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在這些尚需輸血的獨角獸面前的選擇並不多:要麼倒下,要麼謀求上市之路。事實證明,上市之路也並不平坦。申請科創板上市之時,都需要回歸商業本質,而盈利和增長是語音AI公司商業化過程中的必要目的之一。
而對於一級市場的投資者來説,他們仍會關注AI技術特殊性給企業帶來的額外成本,留意其對公司產品化能力構成的挑戰。誰能在上市後開啓一番新的天地並拔得頭籌,依舊考驗着雲知聲們的技術功底和商業遠見。
撰文 |微胖、力琴
受理108天后,2月19日晚間,上交所發佈《關於終止對雲知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科創板上市審核的決定》稱,終止對雲知聲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科創板上市審核。
前一日,雲知聲與保薦人中金公司提交了申請。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發行上市審核規則》第六十七條的有關規定,上交所做出終止決定。
對此,雲知聲總經理黃偉告訴貝殼財經記者,「先發展業務,再看看」,停止審核主要是公司業務發展的考慮,希望抓緊時間把業務做好。
另據接近雲知聲的內部人士表示,之所以撤回是出於公司戰略發展因素考慮。考慮到公司未來的發展戰略,經雲知聲研究後決定,撤回此次科創板上市申請。
上交所官網顯示,2020年11月3日受理了該申請並披露招股書申報稿。同年12月1日,雲知聲收到首輪審核問詢函。
招股書披露,雲知聲此次計劃募集資金規模約9.12億元,用於投入人工智能技術中台建設、面向物聯網邊緣計算的人工智能芯片研發平台建設、基於人工智能技術的智慧醫院解決方案建設等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後者佔比約為16.5%。
雲知聲此次計劃募集資金規模約9.12億元。
雲知聲不僅是科創板首個遞交招股書的語音 AI 企業,也是第一家申請終止公開募股並在科創板上市審核的AI公司。
對於未來是否會繼續IPO,上述人士表示,雲知聲並不會放棄IPO,未來會適時考慮重啓IPO的推進計劃。
雲知聲成立於2012年,是一家為企業和用户提供智能語音技術和綜合解決方案的人工智能企業。主要提供智能語音交互產品、智慧物聯解決方案及人工智能技術服務,覆蓋領域包括家電、醫療、地產和汽車。
和所有其他擬上市的AI公司一樣,雲知聲也在努力追求銷售曲線的陡峭。2017年至2020年6月,公司營收分別為0.61億元、1.96億元、2.19億元及0.85萬元。其中,2018年同比上漲221.49%,而2019年同比增速驟降至11.54%,從側面反映出生意並不好做。
如果結合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淨額、應收賬款等數據,更能體會語音AI生意的挑戰性。雲知聲應收賬款規模隨業務規模擴大而不斷擴大,報告期間佔營收比重已經過半。
與此同時,雲知聲也未能擺脱較大虧損的命運,公司仍處在燒錢階段。2017年至2020年6月,雲知聲淨虧損分別為-1.74億元、-2.14億元、-2.92億元和-1.11億元。累計虧損金額約7.91億元。招股書顯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未分配利潤為-4.63億元。
和其他AI公司一樣,需要持續的研發投資是虧損的主要原因之一。雲知聲累計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的比重達107.4%,這一比例要遠高於同行業其他公司。
「人工智能企業的研發成本目前來看是遠遠高於很多其他行業的,AI領域至少在這一個階段之內,都需要不斷的研發投入。例如科學家和服務器的成本,以及利率、流片、新研發成本等等。」公司 CEO 黃偉在接受國內財經媒體採訪時曾表示。
目前,高額投入尚未帶來實質的正向成果轉換。這也是為什麼雲知聲採用第二套上市標準的原因(即,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於人民幣2億元,且最近三年累計研發投入佔最近三年累計營業收入的比例不低於15%。)。
