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監管重拳出擊!大宗商品企業不敢“頂風作案”

由 酒書端 發佈於 財經

導讀:

一位中西部煤炭開採企業負責人説:“如今,任何以漲價為由擅自撕毀供貨合同的行為,一旦被當地政府部門發現都將遭遇從嚴處置。”

來? ?源丨

21世紀經濟報道(ID:jjbd21)

記? ?者丨

陳植

編? ?輯丨

張星

為了遏制大宗商品價格上漲過快,相關部門正積極行動。

5月2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出台“十四五”時期深化價格機制改革行動方案,提出要健全重點商品監測預測預警體系,加強糧油肉蛋菜果奶等重要民生商品價格調控,堅持並完善稻穀、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完善棉花目標價格政策,做好鐵礦石、銅、玉米等大宗商品價格異動應對,及時提出綜合調控措施建議,強化市場預期管理。

兩天前,國家發改委、工信部、國資委、市場監管總局、證監會等五部門召開會議,

聯合約談了鐵礦石、鋼材、銅、鋁等行業具有較強市場影響力的重點企業。

在會議中,相關監管部門明確將密切跟蹤監測大宗商品價格走勢,加強大宗商品期貨和現貨市場聯動監管,對違法行為“零容忍”,持續加大執法檢查力度,排查異常交易和惡意炒作,堅決依法嚴厲查處達成實施壟斷協議、散播虛假信息、哄抬價格、囤積居奇等違法行為。

一位中西部煤炭開採企業負責人向記者透露,本週以來他幾乎天天向當地政府部門彙報企業煤炭庫存與銷售狀況,並加大銷售力度“緩解”煤炭價格上漲過快壓力。

“如今,任何以漲價為由擅自撕毀供貨合同的行為,一旦被當地政府部門發現都將遭遇從嚴處置。”

他告訴記者,目前當地一些涉嫌囤貨待漲的煤炭企業已收到地方政府的警告,若繼續違規操作將吊銷採礦證。

這導致當地煤炭企業紛紛加大煤炭銷售力度以快速恢復正常的煤炭產銷循環。

但他發現,由於此前煤炭價格漲幅較大,目前下游用煤企業的採購意願尚未恢復。究其原因,下游用煤企業無法將部分原材料漲價壓力轉嫁給自己的銷售端。

“這背後,是大宗商品的傳統交易定價模式存在諸多弊端。”一位期貨公司分析師向記者透露,以往,大宗商品上下游產業鏈企業主要採取“長期合同協定價格”與“基準價+浮動價”兩種模式,一旦遭遇大宗商品價格飆漲,上游企業嫌“價格低”不願履約,下游企業不願提價承擔原材料漲價壓力,導致整個產業鏈產銷出現“脱節”。

在他看來,要有效解決這個問題,一個理想的辦法是讓大宗商品上下游產業鏈企業均參與期貨套保與基差交易,從而共同化解大宗商品原材料價格異動風險。

“儘管我們一直在推動企業加大大宗商品的基差交易,但不少企業一方面缺乏專業的期貨套保操作團隊,另一方面尚未構建完善的會計準則,導致企業對期貨套保與基差交易的接受度仍有待提升。”這位期貨公司分析師指出。

目前他們正聯合地方行業協會舉行會議,面向各行業企業加大期貨套保與基差交易操作技巧的普及,儘可能協助他們緩解大宗商品價格異動衍生的經營壓力。

圖 / 圖蟲

大宗商品企業不敢“頂風作案”

一家江浙地區電纜製造企業財務總監向記者透露,此前銅價漲幅過快,正令產業鏈產銷出現奇特現象。

具體而言,一邊是上游銅廠開足馬力擴張產能,另一邊則是下游電纜等用銅企業一再壓縮原材料採購力度。

“鑑於銅價較去年同期仍有逾2萬元/噸的漲幅,目前我們基本是按需生產,不敢多采購原材料備貨。”他告訴記者。究其原因,企業內部測算發現,近期銅價快速上漲已令企業電纜售價與原材料採購成本“倒掛”,等於每生產一噸電纜就虧一筆錢。

