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應對沖擊中,上億市場主體展現出堅強韌性”,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到。
根據目前釋放出來的消息,今年宏觀政策目標將繼續聚焦在中小微企業紓困,激發市場主體活力。而這背後,是目前中小微企業因疫情衝擊所面臨的重大挑戰——“資本寒冬”。
俗話説,雪中送碳難,錦上添花易。即便國家密集出台各項減税政策以扶持中小微企業渡過艱難時期,也仍需要大量的社會資本來“雪中送炭”,以保證生產鏈的正常運轉。顯然,這期間,產業資本、股權投資發揮了重要作用。
創業前三年最困難,大企業也逃不過
根據官方數據,我國目前有3000多萬中小微企業,9000萬個體工商户。作為我國家經濟的活水源頭,中小微企業穩住,是穩就業、保民生的重要前提。因此許多宏觀政策都是圍繞着“市場主體”來進行,主要的着力點就是幫助抗風險能力弱的市場主體渡過難關。
自2020年以來,國家密集出台了税費優惠、房租減免等大量支持小企業發展的政策。各地政府發放消費券拉動消費復甦。一些大平台也紛紛推出數字化運營工具,助力線下企業線上求生、數字化轉型,社會各界都在用多種方式幫助中小企業儘快走出困難期。
過去一年多,疫情反覆,中小企業可謂是經歷了最困難的日子;更不要説初創企業或創業團隊了,一旦遭遇幾個月的停工停產,基本上企業現金流就要斷掉,生存無法為繼。
對於一些資金需求量大的科技類創業企業,在初創期較難獲得銀行貸款支持。初創期無法提供完整財務數據和進行資產抵押擔保的前三年,被譽為中小企業發展的“最困難期”。
中小企業度過困難期才可能走向成功,而創業企業都是要經歷幾番周折。即使是如今的大公司,幾乎也都在早年過過苦日子。
馮侖在3月4日一個視頻中評價,許多看似成功的創業者都是來自普通家庭,從零開始,馬化騰、馬雲也是白手起家。
想必很多人都看過當年青澀的馬雲手捧早期創業項目——企業黃頁,去做推銷的視頻。網上還流傳一個段子説,馬化騰當年為了給剛剛面世的QQ拉用户,工作之餘自己做陪聊,1999年前後的QQ用户,可能就和小馬哥本尊聊過天。
1999年是大佬們的起步之年。
當時連續四次創業失敗的馬雲,與他的“十八羅漢”們湊了50萬元創辦了阿里巴巴,希望能在十個月內拿到融資,但到了第八個月錢就花完了,他只好四處借錢發工資。直到蔡崇信幫馬雲募到第一筆由高盛牽頭的500萬美元,阿里巴巴這才引起了軟銀董事長孫正義的注意,一筆2000萬美元的投資幫阿里巴巴和馬雲度過了創業發展的“最困難期”。
2000年,騰訊也在創辦後的第三年,也一度遭遇“彈盡糧絕”。當時馬化騰到處尋找融資。他找過那時的互聯網霸主——門户網站,包括新浪、搜狐、網易,還有聯想等IT企業,但後者都拒絕了投資騰訊的建議。那個時候,銀行更是不願憑“用户註冊量”給騰訊辦抵押貸款。
舉步維艱下,是IDG資本和李澤楷的香港盈科數碼投資了馬化騰。當時的220萬美元讓騰訊度過了最艱難的時刻。但很快,這兩家資本又選擇退出,直到MIH接下了這兩筆股權,所有股東再承諾提供200萬美元以防止資金出現緊張。
2017年在回憶這段艱難往事時,馬化騰説,“當時還是很擔心剩餘資金被打穿,這樣總共歷史上有620萬美元資金。但換了一個有承諾後面還能拿到救命錢的投資者是很重要的,前兩家是早期投資者。不同階段需要不同類似投資者,都很感謝。”
現在,經過二十年的發展,騰訊的市值已經超過6萬億港元,李澤楷曾公開表示非常後悔太早出售了騰訊的股權。
或許正是因為這樣的發展經歷,馬化騰也更深知互聯網、科技類創業企業在早期發展階段,更需要穩定、長期的資金支持。
2011年,騰訊確立了開放戰略,開始大手筆對外投資之路,而後騰訊投資的大量企業目前為市場所熟知,包括京東、拼多多、滴滴、美團等等。而騰訊都堅持了“買定不離手”的投資策略,做企業的長期陪伴者。
除了長期投資、助力角色定位、尊重創業者企業家精神等投資理念,騰訊的這些做法背後,一定程度上可能也是正所謂:“經歷後,才更懂得”吧。
“雪中送炭”難,“錦上添花”易
相對於其他行業的創業企業,互聯網企業、產品研發型企業、科技型企業的在早期“最困難期”的難處可能更大。
因為,沒有用户何來流量,沒有研發何來產品,沒有產品何來銷路。
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可謂是熬過了最困難期,否極泰來的一個代表。
