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stco:自律讓企業走的更長久

Costco:自律讓企業走的更長久

作者|王高 來源|中歐EE(ID:CEIBSEE)

隨着10月11日,麥德龍149億賣身本土零售品牌物美,外資零售企業中,除了沃爾瑪外,家樂福、麥德龍等均已經被本土零售企業收購或退出中國市場。

與此同時,Costco大陸首店上海開業以來,以其質優價廉以及會員制引發一陣熱潮。小米CEO雷軍説,Costco讓他了解如何能夠將高質量的產品賣得便宜;拼多多CEO黃崢表示,未來拼多多將成為Costco和迪士尼(即集高性價比產品和娛樂為一體)的結合體;名創優品創始人葉國富稱它讀懂了人性的本質,抓住了零售的本質。

面對眾多中國追隨者,Costco的中國之旅究竟能否成功?Costco的會員制與沃爾瑪、麥德龍等有何不同?中歐王高教授試圖通過商業模式的底層邏輯解讀Costco零售的本質與未來中國發展的挑戰。

底層邏輯:商品不盈利

首先來看一組數據:

Costco平均毛利率僅10%,非食品類的百貨商品價格低於市場價的30%到60%,食品類則能低10%到20%。

Costco會員費收入佔總收入的2.2%,卻創造了70%的營業利潤。

我們可以看到Costco毛利很低,甚至低到不賺錢。這也決定了Costco的商業模式與傳統零售不一樣。

傳統零售依靠價差賺錢,Costco依靠會員賺錢,商品是Costco獲客的理由和手段。在這裏算一筆賬:Costco開業三天達到16萬會員,以會員費299元/位計算,這意味着Costco開業三天利潤將近5000萬。

Costco的盈利模式是會員而不是商品,因此,對他來説商品能夠打平或者略有盈利即可。在這一商業邏輯下,如何發展會員,並讓他們長期、持續的保持積極活躍是Costco需要面對的關鍵問題。

建立優勢:會員制是關鍵

再看一組有趣的現象:

Costco開業不久各大社交媒體被以下關鍵字刷屏

Costco開業一週現“退卡潮”

“Costco會員排隊退卡”空降熱搜

“茅台沒了”、“Costco漲價”

Costco憑藉茅台、愛馬仕等刷屏各大社交媒體,但是隨之而來的“退卡潮”也讓人對其在中國未來的可持續發展產生質疑。作為“連鎖會員制倉儲量販”模式的開創者,Costco在北美以其為會員提供極致性價比的精選品牌高質量產品著稱。面對中國消費者的“退卡”潮,Costco通過商品銷售端讓利消費者,會員機制創造利潤的商業模式在中國是否依舊可行?首先,我們應該先了解Costco如何建立起自身優勢。

精選品類

相較於沃爾瑪SKU多達100000個,Costco的SKU嚴格控制在3000個左右。這是因為Costco的會員制體系使其目標受眾清晰,精準定位美國收入相對殷實的中產階級,他們的購買目的性很強,需要日常生活中品質相對較好的商品。

如果Costco每個品類有很多SKU,就與傳統零售的商業模式毫無差別。Costco的產品並沒有獨特性,但是確保品類多,每個品類精選2-3個SKU,為客户精選高品質的產品,而其不以商品盈利的商業模式又確保了價格優勢。

採購及運營成本低

Costco的 商品價格優勢來自於大規模的採購以及高週轉、高效率的運營模式。

SKU少、大規模採購有效地降低成本。Costco不以商品盈利,只需要覆蓋運營成本或略高於成本;相比依靠價差盈利的零售企業具有價格優勢。比如,零售行業需要加3-5%的利潤點,Costco可以在確保自己不虧損的狀態下將利潤點讓利給會員。

店鋪成本低。Costco一般選擇地租便宜的郊區地段以及裝修簡潔的大庫房模式。

人員成本低。Costco提供的都是與零售直接相關的服務,將人工減到最低。

會員服務

在當今的市場競爭環境中,競爭對手不斷的促銷打折活動,使得Costco質優價廉、極致性價比的優勢並不明顯。Costco推出的會員服務才是吸引會員持續購買的原因,如退貨政策、結帳裝袋服務等,都有效的影響了顧客的購買決策。