更糟糕的是,4月下旬以來部分銅企一天多次調高銅價,令企業已不堪重負,乾脆直接叫停了採購業務。

隨着近日相關部門舉行會議打擊大宗商品哄抬價格、囤積居奇等違法行為,他發現市場環境已出現明顯變化——本週以來部分銅企主動找到他們,願意降價銷售,但在一個半月前,即便企業調高價格,這些銅企也不願“出貨”以靜待銅價進一步走高。

一位西部地區大型銅企銷售總監告訴記者。此前部分銅企的確存在囤貨待漲與哄抬價格行為,比如他們以漲價為由擅自撕毀此前的長期供貨協議,要求下游用銅企業必須按照他們意願簽訂更高價格的長期供貨協議;甚至部分銅企一面限售囤貨製造“供需緊張狀況”,一面投機買漲銅期貨獲利。

“現在,沒人再敢頂風作案。”他坦言。近日他聽説不少地方政府部門已查處了一批涉嫌哄抬價格的中小型銅企,勒令這些企業必須嚴格履行此前簽訂的中長期合同條款,不得隨意漲價。

一位河北地區大型鋼材生產企業副總裁透露,這兩天不少鋼材貿易商開始集中拋售鋼材,令市場供需緊張關係驟然緩解,目前多地鋼企的鋼材出廠報價已低於5000美元/噸,基本回吐了5月以來的所有漲幅。

“尤其是螺紋鋼期貨主力合約近期跌幅接近20%,表明相關政策正起到足夠強的威懾力,令投機資本與市場炒作行為迅速退潮。”他指出。這背後,是相關部門一系列嚴打鬨抬價格與囤貨居奇行為,正迅速改變市場對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預期——一個月前,鋼材市場仍在熱烈討論持續火熱的通脹交易與鋼材漲幅有多高,目前眾多鋼企與鋼材貿易商都在希望趕在鋼材價格繼續回調前出貨“落袋為安”。

行業產銷循環恢復“仍有挑戰”

大宗商品上游企業積極增加供應,能否迅速令大宗商品產銷循環恢復到正常水準,仍面臨諸多挑戰。

上述江浙地區電纜製造企業財務總監向記者直言,儘管銅價較5月10日曆史高點下降數千元,但考慮到當前銅價較去年同期同比仍有逾2萬元/噸漲幅,目前企業內部依然無力消化原材料漲價壓力。

“現在企業負責人天天都在與下游買家協商,能否引入浮動價共同分擔原材料漲價壓力。但下游買家多以消費端復甦緩慢為由婉拒。”他指出。現在企業只能指望銅價能否更大幅度的下跌,才能重啓原材料採購業務。

記者多方瞭解到,鑑於不少大宗商品價格較去年同期仍有不小漲幅,不少下游企業正借鑑大宗商品企業做法,大幅提升大宗商品原材料的買入套保力度。

一家江浙地區家電製造企業套保部門總監向記者透露,原先期貨公司會根據企業業務特點與資金週轉需要,將銅鋁等大宗商品原材料套保操作分成保值與增值部分,大部分銅鋁期貨買入套保操作基於保值與風險鎖定原則進行操作,小部分則通過滾動對沖等靈活操作,博取基於銅鋁價格上漲的相關套保收益。

“如今為了更大範疇地鎖定銅鋁採購成本以消化原材料漲價壓力,我們基本只採取保值操作,不再參與增值業務。”他告訴記者。這背後,一方面是企業預期監管部門出重拳整治大宗商品價格過快上漲現象,可能令大宗商品出現不小的回調,相關增值操作的投資風險反而有所增加,另一方面當前企業需快速鎖定原材料採購成本,最大限度減輕原材料漲價所帶來的業績波動不確定性。

記者多方瞭解到,儘管部分下游企業也加大大宗商品原材料買入套保與基差交易操作,但它能否有效緩解企業原材料採購成本壓力,仍是未知數。

“不少下游企業遇到的最大麻煩,是財務考核機制不夠完善——他們普遍對套期保值採取單邊考核,只看期貨套保端的盈虧,而不是結合業務端(原材料採購)綜合評估期貨套保操作能給企業減輕多少原材料採購開支。尤其在實際操作環節,一旦期貨套保操作出現浮虧,企業就容易選擇單邊對賭大宗商品漲跌,反而將自身置身於巨大的風險敞口。”前述期貨公司分析師表示。

本期編輯 劉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