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美國是全球最大的發達國家。中美經貿關係既對兩國意義重大,也對全球經濟穩定和發展有着舉足輕重的影響。
中美經貿關係對全球經濟穩定和發展有着舉足輕重的影響。圖據VOA
然而2017年特朗普政府上任後,美國對華政策一度急轉直下。在“美國優先”的口號下,特朗普政府拋棄相互尊重、平等協商等國際交往基本準則,實行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和經濟霸權主義,利用不斷加徵關税等手段對中國進行經濟恫嚇,試圖採取極限施壓方法將自身利益訴求強加於中國。
儘管中方以最大的耐心和誠意,克服各種困難,同美國開展多輪對話磋商,提出務實解決方案,努力穩定雙邊經貿關係,然而,美國一再出爾反爾、不斷髮難,導致中美經貿摩擦在短時間內持續升級,使兩國政府和人民多年努力培養起來的中美經貿關係受到極大損害,也使多邊貿易體制和自由貿易原則遭遇嚴重威脅。
如今,美國新一屆政府上台執政,特朗普政府時期的對華貿易政策是否還會延續?中美經貿往來是否能回到正常的軌道上?今後四年的中美經貿關係何去何從?帶着這些問題,紅星新聞專訪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US-China Business Council)高級副總裁彭捷寧(Jacob Parker)及經濟學人智庫(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全球貿易首席分析師馬志昂(Nick Marro)。
拋棄“推特治國”
拜登政府將理性專業開展外交
回顧過去幾年中美之間經歷的貿易摩擦和緊張關係,經濟學人智庫全球貿易首席分析師馬志昂一針見血地指出,這很大程度上是由於特朗普政府不專業的外交政策導致的。
馬志昂做客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解讀中美經貿摩擦走向與影響。圖據CNBC
他舉例道,“一條推特就能造成上千萬關税、給海外投資帶來危機,商業人士、投資人、政策研究者,包括像我這樣的經濟分析師都已經厭惡了這種外交方式。”
馬志昂相信,拜登領導下的美國政府會改變對外交流方式,減少政策環境的不確定性,拋棄那些不必要的惡言惡語,以更加理性和專業的方式開展外交。
馬志昂坦言,但這並不意味着中美兩國就沒有分歧——中美兩國經濟發展階段、經濟制度不同,存在經貿摩擦是正常的,關鍵是如何增進互信、促進合作、管控分歧。“就像中國人常説的那樣,‘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中美雙方可以在可控的局面下,以溝通協調的方式尋求合作、解決問題。”
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高級副總裁彭捷寧也認為,拜登政府將會更加職業化地經營兩國關係、理性制定和執行外交政策,而不是“推特治國”。他相信,本着平等、理性的態度相向而行,兩國之間就能夠化解過去幾年的誤解和衝突,重新建立起大國間的信任關係,重新回到正常、穩定的發展軌道。
中國產業集成能力優於美國
“沒有企業會輕易離開中國”
事實上,一段時間以來,一些人對中美經貿往來表示悲觀,甚至認為中美必會“脱鈎”,美國產業將向本土迴流。對此言論,兩位中美貿易專家都截然反對。
彭捷寧指出,中國依然是美國企業最主要的投資市場,對美國企業而言,進入中國市場才是擁有競爭力的表現。一個企業想參與國際競爭,在全球市場展開業務、尋求發展,那就必須走向中國市場;一個美國公司如果希望具有全球競爭力,那必須首先具有中國市場的競爭力。
出席相關活動的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高級副總裁彭捷寧。圖據俄亥俄州立大學官網
他以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為例向紅星新聞介紹道,作為一個非政府、非營利的組織,該機構目前擁有200多家在中國經商的美國會員公司。“我們的會員大多都是跨國公司,多數都表示將繼續在中國的投資和發展。2020年我們的會員數量是歷史上最多的,充分體現了中美關係和中國市場對美國企業至關重要。”
根據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2020年8月發佈的調查報告,近七成受訪美國企業對中國市場未來五年的商業前景感到樂觀,近九成的受訪美國企業表示不打算將生產線搬離中國。
與此同時,經濟學人智庫的相關數據也顯示,中國市場依然是全球最具競爭力和吸引力的市場。馬志昂透露,疫情之初,一些人開始討論把產業鏈搬回美國本土,比如製藥業,但是沒有企業真正離開,“事實上沒有企業會輕易離開中國。”
2020年,中國是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圖據路透社
馬志昂指出,2020年中國是全球唯一一個保持經濟增長的市場。各種指數表明人們對中國市場始終保持樂觀,而且全世界都看到中國政府高效、有力地控制了新冠疫情,中國的可信度、可靠感也進一步增強了投資者信心。投資人看到,中國的持續競爭力在疫情影響下沒有減弱,並會在未來幾年繼續增長。
