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內外熱議的政治局會議,有幾個信號很關鍵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夫梓】

7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這次會議在海內外引起了廣泛關注,一些外媒則炒作會議中提到的“經濟大省要勇挑大樑,有條件的省份要力爭完成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認為這表明“北京變相承認大部分省份今年完不成指標”。

實際上,這次會議是在向外界傳遞信心。中國經濟當前確實處在一個比較困難的階段,但是中央判斷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中國經濟還有很大潛力和發展活力。這次會議從黨和政府的角度,對此做了一些解釋,談到國家還有很多政策工具可以使用,而針對一些系統性的問題,也有能力加以駕馭。

針對會議提到的具體內容,筆者認為以下四個層面的信號,值得關注:

第一,促進經濟發展,政府的工具箱還有很多工具,但是要維護好政府信用,把政策執行好,守好地方政府的“家底”。

會議提到要“用好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資金”。從規模上看,2022年全國專項債務限額為21.82萬億,截至6月末全國專項債務餘額為20.26萬億,因此年內可使用的專項債務限額約1.55萬億,主要集中在東部發達省份。未來,如何合理確定地方政府舉債規模、拓寬專項債券償債資金來源以保證財政可持續發展將是一個重大課題。

在經濟下行的預期中,我們需要使用一些臨機手段來處理問題,任何國家都是如此。但在採取臨機措施之後,要控制官僚程序。否則中央的一些改革理念和應急政策,容易被官僚體系綁架。

第二,安全穩定需求仍是當下的首要關切,而實現安全穩定的核心是要維護好國家規管能力和統領能力。

規管是由政府管社會、管老百姓,而統領能力強調的是政府是否有能力管理自己,即各級國家機構與國家工作人員為了履行各項國家職能,必須有高效清廉的公務人員來實施,同時要能夠確保上下一心使中央的政策能夠得以有效實施,這就要有一整套的方式、方法來做。

現在一些領域依靠強力監督問責推動,但這都不是規管能力的核心。因為監督是外部的,是外行管內行;問責是則是事後的。提高國家規管能力,比較有效的辦法還是信任體系內的專業操守,注重事前預防、防微杜漸,控制產生權力腐敗的微觀環境,注重優化權力流程和制度建設。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能源安全、糧食安全等基礎性、原則性問題外,會議還直擊了當下的兩大社會熱點問題:爛尾樓和村鎮銀行問題。兩者有一個共同點——出了系統性問題才開始規管。

海內外熱議的政治局會議,有幾個信號很關鍵

綠地光谷星河繪施工現場 來源:中新經緯

銀保監會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末,這類村鎮銀行在全國共有1651家,佔全部4602家銀行業金融機構的36%左右,是目前各類銀行中數量最多的銀行。從地域看,山東、河北、貴州三省的村鎮銀行數量位居前三。當前,村鎮銀行的風險化解和改革正在提速,作為措施之一,近期村鎮銀行的兼併重組案例接連落地。

實際上,類似的問題早已露出苗頭,地方打着惠農的旗號瞞天過海的事還有很多。對於地方上一些不能説的窟窿,一旦出事,或法不責眾,或將責任推給疫情,大家集體過關。

這些現象的存在,告訴我們不僅要在事後把權力監督放在首位,還要在事前防微杜漸,把優化權力運行、正向推動制度建設和完善作為重點。

第三,對平台經濟實施常態化監管,釋放了積極的信號。

過去兩年,互聯網企業的監管環境遭遇極大變化,由於科技巨頭急劇膨脹帶來了種種負面外部性,所以對它們的監管也日漸趨向嚴厲。而這次會議也明確了一點,監管平台企業不能總用“雷霆行動”,不能矯枉過正,也不能盲目鬆懈。會議提到“集中推出一批‘綠燈’投資案例”,便是一個積極信號。

具體來説,對平台經濟實施常態化監管,還需要應對這四個層面的課題:

一、要有立法跟進,把監督果實固定化;

二、確保立法實施機制,補齊薄弱環節;

三、探索政府監管模式的革新;

四、積極發揮互聯網民主監督。

互聯網公司是問題來源,也是解決問題的淵藪。要真正實現對平台經濟的常態化監管,是不能完全依靠政府自身的,還得依靠新的技術力量的參與。為了實現更好的監管,我們可以建立一些創造性思維,創設一些新的組織形態,比如建設國家介入的平台企業大數據交換中心。

第四,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取決於政治體制的運行。

中國的發展,依靠各方面共同的合力。這意味着全面落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要求是一個整體,要一體認識、一體落實、一體評估,鞏固經濟回升向好趨勢,力爭實現最好結果。要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

海內外熱議的政治局會議,有幾個信號很關鍵

奮戰在抗疫一線的工作人員,新華資料圖

當然,在當前條件下實現“既要又要”,確實存在難度。我們現在要講政治,否則“灰犀牛”、“黑天鵝”的發生,沒人防範,這是不行的,但是如果光講政治,不發揮各專業、各方面、各界別的力量也不行。這個時刻對於我們的政治體制確實是一個極大的考驗,考的是政治體制能不能做到十個手指彈鋼琴,既要統籌兼顧,又要抓好重點。

在這個時刻,方方面面應彼此信任,相信我們的體制能夠度過難關。中央也説得很清楚,“力爭實現”不是説一定要實現,這就給地方留有一定靈活應對的空間,而不是下硬指標。包括動態清零也是如此,這個政策的目標是清零,但是仍然強調動態,為的是讓地方在抗疫的同時,仍然能抓住窗口期發展經濟。

當下,我們仍有理由保持信心,一則因為中國幅員遼闊,縱深很大,靈活調整的空間也很大。一些地方受到疫情衝擊和產業轉移的影響比較顯著,但也有一些區域仍然穩定地發展着,或積蓄重新起航的新動能。第二,中國民眾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願望是不可阻擋的,中國人民堅毅前行、勇於奮鬥的精神是不可抑制的。這些都是中國經濟的韌性所在,也是中國長期向好的底氣所在。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閲讀趣味文章。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493 字。

轉載請註明: 海內外熱議的政治局會議,有幾個信號很關鍵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