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第六屆國際氫能與燃料電池汽車大會(FCVC)在上海汽車會展中心拉開帷幕。經過5年積累,今年FCVC同期技術展覽規模較往年增長近一倍,展商數量228家,展出面積14000平米。
作為新興的能源產業,氫能及燃料電池的發展離不開政策的助推。同時,在政策引導、產業變革、企業參與的共同助推下,越來越多氫能及燃料電池創新技術湧現,本屆FCVC就匯聚了228家中外展商展示自己最新的技術與產品。
但面對廣闊的市場,各國政府與企業還需要保持清醒的頭腦,進行產業創新、加強產業鏈的聯動等,更好地促進氫能產業健康發展。
展覽面積從10000平米提升至14000平米,展商數量由127家增至228家,最新技術的展現、權威行業領袖的“聲音”、眾多落地成果的體驗、多家主流媒體的關注,還有“爆棚”的觀眾熱情……都讓6月8日開幕的第六屆國際氫能與燃料電池汽車大會(FCVC)成為焦點。
活動現場 郭躍攝
FCVC的“火熱”,也是我國氫能及燃料電池產業發展“初露崢嶸”的寫照。活動現場,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進華表示,氫能及燃料電池產業發展是我國2030年前實現碳達峯、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重要抓手和路徑,由此,其也得到越來越廣泛的關注和參與。
新興產業離不開政策助推
具體來看,作為新興的能源產業,氫能及燃料電池的發展首先離不開政策的助推。2020年9月,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五部門聯合發文決定開展燃料電池汽車示範應用工作,提出對符合條件的城市羣開展燃料電池汽車關鍵核心技術產業化攻關和示範應用給予獎勵,並致力構建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條;開展燃料電池汽車新技術、新車型的示範應用;探索有效的商業運營模式;以及完善政策制度環境等。
燃料電池汽車城市羣行動倡議發佈儀式 郭躍攝
響應政策號召,本屆FCVC開幕式上,便啓動了上海城市羣燃料電池汽車示範項目併發布了行動倡議。
不止於中國,日本經濟產業省先進能源系統部氫能戰略辦公室主任Toshiyuki SHIRAI也通過遠程直播向觀眾介紹,為了發展氫能產業,日本政府制定了詳細的發展規劃。國際氫能經濟和燃料電池夥伴計劃執行主任Tim KARLSSON同樣表示,未來氫能及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的發展,離不開監管、政策方面的穩定性,通過戰略、路線圖的發佈,以及投資來促進基礎設施的建設、燃料電池汽車技術的研發,發掘氫能燃料電池更多的業務模式。
提升技術創新、降低產業成本
在政策引導、產業變革、企業參與的共同助推下,越來越多氫能及燃料電池創新技術湧現。在本屆FCVC達14000平米的展覽場地中,就匯聚了228家中外展商展示自己最新的技術與產品。對此,張進華表示,產業要抓住碳中和發展契機,進一步提升核心零部件、關鍵材料和燃料電池系統的性能和技術水平,降低成本。
燃料電池乘用車試乘試駕 郭躍攝
具體來看,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凌逸羣介紹,中石化作為全國最大的氫氣生產利用企業之一,已經擁有生產、提純、催化材料等涵蓋氫全產業鏈的相關技術。“十四五”時期,中石化將打通交通用氫製備、儲運、加註三大環節,積極建設供氫中心,建成1000座加氫站。
走在前列的上海同樣有發言權。上海市經信委副主任張建明介紹,上海聚焦燃料電池汽車核心技術研發攻關,產業鏈建設已日趨完善,初步形成了嘉定、臨港等產業集羣。上海市嘉定區副區長李峯更具體表示,嘉定率先佈局燃料電池產業,初步形成了燃料電池產業資源集聚羣,覆蓋了關鍵材料、關鍵零部件、燃料電池動力系統、整車及推廣應用與配套服務等各環節。
立足廣闊前景、還應腳踏實地
綜上可見,氫能及燃料電池的應用前景可謂廣闊。2020年,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編制併發布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預測,到2035年中國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將達到1百萬輛左右,商用車將實現氫動力轉型,並建成加氫站5千座左右。
作為企業代表,上汽集團副總裁、總工程師祖似傑介紹,上汽集團提出了“十百千萬的氫戰略”,即在2025年之前推出至少十款燃料電池整車產品,電池電堆系統公司要達到40%,建立起千人以上的氫燃料電池研發運營團隊,市場佔有率在10%以上。
燃料電池商用車展示 郭躍攝
國際氫能委員會執行主任Daryl WILSON則提到,當前國際上氫能領域的投入超過3千億美元,重大項目超過228個,發展形勢一片大好。但他同時提醒,各國政府與企業還需要保持清醒的頭腦,進行產業創新、加強產業鏈的聯動等,更好地促進氫能產業健康發展。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學東則從更具體的技術方面,分享了氫能產業發展面臨的挑戰。他舉例,氫氣是世上已知的密度最小的氣體,在儲運過程中極易發生泄漏,安全性和經濟性是氫氣的儲存和運輸中不可忽視的問題。當前國內企業採用較多的儲運技術是高壓儲氫技術,存在壓力風險與充裝風險,因此,要加快輕質、耐壓、高儲氫密度、高安全性的新型儲罐的研發工作,完善化學儲氫技術中相關儲氫機理,提高各類儲氫技術的效率。
可見,作為新興的能源形式,氫能產業前景無疑美好,但大踏步發展中,更應腳踏實地打好基礎。(中國經濟網記者 郭躍)