平台效應

在Costco收銀台周圍分佈有會員部、輪胎部、光學眼鏡部等,使客户只需要來一次Costco就可以解決基本的生活需求。通過質優價低的商品實現引流,增值會員服務既可以進一步引流也可以增加額外收益。價格可以與外界持平或者略低,因為他幾乎不再產生獲客成本,屬於增量收益。同時滿足了客户需求,實現一站式服務。

Costco中國的兩大挑戰

Costco中國發展的優勢在於整體運營與採購能力。成熟的全球化供應鏈使其在起跑線就佔據優勢,因此能在進入中國市場後立即與茅台等大品牌展開合作。

Costco進入中國前,顯然對於中國市場與中國消費者有着深入的研究。未在美國Costco出售的巴寶莉、愛馬仕等頂級奢侈品牌出現在了中國賣場。當然,頂級奢侈品的噱頭大於實際運營。長期來説,Costco中國之路充滿了不確定性,他首先要面對兩大挑戰。

1. 如何迎合中國生活方式?

美國中產階級家庭基本擁有獨立的別墅住房、車,家庭人口多,適合一次性購買大包裝產品,開車去量販式超市已經成為普通美國人的生活方式。

中國家庭主流消費習慣是購物頻次高、量少。中國家庭普遍住房面積小,沒有足夠的存儲空間,Costco需要根據中國消費者的生活習慣進行調整,比如將包裝變小一點。雖然中國家庭擁有車輛比率上升,但掌握家庭購物權的家庭主婦開車的比例仍不高,因此在選擇店址時更應考慮交通便利等因素。

2. 如何面對強大的中國電商挑戰?

面對電商的價格競爭,性價比不再是Costco的殺手鐧。雖然美國擁有亞馬遜這樣的電商巨頭,但相比中國電商如阿里巴巴、京東等,Costco中國並不能佔據價格優勢。因此,Costco中國需要給予客户一些價格以外的購物理由。Costco不僅是商品結構要適應消費者的習慣,在整個購物體驗比如吃、玩等方面進行全方位提升。

整體來説,Costco商業模式已經非常成功,他只需要在商品、性價比或者服務進行一定調整,使客户產生依賴感,客户規模才能持續增長。

自律讓企業走的更久、更遠

隨着10月11日,麥德龍149億賣身本土零售品牌物美,外資零售企業幾乎全軍覆沒,除沃爾瑪外,家樂福、麥德龍等不是被收購或已退出中國市場。

同樣是量販式、會員制著稱的麥德龍與Coscto最大的區別在於,一個是2B業務,一個是2C業務。面對傳統批發市場以及中國B2B電商平台,麥德龍沒有價格優勢。

同樣採取會員制商業模式的山姆會員店,受益於沃爾瑪,同時也受制於沃爾瑪。沃爾瑪的統一採購使山姆會員店具有成本優勢,但因此也導致山姆商品相對集中於中檔商品。並且,山姆對於商品有利潤需求,又同時發展會員體制。既賺產品的錢又賺會員的錢,這將是山姆會員店未來需要平衡的問題。

Coscto商業模式的成功源自它的自律。即使Coscto將商品上漲5個點依舊具有價格優勢,但Coscto始終堅持10%以下的利潤,才能吸引會員源源不斷的增長,企業才能做強做大。

這也給了中國企業一些啓示,企業不能只琢磨着如何賺商品的錢,更需要時刻提醒自己新社交環境下的會員關係。在電商衝擊下,只靠商品賺錢已經很難。許多企業在初創期,既想要會員規模,又想要商品利潤,必須有所取捨,並學會自律。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中歐EE(ID:CEIBSEE),作者:王高,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市場營銷學教授、寶鋼市場營銷學教席教授、副教務長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003 字。

轉載請註明: Costco:自律讓企業走的更長久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