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媒報道,今日,日本前領導人安倍晉三在奈良進行演講時,遭遇突發事件,不幸離世。
安倍晉三作為日本當下國民經濟發展方針的主要“設計師”,由他一手策劃並且推行的“安倍經濟學”在此事件後,恐怕將難以為繼。
今日上午,日元匯率止住跌幅,上漲0.5%,穩定在135.60附近,這被認為是市場下意識的避險舉動。而日經股指也回吐漲幅,此前該指數上漲0.5%,今日早些時候一度觸及10日來高點。
所謂“安倍經濟學”,是指2012年後安倍晉三採取的一系列經濟舉措。
安倍晉三的目標是提振日本經濟,使日本經濟擺脱近20年的通貨緊縮困境。因此,“安倍經濟學”主要有以下幾大主張:超寬鬆貨幣政策、加大財政支出刺激經濟,貨幣貶值,進行結構性改革以應對老齡化。
但實際上,“安倍經濟學”對日本經濟的振興作用並未起到預期效果。2019年美國的“本國優先”貿易主張和2020年的新冠疫情均嚴重打擊了日本經濟。
2020年時,日本經濟甚至滑落至40年來最糟糕的時期,其中第二季度日本GDP創下75年來最大降幅,而非正規就業人數減少量也再創紀錄。而鉅額的財政支出也使日本政府債務攀升至其GDP的2.3倍。
即便是疫情之前,安倍經濟學的作用也有限,安倍上台的2012年,日本經濟增速尚有1.5%,而6年後,日本經濟增速只有可憐的0.8%。
安倍晉三一面強調寬鬆和“自由”,另一面卻受困於龐大的福利體系。面對社保資金缺口,他不得不兩度增加消費税,但是此舉抑制了民眾消費意願,直接削弱經濟增長動能。
而安倍在離職後,“安倍經濟學”卻並未隨之一道退場,而是延續至今。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安倍時期任命的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面對席捲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的通脹危機,依舊堅持量化寬鬆政策,維持-0.1%的負利率以及0%的國債收益率。這使日元自今年年初開始一路貶值,嚴重打擊日本的農業和進口行業,也拉高糧食和能源價格。
雖然日本5月核心消費者通脹率同比上升2.1%,尚處於相對低位,但是這依舊打擊和震驚了數十年未經歷過物價上漲以及工資增加的日本人。民眾對此也頗有微詞,最直觀的反映就是日本輿論出現一個詞彙:“岸田通脹”。
雖然岸田文雄承諾將繼續擴大支出來補貼受到通脹打擊的日本人,但是這種“安倍式”的政策對於重債纏身的日本財政而言是不可持續的。
如今的日本領導人岸田文雄,與安倍的方針逐漸出現分道揚鑣的跡象。因此,儘管短期內岸田或許不會淘汰“安倍經濟學”,但是他明顯表示不希望長期延續此前自由支出、債務膨脹的安倍老路。而外匯市場押注日元,或許也是預測安倍遇襲事件將加速黑田東彥的貨幣寬鬆政策的結束。
客觀來説,“安倍經濟學”雖然未能成功提振日本經濟,但是至少讓日本經濟總體來説沒有出現嚴重惡化。
不過,“安倍經濟學”已經過時了,一方面是“安倍經濟學”本身就具有不可持續性,另一方面是,當下世界的經濟局勢已經和2012年迥異,不確定性因素增加,風險大幅上升。
因此,日本已經到了正式告別“安倍經濟學”的時候了,選擇更靈活、務實的態度制定新經濟方針,才能讓日本經濟度過這次的危機。
文| 魏來 題 |黃梓昕 審|黃梓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