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醫藥賽道牛股已現 主力資金提前埋伏 券商:建議加大整體佈局力度!

由 寸建宇 發佈於 財經

今日早盤,A股整體低開探底後回升,科創板表現最佳,率先翻紅。





盤面上,大醫藥、半導體、保險、汽車芯片等板塊漲幅居前,電氣設備、新能源車、鋰礦、有色等板塊跌幅居前。北上資金淨流出48.18億元。

資金“吃藥”熱情高漲

大醫藥板塊早盤全線走強,其中醫藥板塊指數一度上漲逾1%,華森製藥高開後秒漲停,這已是其連續第4日漲停,賽隆藥業、哈三聯等均強勢漲停;醫美概念亦漲逾1%,光正眼科等漲停;免疫治療、仿製藥、民營醫院等板塊紛紛拉昇,康泰醫學等漲停或漲超10%。


近期醫藥行業政策利好頻現,如肝功生化檢測試劑22省帶量採購方案出台,降幅大幅放緩;藥品新增適應症可簡易續約,無需重新談判;以及國家醫保局再次明確創新醫療器械暫不集採,同時暫未考慮將種植牙納入醫保支付範圍等。

越來越多的分析人士認為,即使納入集採的部分醫療器械,也不一定會對市場產生大的影響。

如以心臟支架來説,集採平均價格從1.3萬元下降至700元,但在實際臨牀中,病患不一定會選擇700元的心臟支架,病人不是每天都會做心臟支架手術,治療過程中肯定希望用最好的技術和耗材。脊柱類耗材等集採品種也有類似現象。

實際上,在此前醫藥股持續下跌的過程中,市場主力資金一直在加倉醫藥生物板塊。數據統計顯示,公募基金於8月末開始加大對醫藥生物行業的配置比例,領先醫藥股回升一個月左右。9月中下旬起,外資、私募基金和兩融資金也逐漸加速流入醫藥生物行業。

國金證券認為,醫藥強勢反攻行情逐漸向整個醫療板塊蔓延,建議抓緊機會加大醫療板塊(特別是底部子行業和優質標的)整體佈局力度。建議轉向自下而上、估值增速性價比高、業績成長確定性較強的標的,這也是醫藥板塊增量資金最可能率先進入的領域。

恆指再創新低

港股市場今日全線大跌,截至發稿,恆生指數一度跌逾3%,逼近16000點,再創2009年5月以來,逾13年的新低;恆生科技指數盤中更是重挫近5%,創歷史最低;中華博彩指數連續第9日下跌,亦刷新歷史最低紀錄。



隔夜美國國債收率全線走高,10年期美債收益率盤中一度走高14個基點,升至4.14%,為2008年7月23日以來,14年多的最高水平。受此影響,美股科技股全線下跌,熱門中概追隨美股大盤走低,京東跌7.7%,拼多多跌6.7%,網易跌超5%,百度跌近9%。

今日港股市場中概大型科技股跟隨大跌,批量創歷史新低。百度集團、快手、網易、嗶哩嗶哩、京東集團、阿里巴巴等均創在港上市以來最低價;騰訊控股則創2017年4月以來5年半新低,自高點775.5港元,至今日231港元,累計下跌逾70%。

港股市場的持續大跌,嚴重影響了在港的新股發行。數據統計顯示,今年下半年上市的零跑汽車、中創新航、德銀天下、洪九果品、蘇新服務、檸萌影視、萬物雲等公司的公開認購倍數均不足1倍。

其中,零跑汽車僅獲0.16倍認購,排在末位。零跑汽車上市首日即破發,較發行價48港元跌去33.54%,而至今日,股價跌至18港元附近,短短15個交易日跌去逾60%。

因市場的持續低迷,及IPO認購嚴重不足,近期“港拆A”案例頻現。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共有7家港股公司(不包括A+H股)宣佈將分拆旗下業務板塊前往A股上市。包括此前披露的分拆計劃,已有逾20家港股上市公司在推進分拆業務赴A事宜。其中分拆上市重要理由就包括,提升分拆主體估值提升。

隨着,港股持續大跌,港股破淨個股升至超1600家,佔全部港股的62.3%,創近5年新高。估值的大幅迴歸,已開始引起產業資本的關注,僅9月港股回購金額就達184.84億港元,創月度新高。南下資金連續11個月淨買入港股。

市場主流機構紛紛看好港股未來走勢。華泰證券表示,2022上半年或為港股業績底,預計恆生綜指非金融2022年、2023年全年收入增速分別為20.8%、11.5%,淨利增速分別為24.4%、34.2%。當前港股具備一定底部特徵,短線或有反彈,但反轉仍需等待內外拐點;底部震盪階段建議高股息低波動+低PEG啞鈴型配置,並關注業績預期改善的醫藥生物、傳媒、食品飲料、計算機等板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