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餐飲巨頭年中業績秀:海底撈、九毛九還能再造“爆款”?

近期,國內餐飲巨頭陸續公佈新一輪業績表現,作為國內餐飲界的頭部玩家,海底撈、九毛九也在8月24日,發佈了新一輪的中期財報。

單從財報數據的基本面來看,2021年中期,兩家企業營收均實現了新增長,特別是淨利方面,同時扭虧為盈。

但資本市場的反應卻是各有不同,次日港股開盤,海底撈股價一度跌幅5.72%,但九毛九股價漲幅卻達到5.6%。

港股餐飲巨頭年中業績秀:海底撈、九毛九還能再造“爆款”?

受去年疫情的影響,線下實體行業可謂是倍受打擊,特別是餐飲行業,可以説是“重災區”。如今,隨着國內生活的恢復,以及疫苗的全面鋪開,餐飲行業走出疫情的困境。作為各自細分領域的頭部玩家,海底撈、九毛九從某種程度上而言,代表着所處行業的恢復情況。

透過海底撈、九毛九這份中期財報,看國內餐飲界玩家在後疫情時代的復甦表現。

行業復甦加速,雙巨頭淨利扭虧轉盈

作為國內餐飲界的代表性玩家,海底撈、九毛九目前仍具備不俗的盈利能力。財報顯示,2021年中期海底撈、九毛九營收實現近一步增長。

港股餐飲巨頭年中業績秀:海底撈、九毛九還能再造“爆款”?

· 期內,海底撈實現營收200.94億元,同比增長105.87%,基本上符合市場預期。

· 與海底撈營收趨勢相似,九毛九也是穩步增長,上半年營收為20.21億元,同比增長112.9%,但低於市場預期。

港股餐飲巨頭年中業績秀:海底撈、九毛九還能再造“爆款”?

二者營收增長的原因,主要受益於國內餐飲市場延續穩定恢復的發展態勢。今年1-7月,全國餐飲收入達到25463億元,同比增長42.3%,其中,7月收入達到3751億元,同比增長14.3%。

另一方面,新消費熱情的高漲,特別是疫情過後,餐飲業的消費得到刺激,在國內大眾餐飲消費當中,火鍋以及特色菜系列,常年佔據排名前列,海底撈、九毛九作為細分領域的代表,也將受益於大眾飲食消費習慣。

再來看兩家企業的淨利數據:

· 期內,海底撈淨利達到9650.8萬元,同比增長110%,不過,這仍低於此前市場給出的盈利預期。

· 在淨利方面,2021年上半年九毛九高出市場預期,股東應占淨利達到1.86億元,去年同期則虧損8590萬元。

港股餐飲巨頭年中業績秀:海底撈、九毛九還能再造“爆款”?

具體分析兩家企業的業務數據:

· 在海底撈業務結構中,以“海底撈”餐廳作為主品牌,旗下其他業務及品牌協同發展。期內,海底撈餐廳營收達到194.19億元,佔比達到96.6%,其他餐廳經營業績達到0.92億元,外賣業務達到3.46億元;調味品以及食材銷售達到2.10元。

· 九毛九儘管以“九毛九”西北菜作為主基調,但擔起營收主力的卻是“太二”酸菜魚,期內,九毛九營收達到3.8億元,太二收入達到16億元。

即便如此,海底撈與九毛九面臨的風險並不低。目前,海底撈仍處在門店擴張之中,相比去年同期,海底撈多開了662家,這對於海底撈而言,是比不小的開支,並且在短期內很難回本。期內,海底撈員工成本達到71.62億元,同比增長75.8%;門店租金同比增長92.5%,達到1.99億元。

另外,海底撈以服務著稱,員工福利待遇、贈送顧客的禮品等都需要花費大量開銷,截止6月底,海底撈向員工家屬發放的親子補貼累計達到1160萬元。

而九毛九的主品牌“九毛九”西北菜作為地方菜系還在受區域限制的影響,不同區域的飲食習慣可能會影響九毛九的業績。

來自市場競爭的威脅也不能忽視,海底撈與呷哺呷哺並稱“火鍋雙巨頭”,但上半年海底撈的人均消費卻是有所下滑,僅為107.3元,這或許也是影響海底撈業績增長的原因之一。

儘管從基本面而言,兩家企業斬獲不錯的戰績,但自身存在的發展弊端以及市場競爭壓力,卻是不能忽略的問題。

下沉市場紅利釋放 海底撈與九毛九“躺贏”

作為線下實體餐飲玩家,九毛九、海底撈所有的業務收入都依賴於門店數量擴張以及翻枱率的走勢。

對於兩家企業而言,門店數量、翻枱率成為影響業務指標的核心因素,也是加速自身業務商業化變現的可觀依據。

從門店數量及增速上而言,海底撈一直處在門店擴張的趨勢之中,即使在疫情期間,海底撈依舊實現了門店數量的逆勢增長,2020年,海底撈新開門店數量為 544家,尤其在下半年,新增加的門店數為363家,平均每天都有一家門店開出來,這或許也是海底撈越來越普遍的原因。

以筆者所在的城市為例,在中大型及以上的商場中,幾乎都能見到海底撈的身影,而在人羣密集、活動場所多的場景,幾乎每個商場都有。

期內,海底撈延續了去年門店擴張的速度,全球門店數量達到1597家,相較於去年年底增加了299家,接近每天新開2家門店。

港股餐飲巨頭年中業績秀:海底撈、九毛九還能再造“爆款”?

