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反彈已與經濟脱節?看看貝萊德怎麼説

智通財經網

本文來自 微信公眾號“貝萊德BlackRock”,文中觀點不代表智通財經觀點。

自全球風險資產從3月份經歷強勢反彈之後,許多投資者都感慨“現在沒有什麼資產是便宜的了”。的確,如果換作在1995年,一個全債券的投資組合就可以達到7.5%的收益率目標。而在今天,如果想達到7.5%的回報率,某一投資組合中可能需要配置好幾種不同類別的資產。

在這種情況下,槓鈴式投資組合不失為一種創造穩健回報的策略——一方面在戰術上配置部分能夠產生收益的中等質量資產和股票,另一方面持有現金、黃金和其他替代性資產(如私募股權、基礎設施資產等)。不過,除了知道如何構建投資組合,確保自己不受市場觀點的左右也很重要。我們特意挑選出市場上存在的三大誤導性觀點,希望幫助大家避免“踩雷”。

誤解一:“全球經濟前景充滿不確定性,但股市卻逆向走高,兩者一定存在脱節。”如今,不少人認為,隨着經濟增長面臨越來越多不確定因素,股市的強勁反彈必然是無本之木。這其實相當於把蘋果和橘子兩種不同的水果進行比較,他們沒有意識到,股市和實體經濟雖然存在一定的相關性,但卻截然不同,二者不必然保持一致的步調,有時發展趨勢甚至會完全背離。

事實上,企業盈利與GDP增長之間的相關性已大幅降低,甚至接近零相關。雖然衞生事件對酒店、餐飲、休閒、航空等行業的勞動力市場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但對金融市場的影響相對較為輕微。

與此同時,對於那些在市場上佔額較大的各行業領頭羊,其僱員數量也比幾十年前少了許多。雖然衞生事件期間的確有很小型企業面臨着營收鋭減和勞動力流失等問題,但相比行業巨頭,這些小型企業並不在股市中佔有重要比重。

另一方面,也有很多人低估了貨幣和財政政策發揮的作用。

美股反彈已與經濟脱節?看看貝萊德怎麼説

此外,大規模的財政政策也兜底了因衞生事件而減少的家庭收入,甚至提振了家庭儲蓄,從而為消費與投資支出提供保障。

誤解二:“貨幣政策必然導致未來通脹率的大幅上升。”每當發生全球金融危機時,市場都存在一種觀點,即政府的大規模財政和貨幣政策會導致通脹風險的大幅攀升。我們認為,這種觀點缺乏依據。

美股反彈已與經濟脱節?看看貝萊德怎麼説

一方面,人口老齡化和生產效率的提高將在長期內構成通貨緊縮的主要驅動因素,另一方面,政府的經濟刺激計劃最終將會幫助企業壓縮閒置產能,通脹也將因此回到正常水平。此外,對於各國央行來説,通脹率略高於目標水平在短期內或許是可以接受的,但央行不大可能放任通脹率遠超其目標水平。

誤解三:“科技行業當前的‘泡沫’堪比2000年初期。”繼21世紀初的“互聯網泡沫”一説,現在仍有許多人認為科技行業的估值處於“泡沫”狀態。事實上,全球五大科技巨頭早已轉型為平台型公司,並滲透到商業活動的方方面面,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極其重要的“科技超級週期”,許多人卻還沒有意識到。

科技革命是關於無形數據的消費。為了滿足這種對數據的巨大需求,所有產品都將逐漸“智能化”。但全球無處不在的耐用品(包括汽車、電冰箱和飛機等)意味着這一科技超級週期的經濟影響和和維持時間將堪比工業革命。在未來十年,聯網設備的數量預計將增長至少15倍。

儘管市場一直在討論成長股和價值股的輪換,但我們只會重點關注擁有現金流可持續增長的企業。傳統的價值投資是指選擇交易價格低於其真正價值或賬面價值的股票。雖然市淨率仍然是最常見的衡量價值的方式之一,但傳統的衡量方法無法用於確定無形資產(如數據)的價值。

因此,

美股反彈已與經濟脱節?看看貝萊德怎麼説

這意味着,未來的科技企業不會像以往的企業那樣,總是在一個為期四年的週期後就會出現盈利下滑的情況,而是會更持久地保持中等個位數水平的營收增長,其中行業巨頭的增長顯然將更為強勁。因此,現金流將會更加集中在科技超級週期中快速增長的行業巨頭上,並且這類企業並不會受經濟放緩的影響。

(編輯:李國堅)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43 字。

轉載請註明: 美股反彈已與經濟脱節?看看貝萊德怎麼説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