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議事廳|從江南貿易史看長三角如何高質量發展

長三角地區,一直以來都是中國的外貿重鎮。近年來,三省一市進一步加強了貿易聯動。在今年6月召開的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上,滬蘇浙皖商務部門簽約了長三角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合作共建項目。今年二季度以來,江浙滬的外貿數據相繼轉正。從上半年的經濟數據看,合肥、温州、嘉興等市進出口數據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長。未來,三省一市將合力打造“一站式”跨境貿易信息服務。

作為明清以來的貿易重鎮,長三角地區面對當前複雜的外貿環境,將如何聯動求變、應變?嘉興綜保區在成立10年後又會有哪些新舉措?9月27日,長三角議事廳沙龍走進示範區先行啓動區第三場沙龍“走進西塘”邀請到了復旦大學歷史系戴鞍鋼教授、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中國現代城市研究中心主任、華東師大城市發展研究院院長曾剛教授和嘉興綜合保税區B區管委會胡水根副主任共話“大美西塘”。

長三角議事廳|從江南貿易史看長三角如何高質量發展

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戴鞍鋼。 本文圖片均為 澎湃新聞記者熊豐 圖

戴鞍鋼:江南對外貿易源遠流長

近代上海從一座縣城逐步成長為“江海之通津,東南之都會”。上海躍居貿易首港,成為了江南首邑。曾經上海是實行五口通商的幾個港口中行政級別最低的一個,但是上海憑藉十六鋪和長江口的區位優勢,最終脱穎而出,主要原因有以下兩點:一是中國被迫捲入世界市場之後,航運由運河慢慢轉向了海洋,依附於海;二是上海的對外貿易形成了中國的農副產品和外國的工業品交換、對流、互補互通的關係,也推動了中國經濟由內向型轉向了外向型。如今上海已經穩坐中國第一貿易港口的位置。據統計,上海港口的貿易總量在全球港口排名第三,僅次於新加坡、倫敦。

江南的對外貿易帶來了這裏經濟社會的變遷。首先,江南密佈的水網為江南和上海的聯繫提供了非常便捷的通道,經濟的重新盤活和洗牌大大推動了江南的對外貿易,這也使得城鄉市場、交通、貿易和金融活躍起來;其次,為了消除對外貿易過程中由於商業習慣不同產生的隔閡,一些中國人率先迎接外來的挑戰,他們成為中國最早創業的實業家,這就催生了上海新的階層和階級;最後,與世界接軌的貿易關係其實也是商業意識、創新意識、誠信意識、包容意識發展的過程,也就是與世界通行的商業規則接軌的過程。

因對外貿易而興港興市興城,成為近代上海發展的基本軌跡。它有力地輻射江南各地城鄉,活躍其市場、交通、商貿、金融各業,催生新的社會羣體、階層和階級,助推開放、誠信、創新、包容意識和江南傳統經濟、文化的轉型,引領江南在中國率先走向世界,在面對嚴峻外來挑戰中,積極進取,探尋新的生機。這些對今天的長三角一體化都產生了深遠影響,也為上海成為長三角龍頭城市奠定了基礎。

長三角議事廳|從江南貿易史看長三角如何高質量發展

嘉興綜合保税區B區管委會副主任胡水根。

胡水根:把不可能變成可能的嘉興綜保區

目前,長三角三省一市中上海、浙江、江蘇都已有自貿區。嘉興出口加工區B區成立於2010年,2015年經國務院批准,由嘉興出口加工區B區升格為綜合保税區,園區有包括富士康等13家企業。

綜保區的精神就是把不可能變成可能。2007年富士康落户需要兩個必要條件:一要是省級以上開發區;二是要海關特殊監管區。當時的西塘剛剛開發,這兩個條件都不具備,所以大家開始想辦法:一是從嘉善經濟開發區飛地飛出3.2平方公里,二是從嘉興出口加工區飛地飛出1.65平方公里,這樣我們就具備了引進條件。2015年西塘抓住時機,從出口加工區提升為綜合保税區,這在整個浙江省裏是第一個成功轉型的。作為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嘉善)項目協作區,目前綜保區B區已複製上海自貿區成功經驗及政策11條。

招商引才一直是綜保區的一號工程。這兩年綜保區按照“世界標準,國際眼光”的標準進行招商,還制定了“一二三四五”的工作策略:一是打造一流的營商環境;二是打造兩支隊伍(一個是招商隊伍,主要是招商專員,二是外援隊伍,利用行業的中介、諮詢機構、律所、招商引才公司等);三是三張清單,就是產業清單、正面清單和鏈條清單;四是四大政策,即人才政策、科技政策、中介政策和產業政策;五是五型經濟,功能型的總部經濟、特色型的服務經濟、前沿型的數字經濟、創新經濟和生態型的湖區經濟。未來,西塘還將重點打造祥符蕩創新中心,目前中心還處在規劃階段,給人才培養、土壤培養留夠時間。