2020年經過了疫情的衝擊和行業的調整,新能源汽車的三個小巨頭——蔚來、理想和小鵬已經快速成長了起來,中國版“特斯拉”成為了他們的代名詞。但就在兩年前,這幾家創業企業都還在融資困境中苦苦掙扎。
為了實現造車的“理想”,李想曾經約見了100多家機構,都沒有拿到任何融資。在上市儀式上,李想坦言,2019年沒人願意再投理想汽車的情況下,是好朋友王興最終選擇站在他的身旁。在短短的一年時間裏,王興及美團關聯方累計向李想輸血超11億美元,救理想汽車於危難之中。
2019年年底,蔚來虧了100多個億,月銷不過幾千台,創業者李斌被媒體稱為是“2019最慘的人”。在那段至暗時刻,為了續命,李斌四處找錢,但多次碰壁,一些政府產業資金方都認為這個項目“風險過大”而停止洽談。
直到2019年9月份,蔚來等來了他的白衣騎士——騰訊。蔚來發行的2億美元可轉換債中,騰訊認購了一半,“血”暫時輸上了。這也讓資本市場看到了蔚來的未來,其股價開始啓動。
數據顯示,騰訊對蔚來給予了連續、長期的資金扶持,注資幾乎貫穿了蔚來整個創業過程。在IPO之前的5輪融資中,騰訊至少有3次參與投資,並在10億美元D輪融資中領投,甚至因為一路增持,成為了第二大股東。
對於新能源汽車行業,無止境的研發投入,無法快速規模化的邊際成本,鋰電池自身的技術壁壘,時刻困擾行業。可以説在創業企業發展的最困難期,新能源汽車比拼的就是資金支持。
短短兩年多的時間,特斯拉在美股一騎絕塵,三家中國造車新勢力在國內產業資本支持下獲得健康企穩,也帶動整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發展。
以騰訊、美團為代表的產業資本投資支持功不可沒。
大廠的中小企業“專項計劃”
現在有聲音認為,互聯網大企業在和中小創業企業“掙飯碗”,在大企業平台業務不斷延展中,會影響創業企業的發展機會。也有聲音認為,資本如同“華爾街的狼”,無利不起早,見利跑最快。
這些觀點都有些帶上了“有色眼鏡”了。
在這次疫情中,阿里、騰訊、京東、拼多多都平台企業都推出了許多數字化工具,例如直播、小程序等,幫助中小企業快速度過疫情困難期,找到線上的新活路。
在數字化方面,為了幫助更多中小微企業實現產業數字化轉型,騰訊去年三季度專門推出了TAPD(騰訊敏捷研發協作平台)小微企業扶持計劃,向30人以下的初創企業及團隊提供免費的TAPD企業版服務。騰訊公司高級執行副總裁湯道生還表示,騰訊將投入100億元資源,與合作伙伴打造100箇中小企業專屬SaaS(軟件及服務)產品及方案。
時隔11年,阿里巴巴也重啓的“春雷計劃”,通過數字化提升、內銷開拓、企業出口、金融扶持等措施,希望能幫助中小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幫助其在疫情衝擊下“活下來”。
客觀來看,許多互聯網平台企業也在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
再拿騰訊為例,自從2011年就建立了把“半條命交給合作伙伴”的開放戰略,在主營業務之外,騰訊通過投資,將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從電商業務開始,騰訊就是以扶持夥伴企業的方式來進行另一條腿的發展。
而騰訊所做的事情更多是資金支持、流量支持、數字化轉型的技術支持。“不干預、不攬權”是許多獲得騰訊投資企業的評價。現在騰訊是京東、美團的絕對大股東,但這兩家公司還都是強人劉強東、王興説了算。甚至美團的員工直言,“騰訊沒有存在感。”
外界看到,騰訊投資了大量獨角獸企業,但這只是結果表現。除了上述數字化助力的專項計劃,騰訊還有許多對中小企業的“投資專項”。
例如,已經推出了多期的AI加速器,就是依託騰訊AI實驗室的核心技術和騰訊雲,專門扶持早期項目和初創企業,包括為入選項目提供課程、技術、資金、生態、品牌等層面的扶持,與入選項目共同打造行業解決方案等。AI醫療企業匯醫慧影、人工智能語義公司三角獸等都是AI加速器中的優秀企業。
騰訊投資是典型的CVC模式,區別於一般的私募股權投資(PE)、風險投資(VC),除了財務回報,更注重戰略性、長期性、前瞻性。
隨着大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對許多前沿領域的科研投入需要大企業承擔起“燒錢”的義務和創新的責任。在投資方面,市場也希望能看到,越來越多的大企業可以壕氣大手筆出手,助力中小創業企業渡過“困難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