不同於海底撈主品牌的擴張趨勢,九毛九除了旗下“九毛九”主品牌外,還延伸出許多子品牌,報告期內,九毛九門店數量之和達到了419家,相較於去年同期擴張了98家。從門店分佈上看,“太二”酸菜魚最多達到286家,而主品牌“九毛九”西北菜相對減少,僅為91家。

港股餐飲巨頭年中業績秀:海底撈、九毛九還能再造“爆款”?

事實上,近年來,二者都在轉變策略,開始向下沉市場轉變。從門店數量分佈來看,海底撈在二三線及以下城市的門店數量分佈最多,達到1204家,下沉市場也為海底撈貢獻了超74%的營收比例。

九毛九方面亦是如此,儘管在財報中並沒有提到下沉市場的有關數據,但從九毛九對旗下品牌的展望來看,對下沉市場的擴張度在持續增強,太二目前正積極搶佔現有城市空白購物中心提密度,輻射下沉市場擴廣度,H1新開門店50 家,全年目標120 家。

這也反饋在翻枱率層面,期內,海底撈翻枱率處在下滑階段,僅達到3.0。事實上,這也與快速擴張門店有關,過度擴張門店爬坡期拉長,短期內經營效益不佳,另外,高密度的門店數量加速了門店分流,這也使得翻枱率提升較緩。

港股餐飲巨頭年中業績秀:海底撈、九毛九還能再造“爆款”?

相對海底撈,九毛九旗下品牌都具備實體店,由於門店數量相對較少,對門店分流的影響較小,期內,太二翻枱率上漲至3.7,慫重慶火鍋廳達到2.2,從主品牌的翻枱率上,九毛九的翻枱率達到1.8。

港股餐飲巨頭年中業績秀:海底撈、九毛九還能再造“爆款”?

下沉市場潛力的釋放,再倒逼海底撈、九毛九做出側重點的調整,這也讓二者吃上了一波紅利。

互聯網、新品牌強勢出手 傳統餐飲巨頭該如何“求變”?

隨着國內經濟活動的復甦,餐飲業已經從疫情的重壓之下走了出來,作為必需品的“衣食住行”,餐飲新消費成為玩家佈局的新方向。

在餐飲新消費賽道上,除了傳統玩家以外,很多玩家都在向餐飲賽道湧入,甚至是互聯網玩家也做起跨界生意,參與到新餐飲的新消費競爭之中。

騰訊、字節、美團以及B站等互聯網巨頭出手,在“吃”這門生意上下足了功夫,對線下餐飲品牌紛紛投資入股。企查查數據顯示,互聯網巨頭在餐飲新消費賽道的投資超過71.56億元,達31次。其中,騰訊和字節跳動的投資活動較為頻繁,金額較大,騰訊在餐飲新消費領域總共出手8次,有7次集中在2021年。

除了玩家的不斷佈局,以及新勢力崛起外,快消費餐飲也對海底撈、九毛九這類傳統餐飲玩家造成威脅,在這場餐飲消費熱潮中,肯德基、麥當勞之所以能夠屹立不倒,一定程度上不只取決於連鎖化和標準化,而是取決於品牌長青、持續的研發創新、食品安全上的可靠,這些問題容易被增長光環掩蓋,但也是傳統餐飲所需要面對的關鍵。

在當前餐飲發展的趨勢下,實際上也在倒逼海底撈、九毛九這類傳統玩家做出轉變,來應對新勢力造成的衝擊。

從品牌孵化動作角度,九毛九不希望只押注在一個品牌上,除了九毛九西北菜和太二酸菜魚,相繼推出了川菜品牌 “太二前傳” 、粵菜品牌 "那未大叔是大廚"、慫火鍋、慫冷鍋串串、賴美麗青花椒烤魚等。

財報中,九毛九集團表示會以 " 進一步擴張 " 來複制此前的成功,太二和其他品牌都在擴張計劃內,此外,集團也試圖用投資的方式進一步佈局。一系列動作均是服務於 " 再造爆款 "。

海底撈除了主品牌之外,還推出了旗下子品牌撈派有面兒、十八汆等米麪類品牌,降低對主品牌的風險,報告期內,來自其他品牌及業務的營收佔比達到1.7%,營收之和達到3.3%。

不過對於海底撈、九毛九而言,佈局新賽道並非易事,餐飲品牌面臨着太多的不確定。一方面,新興的營銷渠道里跑出了各種網紅品牌,消費者遷移成本極低;另外,再造爆款更像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在海底撈、九毛九眾多品牌中,目前跑出來的也只有太二跟海底撈。

但也有許多重要的事沒變,餐飲業的邏輯沒變,餐飲新貴所面臨的問題, 海底撈和九毛九還是得再來一遍。

如此看來,在國內疫情得到全面控制的背景下,海底撈、九毛九淨利扭虧轉盈受益於國內餐飲業恢復正常,這也給一眾老牌餐飲企業一些發展啓示,但海底撈翻枱率下滑、九毛九主品牌呈現消減態勢卻是短時間內無法解決的問題。

在餐飲新消費受到熱潮趨勢下,拿出更多的好牌才能給未來的增長帶來更多的確定性,而這也不可避免的會讓這些玩家在新的戰場裏展開新一輪的廝殺。

文|港股研究社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416 字。

轉載請註明: 港股餐飲巨頭年中業績秀:海底撈、九毛九還能再造“爆款”?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