招股書的風險提示部分提到,「公司於報告期內大幅虧損且預計短期內仍無法實現盈利,未彌補虧損將持續擴大。若未盈利狀態持續存在,可能導致觸發退市條件。」
從產品矩陣來看,雲知聲主要產品包括智慧物聯解決方案、以軟硬一體為主進行交付的物聯網語音交互產品,和以軟件形式為主進行交付的智能語音工具。
不過,擬IPO企業在報告期產品收入結構發生較大變化的不多見。數據顯示,公司智能語音交互產品佔主營收的百分比從2017年的96.93%下降至2020年上半年的28.18%,而智慧物聯解決方案收入佔比從0%上升至67.25%。
這也影響到公司產品毛利率,目前低於同行平均水平。2017-2019年,公司主營業務的毛利率分別為11.41%、24.97%、26.28%。2018年、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整體智能解決方案毛利率分別為9.53%、19.65%和18.71%。
事實上,雲知聲較早耕耘的智能音箱、教育機器人等消費電子產品市場早已成為互聯網大廠兵家必爭之地(所謂流量入口),競爭激烈,初創公司也難以形成競爭優勢。因此,公司在過去幾年中將經營策略由2C轉為2B。而云知聲能否之後佔領市場,主要還是看其在細分領域競爭力。
目前,地產、醫療和公共社區成為雲知聲主要發力點。不過,2020年12月,針對雲知聲在招股書中提到在智慧醫療領域,其語音病歷錄入系統市場佔有率高達70%的表述,科大訊飛曾質疑這一描述的嚴重失實:
語音電子病歷系統是訊飛醫療業務應用的重要場景之一。而科大訊飛在醫療領域的智能語音應用,無論是在深度、廣度還是營收規模上,均遠超雲知聲。
「財務數據和市場數據都是關注焦點,財務數據包括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市場數據包括用户數量和市場佔有率等等,如果這些數據偽造,對企業上市進程和上市之後的市場估值都會造成不利影響。」有分析人士在接受央廣財經記者採訪時曾表示。
另外,新冠疫情也影響了公司業務。招股書顯示,佔智慧物聯解決方案收入五成以上的酒店類客户,因入住率下降拖累公司營收水平;儘管在白電市場佔有率70%,家電客户庫存消化壓力增大、新品需求下降導致智能語音模組等在內的配件需求下降。
國內頭部AI公司融資猶如競賽,行業融資記錄被一遍又一遍地刷新。從2012年成立至申請上市之前,雲知聲已完成8輪融資,申請上市時,公司估值約 80 億元,也是當時估值最高語音 AI 獨角獸。
事實上,早在2020年5月,國內最早成立的一批AI公司已陸續迎來上市潮。機器之心通過統計發現, CV 類公司佔多數,而云知聲這樣的語音 AI 類公司偏少,不及前者半數。
相比CV創業公司,語音 AI 公司上市之路顯得更加「艱苦卓絕」。他們成立時間更早,「年齡」普遍高於 CV 類公司(這些公司成立時間短則八年,長則近二十年),但營收和估值均明顯低於後者。
語音 AI 跨越可用階段,基本是在 2016 年深度學習爆發之後。不過,由於語音交互涉及非常複雜的技術鏈條,包括聲學處理、語音識別、語義理解和語音合成等核心技術,比計算機視覺複雜得多,這也很大程度影響到這些公司的商業變現。除此之外,長尾的存在也給AI產業落地帶來很大的成本負擔,進而導致不可預測的毛利率波動,讓這門生意賺不了什麼錢。
然而,擺在這些尚需輸血獨角獸面前的選擇並不多:要麼倒下,要麼謀求上市之路。事實證明,上市之路也並不平坦。申請科創板上市之時,都需要回歸商業本質,而盈利和增長是AI公司商業化過程中的必要目的之一。
對於一級市場的投資者們來説,他們仍會關注AI技術特殊性給企業帶來的額外成本,留意其對公司產品化能力構成的挑戰。誰能在上市後開啓一番新的天地並拔得頭籌,依舊考驗着雲知聲們的技術功底和商業遠見。
參考鏈接:
http://static.sse.com.cn/stock/information/c/202102/f0e6ed50f78d4e7abfe7afadec251bac.pdf
https://ggjd.cnstock.com/company/scp_ggjd/tjd_bbdj/202102/4660609.htm
https://finance.sina.com.cn/jjxw/2021-02-19/doc-ikftpnny824754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