧物流管理。三是跨境電商作為國際貿易新業態,發展初期會出現不規範的問題,因此有必要研究完善配套監管政策,引導產業規範發展,注意加強對跨境網購消費者的權益保護。

中國證券報:下一步,優化進出口商品結構應該在哪些方面發力?

管濤:推動高質量發展是“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對外貿易是我國開放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推進對外貿易高質量發展也是“十四五”時期的重要任務。在進口方面,我國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先進技術、關鍵裝備相對短缺,居民需求升級但優質產品供給不足,對戰略性資源進口依存度較高等。在出口方面,我國傳統產業仍然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但高新技術產業普遍缺乏國際競爭力。整體上,出口商品的國內附加值率雖然有明顯提高(2005年至2016年期間增加了近10個百分點,增幅高於OECD國家平均水平),但絕對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仍然偏低。

優化進口商品結構需要從以下幾方面發力:一是圍繞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擴大先進技術、關鍵裝備及零部件進口,支持重點行業發展。二是圍繞更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鼓勵優質消費品進口,增加國內緊缺和滿足消費升級需求的農產品進口。三是圍繞國家發展和安全戰略,支持戰略性資源進口,完善進口多元化佈局,保證重要資源充足、穩定、可持續供應。四是有力發揮降低關税、進口貼息等政策對進口結構調整的積極作用。五是推進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管理,擴大服務貿易進口。

優化出口結構需要從以下幾方面發力:一是繼續適度發展傳統產業,加強高新技術運用,推動紡織、服裝等勞動密集型產品向高端化、精細化發展,提高產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二是大力發展現代化產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高生物技術、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機器人等新興產業的國際競爭力。三是積極推動電力、軌道交通、通信設備、船舶及海洋工程、工程機械、航空航天等裝備類大型成套設備開拓國際市場。四是提升農產品精深加工能力和特色發展水平,擴大高附加值農產品出口等。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920 字。

轉載請註明: 管濤:多管齊下增強外貿回穩向好可持續性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