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正月初九,義烏國際商貿城全面復市,較往年慣例提前3天,系歷年最早。開市當日,商貿城內商鋪開門率達80.3%,客流量18.9萬人次。
提早3天開市,義烏的底氣源於商户和企業對“就地過年”的積極響應。從某種程度上講,義烏小商品市場是中國外貿的風向標和晴雨表。商貿城一開市,記者便撲了進去,想要向這些常年做外貿生意的老闆們探探口風。
互聯網溝通成外貿主流
8時30分,一開市,捲簾門拉起的金屬聲此起彼伏。廣播也開始循環播放劉德華演唱的《恭喜發財》,頗為應景。韓姐在一區市場一樓做了十幾年外貿玩具生意。拉開卷簾門,揭掉在貨架上罩了12天的塑料布,生意就算是正式開張了。店鋪的門楣上,並排貼着兩張“生意興隆”。韓姐告訴記者,一張是今天剛貼上的,另一張則是去年的:“我想了想,舊的那張乾脆也不揭了。去年多多少少受到疫情的影響,兩張貼一塊,就當是給今年的生意雙倍祝福了。”夏夢婷歸心似箭。20日當天凌晨,她駕車從江蘇泰州老家出發,抵達義烏的住處後,簡單收拾了一下便趕到商貿城開張:“現在很多訂單都走線上,但終究還是要坐在商貿城的店裏,才有做生意的感覺啊。”夏夢婷主營陶瓷製品,產品主銷中東市場。今時不同往日,線上的交流溝通逐漸成為商貿城裏外貿生意的主流。夏夢婷説,一年下來,自己和海外生意夥伴都已經適應了新方式。幾張產品圖片和幾份電子表格往往能敲定一單買賣。去年受疫情影響,夏夢婷也曾陷入恐慌和焦慮。她記得,“今年的目標是活下來”是一段時間內大家最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從結果看,夏夢婷不僅“活下來”了,並且活得還不錯:全年訂單增長雖不及預期,但竟超過2019年,這讓她很是驚喜。對於牛年生意的樂觀預期,成為商貿城內的主基調。
國內市場始終值得期待
當然也有隱憂。外貿訂單持續火爆的同時,集裝箱“一櫃難求”現象從去年末開始集中顯現,成為困擾義烏生意人的難題。夏夢婷手裏也有部分海外訂單暫時壓着,遲遲無法安排發貨。不過,她覺得,“一櫃難求”必然只是暫時的,就像2020年初時她所經歷的困境一樣,必將柳暗花明。1月29日,商務部召開新聞發佈會,表示正會同各部門做好提升海運運力、提高中歐班列運輸效率,增加集裝箱供應、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等工作,努力推動國際物流的暢通運轉。去年被外貿形勢倒逼,一批義烏外貿老闆還在“外貿轉內銷”上嚐到了甜頭。劉萍娟在義烏經營了20多年廚具生意,是義烏商貿城的第一批商户。去年,她的生意從原本的“內外三七開”翻轉過來,將絕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了國內市場拓展上。“我們的轉型可以説是相當成功的。”劉萍娟告訴記者,她的企業專門針對國內消費者開發投放了大量新產品,光是造價數十萬元的模具就新開了十餘套。與此同時,她也積極擁抱直播電商等新渠道,公司在國內市場的表現遠超她的預期。“真的上手了以後,才發現國內市場的機會有很多,而且利潤空間十分可觀。”劉萍娟表示,新一年裏她將把精力全面投向內需,外貿則全權交給即將接班的兒子打理,“外貿是好是壞可能要看大環境,但可以肯定的是,國內市場的表現始終值得期待。”
開市首日,一批國內客商也來到商貿城組團採購。於量 攝圖片來源:解放日報社
商貿城二區市場內,一名商户正在張貼春聯。於量 攝圖片來源:解放日報社
經過短暫休整,商貿城內的商户重新開門迎客。於量 攝圖片來源:解放日報社
商貿城一區廣場上,立起了一頭綠化修剪而成的公牛。於量 攝圖片來源:解放日報社
義烏國際商貿城開市當日。於量 攝圖片來源:解放日報社
欄目主編:孔令君 文字編輯:孔令君 題圖來源:新華社 圖片編輯:朱瓅
來源:作者:於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