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IC
“低碳轉型是早投入早收益。如果等最後逼不得已去投入,可能就面臨長期虧損的壓力。”數家企業向貝殼財經記者表示,為避免未來被淘汰,低碳轉型已成為當務之急。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注意到,近期,企業開啓綠色轉型,金融市場各類融資工具頻頻“上新”扶持。其中,6月22日,由中國銀行間交易商協會推出的首批轉型債券發行,首批5家試點企業包括大唐發電、華能國際。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瞭解到,此次轉型債針對發行主體所處行業進行了明確,試點領域包括電力、建材、鋼鐵、有色、石化、化工、造紙、民航等八個行業,均為傳統高碳排放行業。
中證鵬元研究發展部研發高級董事高慧珂認為,通過債券市場為轉型項目進行融資將成為滿足傳統高碳企業轉型融資需求的重要途徑,預計在綠色債券市場參與度不高的傳統高碳排放企業,有很大積極性發行轉型債券。
環保投資大部分仍為自有資金,這是當前不少企業轉型痛點。“大家都在摸索階段,一些綠色金融的示範項目如果做得較為成功,後續可以基於這些項目實踐的案例,出台一些更細化的標準體系”。北京綠色金融協會常務理事邵詩洋告訴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5家企業試水轉型債,最高規模達10億
什麼是轉型債?
據中國銀行間交易商協會介紹,轉型債券是指為支持適應環境改善和應對氣候變化,募集資金專項用於低碳轉型領域的債務融資工具。轉型債券是綠色金融的有益補充,也是可持續金融的子品種。
貝殼財經記者看到,發行轉型債的首批企業有5家,發行規模從2億-10億元不等。至於募集資金用途,則涉及償還貸款、升級改造以及採購設備等。
大唐發電(601991.SH)此次轉型債的發行規模2.9億元,募集資金將均用於置換北京西北熱電中心大唐國際北京高井燃氣熱電項目貸款。
另一電力企業華能國際(600011.SH)擬發行3億元轉型債,募集資金用於歸還華能天津臨港經濟區燃氣熱電聯產工程項目金融機構借款。
首批發行轉型債計劃的企業中,募集金額最高的為山東鋼鐵集團有限公司,發行規模為10億元,募集資金將用於山鋼集團子公司山東鋼鐵(600022.SH)萊蕪分公司新舊動能轉換系統優化升級改造項目建設。
“工藝系統高效運行和產品提檔升級是山鋼集團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途徑。”山鋼集團就該募投項目建成後的效果表示,升級改造後核定新建鍊鐵產能608萬噸/年、鍊鋼產能615萬噸/年,一定程度上壓減了鍊鐵產能和鍊鋼產能;且工序能耗及綜合能耗指標均將處於國內先進水平,同時具有明顯節能降碳效果。
此外,中國鋁業(601600.SH)擬發行5億元轉型債,募投項目為中國鋁業連城分公司環保節能技術升級改造項目,5億元募集資金擬用於採購設備、原材料及支付工程建設等費用。
萬華化學(600309.SH)也擬發行規模2億元的轉型債,募集資金擬全部用於償還子公司萬華化學(煙台)石化有限公司“聚氨酯產業鏈一體化—乙烯項目”存量貸款。
綠色金融工具頻“上新”,轉型債有望為傳統高碳企業“解渴”
低碳轉型對於企業而言,已經成為必選項。
“雙碳”是近兩年的熱點話題,2020年,中國明確提出2030年“碳達峯”與2060年“碳中和”目標後,“雙碳”被正式寫入了2021年的政府工作報告。
今年,“雙碳”再次寫入了政府工作報告,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有序推進碳達峯碳中和工作,落實碳達峯行動方案”的目標,還提出多項具體任務,包括推進能源低碳轉型,推動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完善減污降碳激勵約束政策,加快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
為支持企業轉型,金融市場各類融資工具頻頻“上新”。本月初,上交所發佈《公司債券發行上市審核規則適用指引第2號——特定品種公司債券(2022年修訂)》,新增低碳轉型公司債券品種。6月6日,交易商協會發布《關於開展轉型債券相關創新試點的通知》。
貝殼財經記者瞭解到,不同於交易所的低碳轉型/低碳轉型掛鈎債券,交易商協會推出的轉型債對發行主體所處行業予以界定,試點領域包括電力、建材、鋼鐵、有色、石化、化工、造紙、民航等八個行業,均為傳統高碳排放行業。
