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冷翠華
信用保證保險業務帶來的挑戰還未結束。《證券日報》記者瞭解到的最新行業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財險行業前10個月的信用保證保險業務承保虧損合計達112.77億元。
銀保監會近日發佈的《着力防範融資性信保領域案件和風險的案情通報》(下稱《案情通報》)指出,2019年以來信用保證保險領域發生涉刑案件20起,涉案金額15億元;風險事件7起,涉及多家保險機構。銀保監會提出,要穩妥化解存量風險,相關保險機構要制定風險處置方案,測算風險敞口,籌集備付資金,有序化解風險,確保經營穩定。
承保虧損仍在延續
行業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財險行業前10個月的信用保證保險業務承保虧損合計高達112.77億元。其中,信用保險承保利潤為-17.79億元,承保利潤率為-13.84%;保證保險承保利潤為-94.98億元,承保利潤率為-17.76%。從財險公司整體情況來看,前10個月財險公司承保利潤總額-32.26億元,信用保證保險業務是財險公司整體虧損的最主要原因。
今年4月份,在銀行業保險業一季度運行發展情況發佈會上,銀保監會副主席黃洪曾表示,疫情期間,險企經營波動加大,部分企業和個人收入減少,還款能力下降,違約率增加。比如,一季度信用保證保險賠付支出161億元,同比大幅增長50%。
在承保業務持續虧損、賠付率高企的情況下,不少財險公司大幅收縮信保業務戰線,保費收入同比大幅下降。例如,人保財險今年前10個月的信保業務保費收入52.50億元,同比大幅下降73.6%。不過從整個行業層面來看,今年前10個月的信用保險保費收入為169.39億元,同比增長9.45%;10月份保費收入12.16億元,同比下降23.56%。前10個月,保證保險原保險保費收入610.55億元,同比下降13.10%;其中,10月保費收入43.43億元,同比下降42%。
“一方面,各險企策略不一樣,部分公司承保謹慎,業務降幅較大;而有的公司仍比較激進。另一方面,在監管機構頻繁提示風險的情況下,今年的信保業務呈逐漸遞減態勢。”一位業內人士分析道。6月份,銀保監會在向財險公司下發的《監管提示函》也提到,根據非現場監管監測數據,今年1-4月,一些獨立風控能力不強的公司,融資性信保業務大幅增長,個別公司增幅甚至超過200%,缺少風險認識、忽視風險管控、重規模輕風險等問題突出。
化解防範風險需轉變經營理念
根據《案情通報》,銀保監會要求各經營主體以案為鑑,切實轉變經營理念,着力提高風控能力,推動融資性信保業務從規模驅動向高質量增長轉型發展。
《案情通報》指出,2019年以來,信保業務案件和風險情況存在個別機構受到嚴重衝擊、案件和風險相對集中、重大案件和風險頻發、信保領域作案手法層出不窮等四大特點。
第一,由於相關網貸平台爆雷,與之合作的個別保險機構集中鉅額賠付,經營穩定受到嚴重影響。第二,案件和風險相對集中。首先是集中於中小保險機構,20起案件中,有3家中小保險機構發案數佔比80%;其次是集中於融資性信保業務。第三,重大案件佔比較高。20起案件中,有8起涉案金額超過千萬元。第四,信保領域作案手法層出不窮。例如,一家公司的信保門店經理夥同16名員工,對明知不符合貸款條件的“瑕疵客户”提供保證保險,承諾不需要償還貸款並給予好處費,騙取銀行貸款900萬元,此為基層網點負責人制造窩案。又如,某公司存放在倉庫中的2000餘輛質押車輛一夜之間不翼而飛。同時,作案手段不斷翻新,在某風險事件中,利益相關方通過特別約定的方式,將企財險異化為保證保險,以獲取金融機構貸款。
在經濟下行壓力大、疫情衝擊等客觀因素之外,銀保監會強調:“相關經營主體不計後果盲目擴張、風險管理能力不足、關鍵環節管控不力、風險合規意識淡薄等,是該領域近年來重大案件頻發、爆雷事件不斷的關鍵因素。”
為此,銀保監會提出三條防範對策。首先,穩妥化解存量風險,險企要切實扛起主體責任,組織開展專項清理,嚴格依法催收挽損。其次,積極防範增量風險,險企要轉變經營理念,落實監管要求,強化風險管控,不得將風險審核和監控等核心環節外包給合作機構。此外,要堅決遏制案件風險,加強案件風險防範工作,加大案件處置力度,強化重點環節風險監測和識別,加大對基層機構負責人等重點崗位人員監督,及時發現風險隱患等。
中國社科院保險與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向楠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指出,儘管信保業務目前整體虧損,但險企之前採用“過寬”條件承保時的責任在逐步出清,保證險的月度虧損額明顯減少,未來將企穩向好。此次大幅虧損,讓保險業接受了信用風險的教育,將促進其改進承保。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