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5月24日報道據德國《法蘭克福匯報》網站5月22日報道,德國作為發明大國的聲譽面臨危險。
報道稱,德國經濟界對景氣狀況和投資能力感到擔憂——也因為利率上升。根據德國工商總會尚未公佈的最新景氣狀況調查,只有28%的公司打算在未來12個月內增加投資。
自今年年初以來情況並沒有明顯改善,當時這一比例為27%。根據最新調查,24%的受訪公司仍然預計會減少投資,這比年初減少了2個百分點。一年前,也就是2022年初夏,29%的受訪公司計劃增加支出,23%的受訪公司計劃減少支出。
各商會觀察到的最好情況也就是投資在低水平上停滯。德國工商大會總經理馬丁·萬斯萊本在一份評估中表示:“這樣的水平不足以彌補新冠疫情期間的損失。為此,我們需要更多的設備投資,即購買機器、設備或車輛。”
為了達到2019年的水平,2023年需要5%的經濟增長率。萬斯萊本説:“然而,我們距離這個目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德國政府預計今年的經濟增長率僅為0.4%。“德國經濟中沒有樂觀精神的跡象,”萬斯萊本總結説,公司表現出“非凡的韌性和創造力”,但主要缺少“在經歷了多年的危機之後我們最終應該體驗到的投資勢頭”。
萬斯萊本呼籲政治家讓公司更容易開展業務。“現在重要的是,與能源供應和氣候政策相關的法律應該促進投資並加快相關進程,不能用過高的成本和過於官僚的監管來扼殺經濟。”
德國工商大會對世界市場感到失望,預計“德國經濟不會從中得到強勁提振”。相反,它觀察到了“需求疲軟”。今年第一季度,德國對最重要貿易伙伴中國的出口同比下降12%。
經濟界也對研發發出悲觀信號。超過85%的董事總經理和個體經營者將創新視為德國這個經濟基地未來的決定性因素。但只有25%的受訪者仍將德國評價為“發明大國”。超過57%的受訪者不再有這種印象。這是德國藥品研發與生產者聯合會委託進行的一項調查的結果。
當被問及德國是否為確保其經濟未來做了足夠的工作時,幾乎91%的董事總經理和個體經營者回答説情況並非如此。在所有受訪者中,這一比例為84%。大約三分之二的受訪者和超過四分之三的董事總經理敦促進一步減少官僚作風,以確保繁榮。
製藥和醫療保健行業目前仍被認為具有強大研發能力。然而,董事總經理和個體經營者認為,未來最重要的創新將來自機械製造領域。在所有受訪者羣體的評價中,作為發展驅動力位居前列的是能源部門,其次是電子技術。受訪者尤其希望現代關鍵行業提供高薪工作。對於董事總經理和個體經營者來説,“新想法”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