馬志昂目前常駐香港辦公,他向紅星新聞分享道:“我們在上海辦公室的同事們依然活躍在各種商務活動中,雖然旅行手續因為疫情變得嚴格,但是美國還是有商務代表團來華、和客户見面,外資依然活躍。”
他進一步分析指出,眾多產業的原材料、加工鏈、銷售渠道等依然在亞洲擁有強有力的競爭能力,中國的產業集成能力相當成熟可靠,這種產業圈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美國並沒有如此成熟的產學研銷售集成的地理和人力資源。因此,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中國依然是全球最重要的市場和投資地。
建設性對話重啓
中美兩國或建立新的談判機制
自1973年成立以來,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的使命就是擴大美中商務聯繫。長期以來,該機構接待了中美兩國政府諸多高級官員,促成了中美經貿領域重大事項談判。去年12月,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還在京同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董事會代表團舉行視頻交流,就中美未來關係發展交換意見、提出建議與期望。
談到拜登執政以後對中美經貿往來的構想,親歷了諸多重要雙邊談判的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高級副總裁彭捷寧表示樂觀。在他看來,拜登執政以後中美關係一定會出現新的好轉。拜登政府會審視目前中美關係出現的問題,在經貿合作方面開拓新的合作渠道和方式。
中美兩國已經進行過第一階段的貿易談判並達成協議,彭捷寧認為,該貿易談判即便繼續,也不會按照特朗普政府下的談判方式和要點繼續。中美兩國需要、也必然會建立新的談判機制。
當地時間2020年1月15日,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簽署儀式。圖據新華社
在經濟學人智庫全球貿易首席分析師馬志昂看來,中美兩國有着深遠的合作歷史,兩國人員往來、經貿合作程度深、時間長,先後建立了中美商貿聯合委員會、戰略與經濟對話、全面經濟對話等溝通協調機制,保障了中美經貿關係在近40年時間裏克服各種障礙,不斷向前發展,這一切都是有目共睹的。而在過去的一年多時間裏,中美關係痛點在於終止了有建設性的對話,這也導致兩國關係不斷出現各種新的問題。
馬志昂認為,拜登政府一定會重啓對話——無論以什麼樣的方式——可以繼續貿易談判、商務訪談、經濟對話等等。他説:“其實中美雙方合作領域遠遠超過貿易和關税協調,有很多內容可以對話。對話並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但是,這是促使兩國重新交流、重建信任的必要方式。”
美方不再專注於“陷害對手”
中美兩國合作平台廣、潛力大
彭捷寧向紅星新聞分析道,從經貿領域來看,中美兩國可以合作的產業和平台十分廣泛,比如氣候變化問題,全球經濟復甦問題,包括眼下的疫情管控、全球公共衞生問題等等。此外,兩國合作潛力非常大,比如雲計算、外資律所在華執業、電信產業的合作等等,都是未來可以探討的領域。
彭捷寧認為,在經貿合作的很多方面,中美兩國依然會存在不同意見,某些領域依然會出現分歧,但並不影響兩國領導人理性高效地化解分歧、展開合作,“其實在很多領域中美之間的共同利益遠遠大於分歧,有着廣泛而深遠的合作意義。拜登是一個理性職業的政治家,在他的執政下,美國會重新重視國際領域的合作,而不是一味地通過雙邊談判一爭勝負。”
中美之間的共同利益遠遠大於分歧。圖據法新社
彭捷寧同時指出,拜登政府會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本國國力建設上——如同在田徑賽場上,取得勝利的關鍵在於自己跑得更快,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如何絆倒對手上。因此,拜登政府會加強美國國力的建設,經濟、科技的發展,而不是“陷害對手”。
馬志昂也將氣候變化和疫情防控列為中美首要合作領域。他指出,這是國際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關係到幾乎每一個國家的自身利益,同時對各國的內部經濟社會發展也十分重要。加強相關方面的合作,形成合作機制,對國際社會穩定、協調發展有着長遠的意義。而參與國際合作、發揮積極作用,與中國實現共存共贏,對於美國自身發展來説也至關重要。
兩位中美貿易專家一致強調,中美關係重回理性、合作和共贏的正常軌道,對兩國以及世界經濟發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希望美國新總統上任之後,大洋兩岸重新建立起大國信任,共促全球和平發展。
紅星新聞特約記者 郭浩芬 美國報道
編輯 李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