“通過債券市場為轉型項目進行融資,將成為滿足傳統高碳企業轉型融資需求的重要途徑。”中證鵬元研究發展部研發高級董事高慧珂接受貝殼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預計在綠色債券市場參與度不高的傳統高碳排放行業,將有很大積極性發行轉型債券。
有鋼企從業者向貝殼財經記者表示,目前企業的環保投資大部分仍來自自有資金。企業技改存在投資大、風險大、短期效益不明顯等侷限。
貝殼財經記者此前曾粗略統計,截至5月下旬,國內市場已發行及待發行的綠色債券共有2894只,其中主要鋼企及其子公司共發行了33只(包括待發行),相較鋼鐵行業的整體規模,鋼企在綠色債券的發行中參與程度較低。
蘭格鋼鐵研究中心主任王國清告訴貝殼財經記者,對於鋼鐵行業來説,在技術、設備、運輸、能源等綠色改造轉型過程領域需要大量資金,且我國碳達峯、碳中和時間明顯短於其他發達國家,靠傳統的資金支持難以在短期內滿足所需資金需求,因而需要銀行等金融機構對鋼鐵行業開展更多綠色金融支持。
針對傳統高排放行業往往面臨融資難這一問題,邵詩洋告訴貝殼財經記者,對於大部分企業而言,技改項目資金主要來源依然是銀行。但此前因缺乏對低碳轉型項目的清晰定義及指導,且須兼顧機構自身的綠色指標,對於高排放行業的融資項目,金融機構的態度仍較為謹慎。隨着近年綠色金融的眾多標準逐步建立,金融機構的態度也將更為明朗。
“大家都在摸索階段,一些綠色金融的示範項目如果做得較為成功,後續可以基於這些項目實踐的案例,出台一些更細化的標準體系。”邵詩洋認為。
發行債券VS銀行貸款,企業如何選擇融資方式?
“在全球範圍內,我國綠色金融已經進入了第一方陣。”中國人民大學生態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藍虹向貝殼財經記者表示,據央行統計數據,截至2021年底,我國本外幣綠色貸款餘額為15.9萬億元,存量規模居世界首位。此外,包括綠色基金、綠色債券、綠色保險、綠色證券在內,以至全國碳市場、碳普惠平台等,綠色金融整體體系也在持續完善。
規模龐大外,邵詩洋告訴貝殼財經記者,據其瞭解,目前我國綠色信貸的不良率約為0.7%,遠低於銀行信貸平均不良率,綠色債券的違約率較普通債券也更低。
不過,巨大投資需求以及企業對於這一融資渠道的陌生,使得低碳轉型搭上綠色金融快車仍任重道遠。
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課題組去年12月發佈的《碳中和願景下的綠色金融路線圖研究》提出,在未來30年內,全國的累計綠色低碳投資需求將達到487萬億元人民幣。根據綠色金融發展的經驗,要滿足如此大規模的投資需求,90%左右的資金必須依靠金融體系來動員和組織。
目前階段,信貸與發債均為企業進行低碳轉型投資的主要融資方式。一般而言,信貸流程較為快速,到賬耗時短,債券則具有利率相對較低的優勢。
貝殼財經記者採訪中,多家傳統高排放企業表示,對於綠色債券等除銀行信貸外的融資渠道瞭解還較少,今後將增加了解與接觸。
高慧珂告訴貝殼財經記者,根據各家銀行披露的碳減排貸款信息,2021年各銀行加權平均貸款利率在4%左右。但是對於特定領域的貸款,銀行會在LPR基礎上減點,例如6月10日攀鋼的一筆科技創新貸款,期限1年,借款利率2.95%。
債券方面,根據Wind,2022年5月交易所發行的3年期低碳轉型債券發行利率為2.60%-2.94%,相比普通債券品種要有一定的發行利率優勢。
不過,高慧珂也表示,發行債券相比銀行貸款是否具備利率更低的優勢無法一概而論,會受企業具體資質、銀行信貸政策等因素影響,債券融資優勢更多體現在豐富企業融資渠道,優化融資期限,提升企業影響力等方面。
“綠色金融市場的參與主體不一樣,規模不同,也各存在差異性,這決定了我們需要不同種類的綠色金融工具。”藍虹告訴貝殼財經記者,企業應從自身情況出發,結合實際選擇最為合適的低碳轉型融資工具,例如具備規模大、評級高優勢的企業,若想為收益暫不穩定的低碳轉型項目融資,可以選擇綠色企業債,但同樣的工具就不適合評級不高、項目優勢明顯的企業。
藍虹認為,綠色金融仍需要持續創新,對於市場上存在的多樣化需求,現有的綠色金融工具尚不能完全滿足,只有通過工具與政策的持續創新,才能更好解決債券增信、降低融資難度、降低發債成本等問題。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朱玥怡 編輯 王進雨 校對 盧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