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己汽車,一股渾濁的“逆流”
智己汽車已經完成註冊。
據天眼查顯示,智己汽車科技有限公司於12月25日註冊成立,註冊資本100億元,法定代表人為上汽集團總裁王曉秋。公司大股東為上海元界智能科技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下稱“元界智能”),持股比例72%;阿里巴巴(中國)網絡技術有限公司持股18%,為第二大股東。股權穿透後,上汽集團和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開發股份有限公司分別持有元界智能75%和25%的股權,從而持有智己汽車54%和18%的股權。上汽集團總裁王曉秋出任董事長,上汽集團副總裁、總工祖似傑,上汽集團副總裁、乘用車公司總經理楊曉東,張江高科董事長劉櫻,以及阿里達摩院院長張建鋒擔任董事。
這似乎也印證了智己汽車在當初發佈時所宣稱的定位。據官方信息,智己汽車定位為用户型汽車科創公司,將堅持機制與技術創新雙向並舉,用户與企業價值共生共贏,全力探索實現“軟件定義汽車”,開創用户價值企業新時代。
看上去,智己汽車要在高端新能源領域大幹一番。
可問題是,一個立志於掀起中國新能源汽車向上突破的新品牌,真的能做到嗎?倒是未必。
首先,從智己汽車的股權結構來看,智己幾乎囊括了汽車產業核心參與主體,這個看似完美的結構恰恰是最糟糕的結構。
眾所周知,從宏觀經濟的角度講,中國企業的品牌向上一定是要向市場化發展的,也就是要在現代企業制度的基礎上進行市場化經營機制完善,這樣才能增強企業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和抗風險能力。
縱觀目前的其他國有車企在進行高端新能源品牌佈局時,基本上有三條路徑。一是如紅旗,完全由一汽的徐留平負責,這是自上而下的改革,這種模式的好處是可以迅速收穫結果;一是如嵐圖,完全走市場化道路,東風集團不干涉,只支持,這種模式最具生命力;一是如極狐,由國企和民企合作,進行商業化運作,這種模式可以最大程度各取所需。這三種模式是未來企業改革的趨勢,只有智己汽車,彷彿一股逆流,打着新型企業的旗號,其實還是固有國企模式的變形。
需要注意的是,這裏絕沒有小人度君子之腹的意思,只是因為當前上汽的國企改制和浦東政府的功能角色轉換都尚未完成,當雙方勢力都在一個企業中佔據很大話語權的時候,讓人很難相信這個企業可以抵抗住即將到來的滾滾潮流。
所以,從這個角度上,智己汽車其實並不是順時代而來的新型品牌,而是為了迎合政策而來的敷衍企業,未來如何,真的是猶未可知。
另一方面,雖然智己汽車背後有上汽集團,浦東新區,阿里巴巴集團的聯合投資,並且阿里巴巴的股份佔比還是三大股東里最低的。但今後能發揮作用的,其實就是阿里巴巴。
以智己汽車的定位來看,以“軟件定義汽車”、數據驅動產品、用户定義車企為主的轉變,是智己汽車成立的最重要原因,而如果試圖達到這個目標,阿里巴巴就承擔了極大的責任和功能。
除了系統以外,阿里還有豐富的互聯網公司運營的經驗,這對於智己汽車來説也是很重要的。因為智己汽車正試圖開啓新的汽車銷售模式,而阿里巴巴可以提供豐富的經驗。
試想一下,一個常年進行市場化運作的企業,參與到政府和國企主導的另一個企業中,還要承擔最重要的工作,未來會有什麼樣的情緒,不言而喻。
任重道遠,説的就是智己汽車無疑了。
採寫| 水淼
編輯| 敬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