長三角議事廳|從江南貿易史看長三角如何高質量發展

華東師範大學城市發展研究院院長曾剛教授。

曾剛:西塘要力爭成為浙江面向未來的新增長極

在上海的“五大中心”(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和科技創新)建設工作中,上海貿易中心的地位最為顯赫。究其原因,這一方面得益於本地眾多高品味、高消費居民,另一方面更是因為上海擁有廣闊的市場腹地和巨大的增長潛力。上海是長三角的龍頭城市,地處我國沿長江與沿海兩大發展軸線所構成的“T”字交叉結合部,地理位置優越,使之成為我國誕生於工業文明時代的首座現代化都市,更是全球聞名的中外合作橋樑。

西塘處於長三角一小時交通圈的中心位置。嘉善,作為上海到浙江的第一站,直接對接虹橋樞紐,是浙江全面接軌上海的橋頭堡,擁有承接上海輻射的天然優勢,但如何實現與上海的融合、互動發展呢?建議從以下三方面着手:一是充分利用江南本土文化資源。作為千年古鎮,西塘擁有其他地方沒有的文化資源優勢,在儘可能保護、保留江南文化遺蹟、遺存的同時,還應更多關注遊客體驗及水天一色的江南景觀重構工作;二是進一步發展經濟,增加古鎮活力。利用旅遊業以及三富(富士康、富通、富順)企業資源和基礎,形成一條扁擔挑兩頭的發展模式,即在西塘古鎮的兩端形成保税區、現代服務業集聚區並行、“雙輪驅動”發展的新格局;三是面向新興科技,在“特色小鎮”的基礎上,充分利用5G、物聯網技術,做大做強互聯網通信小鎮,為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示範區先行啓動區及浙江面向未來新增長極建設作出重要貢獻。

長三角議事廳|從江南貿易史看長三角如何高質量發展

問題一:在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的當下,西塘未來會有怎樣的發展和機遇?

戴鞍鋼: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落户上海、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的成立以及上海首次躋身國際航運中心前三,都為西塘未來的發展提供了很多機遇。即將舉辦的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對西塘、對嘉興綜保區都是很好的一個契機,承接並放大溢出效應。

曾剛:西塘未來的發展除了要弘揚“鄉愁”文化外,還要在“生態綠色”和“創新協同”上更進一步。在目前的國際形勢之下,阿里雲項目、華為研發中心的落地,都應成為西塘產業升級的重要機遇。此外,借鑑歐洲經驗,盤活古鎮旅遊資源,發展會務經濟,大幅提升西塘承接、承辦大型會議、公司年會的能力,使西塘成為高端商務旅遊的新高地。為構成國內循環為主體,國際國內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展現西塘的擔當。

問題二:綜保區未來的發展與西塘現有資源如何更好互動?

胡水根:嘉善是整個長三角的幾何中心,也是嘉興的政策高地。今年嘉善正全力打造產值破千億的臨滬智慧產業新區,這股東風讓招商團隊底氣十足。一個月裏已經有十幾家高科技企業有了投資嘉善的意願。招商引資工作,資源很重要,很多優質項目都是以商引商而來。全鎮最大的單個外商投資項目——投資3.5億美元的跑先投資有限公司就是以商引商的成果。未來,我們還將繼續加大力度、招大引強,今年以保税貿易為主的現代服務業為主攻方向,兼顧數字經濟產業,力爭完成1億美元的年度目標。此外,2020年嘉善還要加快推進西塘旅遊休閒度假區、長三角科技商務區兩大省級現代服務業集聚示範區提質增效。當下,嘉善縣正在加快推進西塘鎮區景區化建設,其中包括宋城西塘演藝谷、阿里文娛綜藝基地等標誌性項目正在緊鑼密鼓地建設中。

(作者系華東師範大學城市發展研究院副教授,文章根據沙龍現場內容整理。)

--------

“長三角議事廳”專欄由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國現代城市研究中心、上海市社會科學創新基地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研究中心和澎湃研究所共同發起。解讀長三角一體化最新政策,提供一線調研報告,呈現務實政策建議。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251 字。

轉載請註明: 長三角議事廳|從江南貿易史看長三角如何高質量發展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